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威廉的軍隊受到了民眾和地方官員的歡迎。而詹姆斯二世眾叛親離,逃亡法國。隨後上下兩院在倫敦召開聯席會議,請威廉和瑪麗共同統治英國,同時通過一份“權利宣言”。宣言提出人民應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權利”,包括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廢止任何法律、不能征稅、不能建立常備軍,議會選舉自由、辯論自由等。
而威廉和瑪麗接受了這些要求,成為英國國王和女王,即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這份宣言史稱“權利法案”。而這場變革因為沒有發生流血衝突被稱為“光榮革命”。最終英國王室和議會就國家權力達成了妥協和平衡,隨後又出現了代表不同階層的政黨,避免議會的權力被某一階層濫用。隨著曆史的發展,到了十八世紀又出現了首相和責任內閣製,王權一再削弱,逐漸形成後世穩定的君主立憲製度。
而嶽飛最終想到這個製度的原因也很簡單,便是如今的大理國和後世的英國所處的情況極為相似,雖然沒有當時的宗教之爭,但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實際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態勢,即使後世沒有蒙古大軍來到,隻怕這種畸形的製度也難以堅持更長時間。而且大理隻算是一個彈丸小國,製度的推行也要容易許多,於是嶽飛在料定段正嚴必當到訪的情況下便將這件事裡裡外外想了無數遍,又根據大理國的國情進行了些微修正,儘可能地保證段氏皇權和各大門閥之間的利益,以求獲得段正嚴的支持。
而此時的段正嚴心中正波濤洶湧,嶽飛的一席話仿佛為他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這種前所未有的新思想對他的衝擊實在太大,饒是他為帝王多年,心性足夠沉穩都難以接受。
初聽時,他其實有許多不滿,無論是議會還是內閣,其根本都是將皇權分薄,到時大理國的皇帝便再也不是一言可斷人生死,一舉可興邦亡國的九五之尊,這讓掌管國家多年的段正嚴一時間難以接受。但隨著嶽飛講述的不斷深入,而段正嚴也思考得越深,最終發現,若嶽飛的改革製度能夠順利貫徹下去,那麼便是子孫無能,也無人能動皇室大位。便是經過千秋萬代,隻要這個製度不變,那大理在名義上仍然姓段,哪怕議會也好,內閣也好,這些人總是在變的,唯有不變的便是段氏皇室的正統地位。
另外段正嚴以一代帝王的明智,自然能夠看清這個製度的先進之處,那便是真正將朝廷與百姓形成一個整體,而且各方勢力之間相互製約。若其家庭想要坐到內閣主事人這一位置,除了自身實力要強之外,還不得不與彆個勢力形成攻守同盟,否則便是其勢力滔天,也難擋眾人詰難,這也又能有效地防止一家獨大。而議會的彈劾製度又逼得內閣主事人不得不儘可能地公平,以免引來多個勢力不滿,最終將自己推翻。
另外與之相對的,大理百姓與烏蠻各部也有了話語權,不必再因為地位低下而被人欺壓,若是家族或者部落中出一了個有才乾的人,對當地亦是一個極大的提升,而且州府郡守是由州府中的百姓選舉,自然也就會更多地為百姓謀利,可謂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