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向戰略(1 / 2)

此次軍政聯席會議在敘州召開,加上會上形成的決定和共識,實際上已經明晰了霹靂軍下一步的戰略方向,即朝南拓展。向西有荒涼寒冷的吐蕃高原阻隔,向北向東則會威脅蒙古帝國和南宋政權的核心地帶,這是他們絕對不會容忍的。北上是關東和隴右,必然會與忽必烈和阿裡不哥正麵硬剛。這兩人都有數十萬大軍,僅騎兵便有十萬以上,霹靂軍在北方平坦的地形上根本沒有勝算。霹靂軍的攻擊甚至會讓這兩兄弟之間矛盾緩和,讓蒙古人重新團結起來,屆時霹靂軍根本無法與之對抗。

向東則是順江而下直插荊湖地帶,必然與南宋政權發生衝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蒙古獲益。南宋政權雖然腐敗,但畢竟仍是正朔,霹靂與之衝突會遭到道義上的損失,削弱抗蒙力量。而且歐陽軒明白,即便有工業和科技加持,僅憑借巴蜀一地也無法與南宋政權抗衡。南宋帝國的不管是人口還是麵積都是霹靂軍的十倍以上,即便不能在戰場上獲勝,拚人口資源,也能耗死霹靂軍。

朝南拓展雖然會涉及蒙古帝國治下的大理與南宋帝國的廣南西路,但這兩個地方皆屬於兩個帝國的邊遠和羈縻地區,距帝國中樞十分遙遠,並不會為此投入太多資源。特彆是對南宋政權來說,霹靂軍如果占領了大理甚至廣南西路,實際上是破壞了蒙古人的翰腹之謀,反而會幫忙擋住來自後背的攻擊,並不是太壞之事。實際上歐陽軒的南向戰略主要是大理,除了政治因素外,更因為大理道路狀況比更方便。

歐陽軒將大理作為南向戰略的第一個目標。除了地緣政治上的因素之外,還有諸多考量。首要的原因便是要剪除來蒙軍來自後背的威脅。大理蒙軍雖然隻有數千騎兵,卻裹脅著近十萬的大理新附軍和部族蠻兵,頻繁騷擾鄰近的苗疆及東川銅礦。邊境不靖,影響了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其次大理境內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除了銅礦外,其境內還有數量龐大的錫,銀、鉛鋅礦的儲量也極大。這些都是大理及其前身南詔國能與中原王朝鼎立,與吐蕃相抗衡的強大物質基礎。更讓歐陽軒關注的是金沙江邊的一個小村落,那個後世叫攀枝花的地方,蘊藏著極為驚人的優質鐵礦,這對促進霹靂軍的工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除了礦產之外,大理國內還有許多霹靂軍急需的戰略資源,比如戰馬。大理馬的品質優良,性能勝過蒙古馬和蕃區馬,僅次西域良馬和青海驄。得益於這些良馬的加持,駐屯大理的色目騎兵戰力,甚至超過了不少蒙古本族騎兵。除此之外,大理南部氣侯炎熱,是天然橡膠的優良產地。隨著霹靂軍工業的發展,橡膠的大規模種植已刻不容緩。

第三個因素便是貿易。雖然忽必烈並未禁絕民間貿易,但由於處於戰爭狀態,霹靂軍與北方貿易以走私為主,規模注定不會大。巴蜀所產的茶、鹽、瓷器、絲綢等商品,大宋各地並不缺乏,麵臨著荊湖、江南產地的激烈競爭,加之沿線官卡林立,貪官汙吏的盤剝司空見慣,利潤並不大。經播州、廣南西路的貿易線利潤倒是豐厚,但道路艱驗且沿線盜匪眾多,每次出行都要有大批護衛,商隊才敢成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