排隊隻是一個大家都理解的案例,它的意義是闡述公平與效率,然後推廣到其他的社會規則中,比如現階段我們為什麼要考試上大學?”
牛以平沉吟片刻才開口道:“你是儒家弟子?”
華真行點了點頭:“您要是這麼說,也未嘗不可。我的老師中,確實有一位儒學大師,這份學習材料,就是他老人家審定的。”
王豐收很想補一句,華真行不僅是儒家弟子,更是道、墨傳人,既是馬恩擁躉,又在打造資本主義理論上的終極形態呢!但想了想他還是忍住了,在一旁端起茶杯進入了看戲狀態。
牛以平的神色有些古怪:“您一位幾裡國來的留學生,在東國的大學裡,搞起了儒學推廣?”他這麼一總結,確實讓人感覺很荒誕。
華真行點頭道:“您這種說法,我倒也不能否認。我隻是很奇怪,為什麼東國的大學不教這些?如果說本地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已經學過了,那為什麼不教留學生?
我說的當然不是排隊和隨地大小便的問題,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推理論證,我指的是東國的傳統文化思想,尤其是從文化根源推導出社會共識的過程。
其實我研究過全套的東國中小學教材,近三十年來的各種版本,也沒有係統的教學。難道全靠家庭教育和社會風俗慣性,假如沒有官方教育,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葉一寧聽了半天,終於插話道:“華總導是在幾裡國長大的,可能不太了解東國近代史,也不太了解社會科學的發展。儒學已經被打倒批判過很多次了,可以說已經被批倒批臭。”
華真行:“葉警官,您能具體展開說說嗎?”
王豐收在一旁嘴角微翹,好像聽到了什麼精彩的內容,正在期待著下文。曼曼則是眉頭微皺,一臉思索之色,做凝神傾聽狀。石雙成同樣微微皺眉,似是欲言又止。
亞丁一臉懵逼狀,好像根本沒聽懂他們在說什麼。郎校民則是瞟了一眼葉一寧,微微苦笑,不易察覺地搖了搖頭。
葉一寧剛才隻是順口一說,此刻邊想邊說道:“就我接觸的主流觀點,在漫長的封建時代,儒家文化成為社會主流信仰,也成為官方統治的工具,不僅禁錮了思想,也極大的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延續到近代,東國社會已經極端落後,淪落為西方的半殖民地。儒家已經不適應現代工業文明,是早已被掃到曆史垃圾堆裡的東西,沒有再撿起來的價值。”
華真行又以詢問的眼光看向牛以平,牛以平咳嗽一聲道:“葉師妹講的這些,也不能不算事實。
自宋代以降,儒學發展為理學,形成了儒教,確實已經變得非常僵化,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宗法社會,也極大地阻礙了文明進步。”
郎校民終於忍不住道:“牛老師完全可以講得更透徹些,很多問題可以上溯到董仲舒時代。可是您講的,和華總導問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啊!”
葉一寧納悶道:“怎麼不是一回事,那你們在講什麼?”
華真行:“邏輯上講,牛老師和葉警官都是在從結果做歸因。現實中發生的事情,可能有很多種因素,而你們把它歸結到了其中一個因素,認定它就是主要因素。
分析問題的思路,我們需要從儒家的立論開始,用正確的邏輯去推導,看看是否必然會導致出剛才所說的結果?假如外界因素有變化,是否還能推導出其他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歸因模型,我也可以弄一個,經不經得起論證再說。
看世界當代史,從軍事殖民到經濟殖民體係已經形成,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上鉗製和禁錮是全方位的、前所未有的。
除了已經完成工業化的西方列強,後發國家或地區中,能順暢地接受工業文明,有希望完成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不論是實行什麼製度,為什麼幾乎都集中在儒家文化圈的輻射範圍內?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東國,講這個歸因模型,我不想證明什麼,就是舉個同樣的例子。
其實我也很想知道,東國人關於小康和大同的社會理想,是繼承於何處?想當初,為什麼新東國能那麼順利地接受社會主義思想,並那麼迅速地完成了社會改造?
很多東國人可能感覺這一切是理所當然,可是看看這個世界就會發現,它是何其艱難!
每個人對天下都擁有社會責任,這種共識又是從哪裡來的?什麼是自我實現,至今爭論不休,可是在東國卻早有路徑共識,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因為如此,東國引進馬恩理論進行本土改造的時候,並沒有根本上的文化衝突,反而喚醒了大同理想的社會共識,不得不說偉人就是偉人。
但是在幾裡國,在整個黑荒大陸,人們沒有這種傳統意識,連想都不會想到。其實我還有一個問題,既然牛老師和葉警官剛才都這麼說了,那東國還在海外搞什麼子丘學院?”
子丘者,儒學之源祖,柯夫子之學便繼承於子丘。東國近些年在海外設立了很多子丘學院,是為數不多的文化輸出手段之一。
牛處長一時語結,但還是不得不答道:“子丘學院,教的也不是封建儒教,而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在某些地方搞的可能還算成功,但總體上並沒有達到預期。”
華真行感慨道:“是啊,內部的認識還沒理順,有各種撕裂,對外輸出怎麼可能成功?我們先不談這些了,就說這份材料,有哪句話說的不對,牛老師可以指出來。”
牛以平:“這裡麵的思想,不是成熟的儒家體係,而是很樸素的原始儒學。”
華真行:“真的那麼原始嗎?您應該看到了最後,它也推導出了東國官方認可的勞動價值論,同樣推導出了工業文明時代的社會價值觀。您可以告訴我,這個思想體係的推導過程有什麼錯誤?”
華真行的這句話不太好接,從這份學習材料裡,確實不好挑出哪一句話不對,可是牛以平總感覺有什麼關鍵問題被忽略了,一時間卻又想不通問題在哪裡。
這時一個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聽眾突然開口了,隻聽亞丁思忖著說道:“我不太清楚你們到底在辯論什麼,但是這份學習教材我很熟,曾經從頭到尾都學過。
它很簡單,隻是教大家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已。新聯盟建立了新秩序,掃除了黑幫,將來還要做很多事。我認為這份教材,就是告訴大家,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個世界太複雜,至少對我來說太複雜,我認為這份教材對我的幫助很大。至少它告訴了我,遇到一件事該怎麼去思考,我們說它是對的或者是錯的,理由是什麼?
我見過柯老本人,他告訴我,這就是文明的源頭。”
葉一寧好奇地把那份材料拿了過去,翻看道:“你們到底在說什麼?剛才牛師兄不是講,華總導是儒家弟子,私下在大學裡組織社團傳播儒學嗎?
我隻是有些奇怪,在春華可以學到很多更有用的知識,何必學這些早已過時的,甚至是封建腐朽的東西?”
王豐收終於開口道:“不是他們跑偏了,而是你根本沒進去。亞丁不是東國人,不太了解東國曆史,所以看問題很直觀。
華總導也不是東國人,他是在幾裡國長大的,但他和亞丁又不一樣,他現在想問的可以總結為一句話——東國和幾裡國有什麼不同?
這份教材是幾裡國新聯盟培訓班用的,華總導沒有解釋幾裡國為什麼要教這些,而是想問東國為什麼不教這些?來到東國後,他自己、基立昂、哲高斯、雷溫特等等人,都沒有受到過這樣的教育。
華總導是帶著學習任務來的,東國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精華部分,為什麼不傳播?我們就不要糾結於儒學這個稱呼了,就說東國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精華部分。
身為一個東國人,哪怕我們在批判儒家禮教時,最樸素判斷標準是從哪裡來的?
文化是有立論根基的,比如羅巴諸國,從古希萊的理念世界,到中世紀的經院神學,再到文藝複興之後對中世紀神學的反動,重新構建絕對精神……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
對理念世界的追求,到神的啟示,再到假定人性建立社會契約,哲學立論、神學立論、經濟學立論,都有它的立論基礎。
歐幾裡得都知道吧?亞丁可能不是很清楚,他以幾大公設為基礎,推導出整個幾何原理的體係。
社會學也是這樣的,有人說東國傳統文化缺乏這種體係,其實是缺乏了解,或者是後來人沒有再認真地去構建它。但是不構建清楚,就不知道我們是誰、從何而來。”
王豐收和沈四書都是柯夫子學生,王豐收曾挨過幾位老人家的訓,說他太過注重權謀,有點偏到縱橫家的路子上了,但他骨子裡還是柯夫子的弟子。
這份教材的編寫工作,王豐收並沒有參與,是沈四書負責的,由柯孟朝最終審定,而沈四書就是如今的幾裡國教育部長。
其實沈四書也犯過錯,被華真行委婉的批評其鄉願,誰能沒點毛病呢?至於華真行自己那就不僅僅是挨批評了,還經常挨揍呢。
三位老人家就沒人批評了嗎?當然不是。他們隻要湊到一起就經常激辯不止,互相嘲諷揭短,甚至翻出很多年代不明的舊賬來。
但是柯夫子審定的這本教材,另外兩個老頭倒沒挑毛病,不是說它很完美,而是都認為它很適用且很有必要。
說了這麼多,這份教材的具體內容究竟是什麼?
<a href="" target="_blank"></a>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網手機版網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