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給父皇母後問安後,從後宮回到東宮,步履不似往日的從容。
朱標自洪武十年履行監國之責以來,已經有十二年了,漫長的儲君生涯,讓他形成了素來沉穩內斂的性格,然此刻卻有些心事重重。
因為他得知了一個足夠震撼的消息——他的兒子朱雄英,竟然將要從那幽暗深邃的地府中重返人間,回到大明。
這消息在朱標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他已經想象不出來朱雄英的模樣了,或者說,這麼多年過去,他幾乎都記不清朱雄英的麵容了,如今的是否瘦削了身影,是否褪去了稚嫩?又該如何迎接歸來,才能彌補這長久的分離?
種種思緒,如亂麻般糾纏在朱標的心頭。
回到東宮,朱標並未安歇,他立刻召來了幾位心腹屬官,這些人都是他多年來在東宮中的得力助手,彼此間早已建立了深厚的信任。
在洪武朝,東宮是一個朝堂中絕對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除了那些位高權重的重臣兼任的太子六傅如洪武初年的太子少師李善長、太子少傅徐達、太子少保常遇春等人外,還有專門的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司經局四個部門歸屬太子統轄,這些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皆是品格、德行、學問、能力各項出眾的人才,譬如如今已經是軍機大臣的董倫,之前就是東宮屬官左春坊大學士。
畢竟,太子是儲君,是將來的皇帝,將來即位以後,這些人都是潛邸的從龍之臣,彆看現在官位不高,到時候一飛衝天都是尋常之事,因為皇位交替以後,新皇總是會將這些老人提拔起來成為新的統治集團核心,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這個道理。
太子屬官們見朱標神色凝重,不禁心生疑惑,卻又不敢多問。
朱標沉聲將朱雄英即將回歸的消息告知眾人。
“聖孫,即將回歸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東宮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屬官們麵麵相覷,他們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僅關乎太子的家事,更可能影響到整個大明的未來。
對於這些屬官來說,他們雖然是太子的老師,但其實同時也是太子幾個兒子的老師,跟其他隻在大本堂接受教育的皇孫不同,朱標的幾個兒子,都是會額外接受東宮屬官們的輔導的.而從心底來講,這些人與朱允炆相處了多年,都是比較有感情的,而且朱允炆的出身,也很符合文官集團的利益需求,所以這些屬官其實並不是特彆希望,跟他們沒有太多關係的朱雄英回來。
當然,這些事情也不是他們所能決定或阻止的,即便朱允炆真的因此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可能性,那跟他們的關係,其實也不是特彆大,所以此時個個默不作聲。
說到底,心裡同情可以,站出來表態不行。
朱標也看出來了他們心思,而此時朱標心緒不定,也拿不定什麼主意,但不管怎麼說,他都應該對朱雄英的歸來做好萬全的準備,所以朱標還是向眾人詢問,希望能夠集思廣益,共同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
太子有問,這些東宮屬官自然不敢不答。
“聖孫於大明有大功,能夠回來,定是一件好事,隻不過.”
“隻不過什麼?”
“陰陽畢竟有隔此事從古以來,可謂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不知聖孫是借屍還魂,還是重塑肉身?又該如何找尋呢?”
朱標將他聽來的消息如實道來:“這陰陽炁海玄妙無比,聽說那頭有一扇‘門’已經被找到了,自是有肉身降臨的法子。”
“至於如何找尋,這我倒委實不知,想來自有天意了。”
東宮屬官大著膽子問道:“那殿下又打算如何處置此事呢?”
屬官問的其實還是比較隱晦了,這也是在試探朱標的態度,實際上這件事情可以參考朱元璋是怎麼為朱標造勢的。
為了給朱標樹立權威,朱元璋有的時候,故意用自己在大臣眼裡“嚴酷”的刻板印象,從重處罰大臣,目的就是為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讓朱標在這時候給被處罰的大臣求情,請求朱元璋寬恕或者減少責罰,而一般隻要不是太過嚴重的罪責,朱元璋都會借勢聽從勸諫,再說上一句“若不是太子求情,定要如何如何”的話語,而大臣們往往會對朱標感激涕零,擁護朱標,讓朱標的地位更加穩固。
那麼,朱標能為朱雄英在他們這些屬官麵前,做到這一步嗎?
不論能或不能,他們都將知道朱標的心意,在以後的抉擇中,自然也會參考朱標的態度。
朱標自然也明白這裡麵的道理,所以他猶豫了刹那,但最後還是說道:“若是英兒回來,即便不說這些年對大明的貢獻,論嫡論長,也都該讓爾等如對待我一般去對待。”
東宮屬官明白了朱標的意思,雖然朱雄英對於他們來說都不算親近,但禮法製度都擺在這裡,如果真的能夠確定身份,那麼繼承人的地位,就定然無可動搖了。
而就在這時朱標忽然看到,被燭光映照的窗上閃過了一個人影。
遣退眾人後,朱標直奔寢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