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親兄弟,明算賬(1 / 2)

劉榮這話一出,朝臣百官徹底絕望了。

本以為漢家,這是又要出個摳門兒的鐵公雞;

不曾想,竟還是個能說會道的鐵公雞?

摳門兒就摳門兒吧,還能一二三四擺個道道兒出來,從旁佐證自己為何摳門兒、如何摳門兒、摳門兒的依據是什麼。

偏偏擺出來的這些道理,還都個頂個的堅挺,根本不容人反駁。

一時間,百官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是無不搖頭歎息著將腦袋聳拉下去。

――瞧這架勢,太子恐怕和先帝一樣,也是個摳磚縫的。

――陛下在,大家夥倒還能喘口氣,吃兩口肉食、置辦兩身華袍;

――待陛下百年,太子即立,靴子爛了自己補,朝服破了自己縫……

一想到日後的淒苦日子,百官公卿看禦榻上的天子啟,都莫名感到順眼了起來。

好歹禦榻上這位,不比先帝那般‘以節儉為榮’,對於大家夥兒三不五時的小動作,也總還能睜隻眼閉隻眼……

“平陽侯以為如何?”

禦榻之上,天子啟麵上鬱色去了大半,隻稍帶著調侃的目光,詢問起曹壽的意見。

聞言,曹壽隻麵色僵硬的咽了口唾沫。

看向禦榻右側,是滿臉微笑,甚至還帶著些謙卑的太子榮;

禦榻上,則是天子啟那隱約閃過得意之色的麵容……

“得太子指點迷津,臣,如夢方醒。”

“――太子勤儉質樸,頗得太宗遺風。”

“此,實宗廟、社稷之大幸……”

曹壽這話有幾分由衷、幾分不由衷,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但天子啟卻不管這麼多,隻微笑著點下頭,對曹壽輕輕一擺手。

“既然疑惑得到了解答,那便開始下一個議題吧。”

言罷,又是一卷竹簡被攤開來,朝議也隨之進入下一個議題。

相比起前幾個議題,接下來這個,更像是朝堂對天子啟的彙報。

“吳楚亂平之後,朝堂曾初步擬定有功將士的名錄,並論功行賞。”

“春正月,功勳可至封侯者,及本有徹侯之爵,可因功得溢封食邑者,也都有了定論。”

“不知諸朝公,可曾議定此番平亂,功至封侯、溢封食邑者的詳案?”

說是諸位朝公,站出來的卻是奉常和丞相府的官員。

――兩個衙門眼下都沒有主官,便都是臨時掌事的副手:丞相長吏和奉常丞。

在這二人站出身後,故丞相申屠嘉猶豫片刻,便也站出了身。

隻是彙報工作,還是交給了具體負責此事的前下屬:丞相長吏。

“稟奏陛下。”

“平定吳楚之亂有功將士的名錄,已經由太尉、大將軍、車騎將軍送到丞相府,再由故丞相:故安侯,與朝堂有司諸公議定。”

“擬封徹侯者、溢封食邑者,也都有了草案。”

如是做出開場白,那名四十出頭的敦實官員便低下頭,從衣袖中取出一卷早就備好的竹簡。

而後,便將丞相府拿出的方案徐徐道出。

“外戚大將軍、故太子詹事竇嬰,與平定吳楚之亂過程中,率關中朝堂主力據守滎陽-敖倉一線,監齊、趙之兵,為睢陽後盾。”

“故丞相與朝公百官共議:大將軍竇嬰,功勳卓著,可侯,三千戶。”

“後得陛下矯正,以竇嬰確保滎陽、敖倉不失,凡吳楚亂起至今,不曾有叛兵哪怕一人,現身於滎陽以西為由,加食邑為:五千戶。”

“奉常有司查看堪輿,再三篩選,又奏請東宮太後得允,終擬:以齊琅琊郡魏其縣,侯大將軍竇嬰。”

“改魏其縣為魏其國,封大將軍竇嬰為魏其侯,食魏其五千一百七十戶邑。”

將第一部分,也就是針對大將軍竇嬰的分封草案道出,丞相長吏便適時止住話頭,給殿內百官公卿留了個白。

――丞相府拿出的,隻是草案。

甚至即便是已經奏請過東宮太後,又根據天子啟的指示修改更正過後,才拿出這個最終方案,也依舊是草案。

要想讓這個草案成真,不單需要天子啟頒下正式的分封詔,並由太後、丞相各自用印,還需要這份分封詔書,與朝議之上三讀通過。

所謂三讀,顧名思義,便是在朝議之上,由郎官大聲宣讀詔書內容三次;

過程中,無論有誰站出來反對,此事都將暫且擱置。

至於擱置到什麼時候,就看天子急不急。

若急,那天子大概率會當場問反對者:為什麼反對?

然後便是一場辯論,要麼是天子說服反對者改變立場,再重新‘三讀’,要麼是天子被反對者說服,將這個方案無限期擱置。

若是不急,天子則會直接擱置此事,私下再接見反對者,交流、溝通一番,再酌情做出決定。

當然,也並非是所有的詔書,都需要走這‘三讀’的流程――隻有關乎宗廟、社稷的大事,如新法律的頒布、重大人事任命,以及侯爵、王爵的敕封等,才需要如此。

平日裡針對個人的賞賜、懲治之類,自不在此列。

“今日才拿出了‘草擬’的方案,那距離三讀,應該還有一段時日?”

劉榮這邊剛想到這一點,禦榻上的天子啟便開口,印證了劉榮的猜測。

“漢十二年,太祖高皇帝與功侯百官斬白馬而誓盟: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約,天下可群起而共攻之。”

便見禦榻之上,天子啟悠然到處一語,麵色也隨之帶上了一抹感慨。

“及至呂太後年間,朝綱顛覆,諸呂外戚子侄各位王、侯,太祖高皇帝白馬誓盟時的誓言,被諸呂亂賊踐踏的不成樣子。”

“――自代地入繼大統之後,先帝也曾說過:太祖高皇帝白馬誓盟,是為我漢家萬世計,絕不可棄之、悖之。”

“故自先帝以降,我漢家,至今都不曾有過異姓而王者。”

“便是分封徹侯,也都是以分封詔書,於朝議之上三讀三宣,得朝野共與,方得成行。”

這番話,天子啟說的臉不紅心不跳,好似半個假字兒都沒有。

但劉榮終歸是年輕了些,臉皮到底還沒那麼厚。

聽皇帝老爹說‘自先帝以來,漢家始終在貫徹太祖皇帝白馬誓盟’時,劉榮隻頗有些害臊的低下了頭,又輕咳兩聲,以掩飾心中的尷尬。

非劉氏,不得王――那確實。

除去太祖皇帝年間便得封,且具備‘吳王夫差血脈’這一特殊政治原因的吳氏長沙國之外,自先帝至今,漢家確實沒有新封任何一家異姓諸王。

就連宗親諸侯,都是嚴格按照朝議三讀通過,天子、太後、丞相三方用印的完整流程進行。

但封侯嘛……

“合著章武侯、南皮侯,都是我漢家的功臣咯?”

如是腹誹一聲,劉榮便抬手提筆,佯裝做筆記的樣子,實則,在暗下吐槽起老爹的厚臉皮。

――當朝竇太後的手足兄弟:南皮侯竇長君,章武侯竇廣國,那是連先帝都親口承認過的外戚恩封侯!

而太祖高皇帝白馬誓盟,非有功不得侯中的‘功’,指的是實打實的軍功!

自太祖立漢,一直到先帝入繼大統,除去諸呂那些個不被承認合法性的王、侯,漢家隻出過一例沒有軍功,卻也得封為徹侯的個例。

――劉漢第一任少府,梧齊侯:陽城延。

作為前秦軍匠,陽城延唯一的本領,就是督造匠事。

而讓陽城延,在開國那個臥虎藏龍的時代,也能躋身於元勳功侯行列的,也同樣是督造。

陽城延,是漢未央、長樂兩宮的副總工程師!

總工程師是丞相蕭何,也隻是掛個名,出事兒了擔個責、沒出事兒分點功勞的性質。

你能說什麼?

是,人家確實沒有軍功。

但人家把漢家的兩座皇宮:長樂宮、未央宮給督造出來了;

象征性封個食邑五百戶的小侯國,以酬其功,有問題?

――甚至就連陽城延這五百戶食邑的梧侯國,在如今漢家都飽含爭議;

爭議點除了這個侯國,是孝惠皇帝駕崩之後,由呂太後設立,便是陽城延得封為侯的‘功’,並非是太祖高皇帝明確規定的軍功。

隻是到了先帝自代地入繼大統之後,漢家的爵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