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揚帆,出海!(1 / 2)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穀,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皇皇。乾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翌日。

汴梁日報,就刊登了這份《少年中國說》。

無數看到這篇文章的人,紛紛擊節稱賞,拍案叫絕,為魯迅先生的文筆與壯誌喝彩。

這亦是如今大宋的一個縮影。

在文化方麵,科學的興盛與古人的思想發生碰撞,勢必帶來觀念上的變化。

汴梁作為首都,走在了科學的前沿,因為皇帝癡迷,知院宣揚,百官在他們的影響下,也開始成為了科學的擁躉。

畢竟科學與儒家思想並不衝突,也不會動搖百官的根基。

上行下效,科學之風很快在民間盛行,也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思想文化。

新學之說喧囂塵上,猶如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在大宋開始生根發芽,向全國各大城市蔓延。

所以趙駿在報紙上批判封建禮教,批判官僚主義,批判一些不好的思想。又讚揚科學發展,讚揚崇尚新學,讚揚好的思想。

像這樣的文章也能夠被世人接受。

而相對應的,便在廣大農村以及縣城地區在這方麵依舊保守。

那裡是封建禮教與傳統古板思想的核心區域,很多人接受不了,對新學與科學不屑一顧。

但文化新浪潮不會因為落後保守地區的不接受而停下。

隻要皇帝依舊癡迷科學,知院依舊高舉科學大旗,科學持續給人們帶來新的變化,那麼新文化運動就會一直保持不變地開展下去,並且深深影響每一代人。

如此再過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等這樣的思想如浪潮一般湧向全國,那麼遲早有一天,大宋的落後愚昧都會被消滅,取而代之的是科學發展觀開始深入人心,以此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

五月份,狄青班師回朝。

朝廷開始規劃從長安到敦煌的鐵路,以此更加方便掌控西域。大宋的南方艦隊則開始正式占領麻逸島,往南開拓至爪哇島一帶。

原本種植在廣州、海南、廣西的橡膠和金雞納樹,也開始繼續向南移植,正式在東南亞生根發芽。

甚至船隊最遠還探索過澳大利亞。

隻是由於暫時太遙遠,朝廷甚至都沒有把那裡當作罪犯的流放地,而是把麻逸島當作新的嶺南。

以前罪犯都是流放嶺南,現在嶺南已經全麵開發,罪犯都是流放麻逸。

同年。

大宋在整體上依舊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精神麵貌。

政體穩定,軍事強大,科技興盛,教育普及,經濟和農業更是蓬勃發展。

特彆是物價方麵值得稱道,除了汴梁、杭州、成都等經濟發達的城市市中心房價太高了點以外。

其餘生活方麵的物價十分低廉,甚至可以說是近乎穀賤傷農。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米價。

在汴梁鬨市一個殺雞人,殺魚人,每天能賺大概200-300文左右,刨除掉休息日,一個月大概在6-9貫之間。

而米價這些年卻一直維持在200文左右一石,也就是200文能買到約60公斤大米。

基本上乾一天活,一家五口兩?月的口糧都足夠了。

其餘汴梁紡織廠的女工工資約一個月6.1貫,鋼鐵廠男工的工資約9.4貫。

甚至就連縣城維持治安的衙役吏員工資都在5貫左右,陝西負責運輸物資去西域的民夫一個月是8貫上下。

生活用品當中鹽價和米價都非常低廉,隻有油價略貴,但隨著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壓榨植物油的大量出現,也慢慢讓油價下降。

畢竟宋代就已經出現了這種壓榨油,有專門的壓榨油工具。

而蒸汽機的出現,讓它的效率更高,壓出來的油脂更多,市場上的植物油變多了,價格自然也就慢慢降了下來。

隻能說,這是大宋百姓最好的時代。

相對應的。

卻又是房價暴漲的時代。

到慶曆十二年的時候,汴梁內城一所三百平的普通民宅,價格能飆升到三萬貫,幾乎是一百平一萬貫。

以一貫約770文來算,那就是內城每平米差不多就要77000文,按購買力折算,基本上就相當於每平米四萬多塊錢了。

而且這還是內城靠近外城的房子,如果是內城靠近皇城的房子就更貴。

像當初趙禎為趙駿買的那套房子,兩千平才花了一萬多貫,放到現在的話,由於靠近皇城,相當於北京二環內,價值最少得三十萬貫往上走。

外城稍微好點,但也好不到哪裡去,還是一套三百平普通民宅,地段不好,處於外城邊緣,賣個七八千貫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換一個鋼鐵廠男工,得不吃不喝七八年才能在外城邊緣攢下一套。至於內城的房子就彆想了,除了以前汴梁的原住民以外,就隻有特彆有錢的大商人才能買得起。

所以很多官員都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房子,哪怕工資依舊非常高,也隻能住在朝廷搞的職工大院或者公租房裡。

趙駿當初建了不少公租房,房租大概在每月3-4貫左右,看上去很貴,但對比一下內城一棟宅子動輒數十貫的租金,這個價格已經很良心。

汴梁有品級的官員數量到今年已經超過了八千餘人,比景佑年間翻了一倍,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七八品以下的小官,月收入在十多貫至二十多貫之間,基本上都住公租房。

不過城外郊區新建的筒子樓房價就低廉許多。

畢竟離市中心遠,房價一般在幾百貫左右,租金也非常便宜,幾百文的比比皆是。

咬咬牙花幾貫錢買輛自行車,上下班也還算方便。

因此有不少人在外城買房,現在房地產商們修建的速度都快趕不上買房的速度,城外的房價也每天都是上漲趨勢。

一時間,汴梁繁華日盛。

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裡,護龍河寬十丈,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紅袖招展。

穿城河道有四,漕運興盛,凡天下之物,皆由此入京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