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神將……”
李世民怔住了,幾欲吐血。
能八百勝兩萬,能單騎入陣,能威懾河北千裡。
有霍去病之才,無霍去病之疾。
國之柱石,盛唐利刃,被這玄宗親手折斷。
年僅四十五啊……李世民朝著光幕伸出手徒勞的抓了兩下,最終頹然落下。
取而代之的就是如驚濤駭浪一般的怒火:
“如此子孫,堪稱國賊!”
“既昏且庸,居位誤國!”
“棄置名相不用,讒冤名將暴死。”
“此荒悖之輩為帝,朕恨不能折箠驅之!”
這時候臣子們是插不進去話的,畢竟即使這玄宗的相距百年,但好歹還是唐之天子,而且也算陛下的半個家事兒。
他們抱怨一下還行,但如陛下這般直球辱罵,還是不太敢接話茬的。
盛怒的李世民看著光幕上的文字,攥拳狠狠捶了一下桌子出氣。
但沒想到砸到的並非堅硬的桌麵,而是手掌。
孫思邈倒抽一口涼氣,趕忙抽回手掌自己揉捏:
“陛下何故拿臣撒氣?”
李世民怒氣一滯,嘴裡還沒消散的苦味提醒著他還受了對方藥丸恩惠呢。
有了這個打岔,李世民一時間也罵不下去了。
於是長孫無忌勸解,魏征同罵李林甫,如此亂糟糟的才將大唐皇帝重新按回座位上。
不過很快李世民也想起來彆的問題:
“這楊玉環本為壽王妃,但這壽王並未死?”
皇子死,然後娶皇子妃,如此行事雖然悖禮,但李世民也就捏著鼻子認了。
但如今方知,這壽王還活著呢,就公然搶兒媳,如此行徑……
“實乃禽獸!”
都有點沒力氣罵了,李世民抿了一口茶水,隨即盯著這“一日殺三子”發呆。
一天之內處死三個皇子,其中還包含了一個太子?
李世民感覺腦袋首次體會到了另一種頭痛。
並非是因為頭風病,而是因為這沒眼看的皇室家事。
禍亂出玄宗,而玄宗身邊的這些個情景,以及李家三郎的稱呼……
籠在袖中的手略微掐指算了算:
皇子治、李隆基,李亨,以及他李世民本人。
皆非嫡長子,如此,李世民嗅到了一股淡淡的熟悉味道。
“或許……還與那兵製所變有關。”
杜如晦輕聲細語道。
房玄齡瞧了眼還在發呆的陛下,略一回憶,便記起來此前所說:
“均田製崩潰,募兵製興起……軍府之兵敗壞?”
杜如晦沉沉點了點頭,將這個問題額外記下一筆,打算回頭找藥師將軍谘詢一番。
【如果說最終安祿山發動的叛亂是大唐盛世的崩塌。
那麼王忠嗣被讒誣的747年,就是大唐盛世真正的轉折點。
王忠嗣被讒誣入朝之後,節度使之位空缺,因李林甫的建議,兩位胡將分彆承了王忠嗣職權。
哥舒翰升任隴右節度使,安祿山堂兄安思順,升任河西節度使。
而就在同年,大唐另一顆將星冉冉升起。
747年,如今克什米爾地區的小勃律國叛唐投吐蕃,吐蕃進而控製西北二十餘國叛唐。
玄宗遙令高仙芝領萬人,出兵平叛,這當然不容易,但高仙芝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從我們如今的地圖來看,高仙芝從敦煌出發,過阿克蘇,進巴楚,經喀什,越過帕米爾高原,最終到達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境內紮營。
一行人花費三個月,跋涉近萬裡。
隨後的高仙芝大膽用兵,兵分三路,並以假途滅虢之計殄滅小勃律國,完成了深入萬裡建奇功的壯舉,蔥嶺以西七十二國望風歸附。】
“又一顆將星……”李世民麵色複雜。
看著如此猛將建奇功,他內心為自己一手締造的大唐驕傲。
但,如此猛將,是帝國的回光返照嗎?
能挽狂瀾於既倒嗎?
李世民都不知道。
李靖看著光幕上標注的路線,擊節讚歎:
“敢涉萬裡深入不毛揚威異域,滅國稱功,可謂盛唐之猛將!”
李靖深切明白其中含金量,畢竟能跑這麼遠還能勝,而且能用兵如臂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