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管理除了勤於日常肥水管理,常除草、驅鳥獸外,最重要的實行複合種植,充分利用光熱和生物資源。苗疆大部分是山地,但也有不少富饒的山間小盆地。如果采用霹靂軍當下的種植法,或者利用溫室育秧法,這些肥沃農田也可以如川西一樣做到稻麥兩熟,而不是當下隻收獲水稻一季。對於湖塘河沼等水源豐富的地帶,則可以實現桑(麻)-魚-鴨-藕等立體農業種植模式。
吉吉聽課認真,乾活也極為勤奮,得到了教員們的一致誇獎。在上農技課之外,他還常利用空閒時間跑到附近鐵匠鋪改造農具,使之更適合自己部族多礫石的山坡耕地使用。霹靂軍農具廠也根據他的建議,重新設計了適合苗疆的農具,不僅能提高勞動效率,也會減少鐵製農具的磨損。霹靂軍運送農具到播州雖然走水路運輸成本並不太高,但播州再到各部族地區,運輸成本便占了整個成本的一大半。雖然霹靂軍已在播州開礦設廠,但要到投產仍需要一段時日。減少磨損相當於增加生產。
吉吉說完,黃伯春一邊嚼著香脆的麥餅,一邊慢條斯理地講了自己的學習生活。黃氏是最早追隨楊氏來到播州的家族,祖上素有戰功頗為楊氏看重。隻是在楊文之父楊價主政之時,家道便已經中落,族中既無人做官財力也不雄厚,隻是陡有名望而已。黃伯春素有大誌,一直心懷“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此次播州派人到霹靂軍學習,軍事、教師、醫生最為熱門。黃氏已經式微,自然競爭不過那些身居播州軍政要職的家族。楊文念及舊情,為黃氏派了幾個名額,便有了黃伯春此次的學習之旅。
剛開始之時,黃伯春其實還有些遺憾,他其實更想學習軍事。畢竟火器成就了霹靂軍戰無不勝的威名,在這亂世要建功立業當然是獲取軍功,這也是恢複黃氏家族榮光最便捷的途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雖然崇高卻難以建功立業。他不想埋首於四書五經中渡過一生,更不想如播州城中那些老學究一樣,以滿口之乎者也來顯示學問。隻不過這段時間下來,他發現到霹靂軍的師範學校,雖然名義上是培訓教師,實質上更像是培養後備官員。
黃伯春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霹靂軍的初等師範學校的課程設置中,四書五經的內容極少,對當朝儒家的學說也鮮有提及。要知道,當今皇上可以極為推崇理學之人,各級官府也把理學當作官學的根本。霹靂軍所教授的內容甚至與理學相衝突,如理學所提倡君君臣臣,霹靂軍教授的卻是“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簡直就是離經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