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楊邦憲奪占升龍城的消息後,歐陽軒本想前往交趾,卻因南方的緊急軍情改變了行程,前往了大理國與蒲甘接壤的永昌府。霹靂軍將蒙軍趕出大理之後,歐陽軒便第一時間派了信使趕往蒲甘,告訴大理已經易主。霹靂軍願意與蒲甘王國和平相處,公平貿易。誰知蒲甘根本不理會示好,反而趁勢攻打邊境的大理軍。這些大理軍雖然名義上已經歸附了霹靂軍,也換了閃電旗幟,但戰力並沒有提升。在人心惶惶之下,那裡敵得過數倍於已的蒲甘軍,一戰之下便潰不成軍。
昝萬壽奉命率第三師前往南部邊境。他一邊收攏了潰退的大理軍,一邊派出騎兵前出偵察。當第三師趕到南部永昌府境內時,蒲甘軍已經進入大理境內百餘裡。在他們燒殺搶掠之下,無數村寨化為灰燼。雙方的前鋒不可避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戰損比自然是霹靂軍占儘優勢。蒲甘引以為傲的騎兵雖然剽悍,卻比不上蒙古精銳,每每在遭遇戰中被霹靂軍騎兵擊潰。
第三師在距蒲甘軍二十裡的地方紮下營來。敵人雖然有二萬餘人,也有數量眾多的騎兵,甚至還有戰象,但昝萬壽卻有信心將其擊敗並逐出大理。他之所以按兵不動,是在等和平談判的結果。上次派往蒲甘城的使者沒有達到效果,歐陽軒並沒有放棄各平的努力,又再次派了使者。他告訴昝萬壽,隻要能用政治手段與蒲甘解決問題,就儘量不要使用武力。
在等侯期間,昝萬壽也沒有閒著。他一麵派人從後方源源不斷運來糧食和彈藥,一麵派了大量的偵察兵收集軍情。蒲甘軍吃了虧後知道霹靂軍不是善茬,也停了下來。受阻於霹靂軍,他們顯然不甘心,又從國內征調了大批的援軍進入大理。到九月之時,在大理集結的蒲甘入侵大軍已有四萬人,其中有騎兵三千人,戰象五百頭。這支軍隊集中了蒲國最精銳的戰力,對周邊各國來說,簡直是個恐怖的夢魘。
十月初時,霹靂軍派出的第二次批使者兩手空空地回到了大理。歐陽軒的條件其實很簡單,蒲甘軍隊退出大理,並賠償百姓的財產損失即可,可就是這樣的條件在蒲甘看來,簡直是羞辱。相反他們提出的條件則相當苛刻:大理一分為二,霹靂軍占有東川和善闡在內的大理東北部,而包括大理城在內的西部、南部則並入蒲甘版圖。蒲甘方麵真的是獅子大張口,張嘴便要將大理四分之三的人口和土地吞入肚中。雖然他們的影響力從來沒有到達過大理南部。
蒲甘如此苛刻霸道的停戰條件,霹靂軍絕不可能答應。大理的南部光熱資源豐富,是種植橡膠的優良之地,又盛產優良木材,對於造船和軍事工業有著重要意義。大理中部礦產資源豐富,能促進完整工業鏈的形成,防止形成對海外資源的過度依賴。至於包括大理城在內西北部則更為重要,這裡不僅是國都,更盛產霹靂軍急需的良馬。當然讓歐陽軒最不能忍的是蒲甘居然想將大理東南部也要拿去,毗鄰交趾的這塊地對於霹靂軍來說是生死悠關,怎麼可能讓出?
蒲甘王國雖然麵積廣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生產已具有相當的發展水平,但國內矛盾尖銳。居於國教地位的佛教勢力極大,僧侶領袖甚至在政治上擁有左右國王的大權。由於寺廟占有大量土地和塔奴,僧侶成為了不耕而食的寄生階層。他們廣建塔寺,勞民傷財,以致民窮財儘,國勢日蹙。現任國王叫那羅梯訶波帝,他暴虐無道,窮侈極欲,治下民不聊生,叛亂四起。為了轉移國內尖銳矛盾,他急需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