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靖康變君臣幾多難 第七十章 兩國生間隙(2 / 2)

張覺恐怕從未想過宋朝竟然這般軟弱,連自己一個人都不能保護,因此在臨死之前大罵宋朝君臣不義。一旁同為遼國降將的常勝軍將領看了潸然淚下,而武泰軍節度使郭藥師則對自己手下的常勝軍將領說道:“如果金人來索要我,那又該當如何?”自此,常勝軍自郭藥師以下,人心渙散,個個懈怠,不複當時之勇。

張覺之亂看似隻不過是一個遼國叛將之爭,但其中卻是內涵極深。對宋而言,君臣隻顧眼前利益,不守盟約之信,私下接納金國叛將已是不該。在金國來逼要張覺之時又懼金人如虎,不能保其性命,乃是不義之舉。此次之後,遼國降將人人自危,對宋朝不再信任,因此才有靖康之變時郭藥師臨陣投敵,引金軍直逼汴京之事。

而金國借張覺之事來探宋朝底實,並非覺得張覺此人有多重要,隻是要向宋朝表明自己強硬的態度。而宋朝君臣的軟弱表現更讓金國上下明白如今的宋朝隻不過是一隻外強中乾,隻知委曲求全的待宰羔羊罷了。更可以張覺之死分化遼國降將,一舉數得。

自此之後,金國再不把宋朝放在眼裡,完顏宗望兵臨燕京城下,也未進攻,隻是因此時遼天祚帝仍存,西夏之患未解,再與宋開戰,實屬不智。但此時宋金兩國間隙已生,兩方大戰,已經不可避免。

完顏宗望將張覺首級拿回金國,金太宗大喜,他從此事中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入主中原的希望,但他也很清楚,此時並非用兵良機,於是便繼續表麵與宋交好。甚至在宋朝奪下原來金國割讓給西夏的朔、武二州後也不做反應,反而居中調停。

借著與宋和平的時間,金太宗一麵接受西夏稱臣納貢以求偏安的請求,一麵不斷起兵攻打遼國殘餘勢力。終於在宣和七年,在應州大破遼軍,並且俘虜了遼天祚帝。遼天祚帝被押回金國上京之後,被金太宗降為海濱王,至此享國二百餘年的遼國徹底滅亡。

此時的金國在北方已經於連年的兼並中成長為一個兵強馬壯,近乎無敵的一個龐然大物。但女真人的血統之中流淌著的劫掠、殺戮野性也更加突出。

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和其兄長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截然不同。完顏阿骨打是金國開國皇帝,曆史上的開國皇帝似乎都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強大中飽含著恢宏、凶狠裡保持著人性。他們殺人,卻不濫殺,他們劫掠,卻不招人嫉恨。因為他們的心裡,或多或少的,都有陽光存在,他們的精神,更多的是對欺壓的不屈,他們是反抗者,是夢想者,是建設者。而他們的繼任者是往往大不相同。這一點,在金國中體現得更為突出,在完顏阿骨打死後,完顏吳乞買繼任,此時的金人在對遼作戰中雖然處處勝利,但也變得更加殘忍刻毒、貪得無厭。

在其眼中,並不覺得遼國用心經營燕雲之地有什麼好處,於是他下令遼國的降臣、燕地居民,都遷徙到東北,到女真人的老家,眼皮子底下生活。認為這樣可以迅速集中財富,不經過時間的衍變,硬生生地在邊遠的東北製造出一個繁華昌盛的女真國度。而隨著遼民儘數遷入,便隻留下了燕雲之地的空無人煙。

麵對這樣的局麵,金國上下終於想到了自己的好鄰居--宋朝。而徽宗君臣還沉浸在這幾年的安樂之中時,卻不想已經有人將貪婪的目光投了過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