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和記大廈總部:
屈臣氏的負責人吳衛兵待陳誌文到了公司後,立刻就趕了過來,對著剛剛在辦公椅上坐熱的陳誌文說道:“陳生,惠康超市的價格,我們已經與置地商量好了,一共為5500萬港元,包括16處物業,55處租賃的分店,另外還有12處因為與我們的百佳超市位置較近,我們沒有收購。”
“這16處物業,以現在的房價,大約值多少?”陳誌文隨口問道。
“差不多3500萬港元。”吳衛兵回答道。
“那還行,讓法務那邊確認一下,沒問題就簽約吧。”陳誌文點點頭說道。
這類連鎖超市,除非已經發展到了很好,名氣很大,要不然,那些沒有物業的租賃超市,是值不了什麼錢的,這次交易金額的大頭,還是置地已經購買的16處物業,而數量最多的55出租賃分店,總價值也就2000萬港元,這還是位置不錯、長期合作協議已簽的情況下。
“我已經將相關協議、數據發給了法務,隻待那邊確認就可以簽約了。”吳衛兵說道。
“行,收購了惠康,我們也算暫時高枕無憂了,不過還是要儘快先在整個香港完成布局,現在房價一個月漲一次,儘快收購可以開超市的物業,這些物業都在我們手中,我們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了。”陳誌文接著說道。
雖然怡和退去了,但誰知道會不會有其他玩家進場,雖然可能性不大,而且,儘快收購超市用物業,也是一種非常優質的投資,等百佳在香港開個兩三百家超市,其中大部分物業都是自持,覆蓋香港八九成的民眾,加上星河貿易的高性價比物資,就再也沒有任何對手可以有機會翻盤了。
而且超市一旦規模大了,對外業務直接收取現金,對供應商,則有一定的貨款周期,這裡麵,會產生非常多的資金流,出於風險考慮,自然不能動用太多,但隻要控製的好,又知道香港地產的周期性,可獲利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我也已經通知了香港的很多中介公司,委托他們尋找類似的物業,我想,三個月的時間,應該就可以在全港的所有人員密集的地方,找到合適的商鋪了。”吳衛兵說道。
“好。”陳誌文點點頭說道:“彙豐的資金不用白不用,如果這些超市加起來還用不完,那就在中環或者一些商場購買物業,即可以收租等待升值,也可以為以後做準備。”
中環或者商場物業,大部分都是大財團控製,不過也還是有一些小人家持有的,而且即使是大財團,也可能有資金緊張或者需要開發大型項目的時候,也會出售手下優質資產。
“好的。”吳衛兵點點頭說道。
又一年聖誕節來臨,對於這種西方節日,陳誌文其實也沒什麼興趣,正常的過就行了。
幾天之後,時間到了1977年。
經過了一年的施工,星河集團的總部,星河大廈已經竣工了。
1月8日,星期六,這一天,美的、星河、紅牛的管理團隊,正式搬入了這棟46層高的金鐘第一高樓。
“這棟大廈還真不錯。”陳天福在兒子的辦公室裡走了一圈,笑問道:“有多大麵積?”
“差不多1500尺吧。”陳誌文回答道。
雖然在和記大廈的辦公室也很不錯,但麵積比這邊要小多了,而且和記那邊是將以前的幾個辦公室合並,縱然裝修了,還是覺得有些不倫不類,現在這裡的新大廈自然不一樣,辦公室位於42層東南角,碩大的落地窗,讓整個辦公室內的視野可以看到半個香港以及整個維多利亞海港。
而這玻璃也是很特殊的,裡麵可以看到外麵,但外麵是看不到裡麵的,就算以後外部的清潔工在擦玻璃,也看不見任何東西。
“夠大啊。”陳天福又試了試沙發,完全是真皮的,與汽車上的感覺一樣。
“我在35、36層也給恒義留了兩層,你們也可以搬過來。”陳誌文接著說道。
雖然現如今的星河、美的、紅牛規模都已經很大,但大部分員工都是在元朗的工廠附近,隻有最高的管理層以及對外團隊,才會搬進這棟大廈。因此,他特意給老爹的公司留下了3層。
“也好,等到年後我就搬過來,在港島辦公,還是不一樣的,這大廈,可太多了。”陳天福笑了笑說道。
“樓下裝修都是好的,不過桌子沒有,布局這一塊你們自己內部看著辦。”陳誌文說道。
“嗯,好。”陳天福點頭說道。
陳誌文又問道:“老爸,再過一星期,香港地鐵公司就要開始招標了,你那湊了多少資金?”
“之前與和黃合作的幾處物業,也都預售完了,後續又合作了6個項目,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目前,恒義的賬上大概有1.1億港元。”陳天福頓了頓說道:“不過,我們一起搞的集資,現在手中已經有了6億港元的資金了,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用這筆錢在收購香港的地產公司股票,還有就是一些位置不錯的物業、工業寫字樓以及乙種公函,從賬麵上來看,去年差不多平均漲了30%,如果現在全部賣掉,差不多賺了1.8億港元。”
“這可比你辛辛苦苦開發那麼多物業,賺錢多了。”陳誌文笑了笑說道。
早在75年初,陳誌文便讓自己老頭在民間募集資金,給予比銀行還要高一點的高息,初期效果收益一般,但當陳誌文收購和記之後,名氣大漲,很多人過來存錢。
但以當年恒義的規模,根本沒辦法容納這麼多的資金,於是,在知道地市與股市必然會開始漲的情況下,陳誌文便讓陳天福將資金全部投到地產公司、與地產有關的上市公司、競爭不怎麼激烈的工業寫字樓及乙種公函換地證。
這些投資,閉著眼睛都會賺錢,哪怕在利息高啟的情況下,還是血賺的。
“是啊,我都開始懷疑人生了,辛辛苦苦經營那麼多地產項目,卻還比不上這最簡單的投資。”陳天福感慨的說道。
“所以,用彆人的錢賺錢,才是最快的。”陳誌文笑了笑說道。
金融,實在是太賺錢了,不說其他,歐美那麼多國家,在幾十年後都開始去工業化,轉型做金融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不出意外,幾年之後的香港巨騙陳鬆青應該已經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了,也是靠著金融起家,地產隻不過是他的工具罷了,雖然,裡麵也有騙術。
“港鐵的招標,我估算了一下,這個項目的起始資金至少要3億港元,我現在就在想,要不要出售這些資產,來湊集現金。”陳天福說道。
“不用,將這些資產再抵押吧,從銀行借錢。”陳誌文說道。
“這樣操作,倒也也行,但風險就是成倍增加了。”陳天福皺眉說道,作為地產商,他之前自然想過這樣操作,但這些資產,本身就是借的錢購買的,如果再抵押借錢,就相當於雙倍的風險。
“沒關係,香港地產市場,過去都是至少五六年一個周期,這個周期才剛剛開始而已,而且現在還沒恢複到73年的巔峰。”陳誌文淡笑著解釋道。
“73年的房價與股市那麼瘋狂,你確定這一個周期能夠超過73年?”陳天福問道。
“十足的把握。”陳誌文點點頭說道,73年的泡沫,其實非常大,但這一周期的地產上升到了1979年初就達到了73年水平,誰也想不到,後續還會再漲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