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聽完了晏殊的詳細介紹一時間納悶道:“拉日叔,你都從哪知道的?”
“額......”
晏殊一時語塞,含含糊糊道:“是《宋史》裡寫的。”
“《宋史》有寫嗎?”
趙駿想了想:“算了,我反正也沒看完《宋史》,這東西讓人看得血壓高。”
趙禎握緊了拳頭,趙駿也每次讓他血壓高。
“那有辦法嗎?”
晏殊問。
“毛爺爺說過,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矛盾抓關鍵。”
趙駿說道:“見錢法有利有弊,但如果利大於弊,那就是個好辦法,那麼它利大於弊嗎?”
晏殊說道:“新法實行後,一年能節省的開支和多出來的財政收入達650萬貫。”
“那就是利大於弊。”
趙駿點點頭:“這裡麵先要解決的是見錢法會短時間內造成國庫空虛的問題。”
“嗯。”
晏殊看了眼蔡齊,這件事情之前趙禎安排李諮、蔡齊、丁度、程琳等人在做,但進展緩慢,阻力很大。
除了下麵茶商和邊境官吏反對以外,他們這些高官也不太認同。
“以前的辦法屬於寅吃卯糧,雖然價格虛高導致國庫虧損,但由於茶商需要來回交通、等待批轉手續、轉運其它貨物等問題,留給宋朝一定的周轉時間。”
趙駿思索著說道:“所以虛估的錢可以拖著茶商慢慢給,宋朝的國庫就能堅持得住,現在一次性付清,節省了茶商的批轉手續等交易問題,但也讓宋朝財政少了周轉資金的時間,所以短時間內對國庫危害更大。”
“對!”
眾人都用讚賞的眼神看著他,不愧是後世人,看待問題的目光就是不一樣。
“這就跟做政府工程一個道理嘛。”
趙駿笑道:“我大學同學家裡搞工程的,平時看著衣著光鮮靚麗,結果有一次他們當地政府欠了他爹好一千多萬工程款沒結,差點沒把他爹弄得當褲子。這麼講的話,按理來說,茶商隻要能拿到錢,他們應該欣然接受才是。”
“是有一部分茶商對於見錢法比較支持,畢竟如果是以前的話,茶商拿錢速度較慢,對於他們的資金收回也造成很大困難。但基本都是中小茶商,對於大茶商來說,這不算什麼。”
晏殊說道。
李諮在第一次改革失敗後,也做了一些總結。
今年年初他接到趙禎給的任務,就吸取了前次的教訓,把茶商們召集起來,不僅痛陳利害,同時還在茶場給予了他們一定“饒潤”。
通過貼射法,讓他們直接與園戶交易,所得的都是新進的好茶,沒有被山場硬派陳茶惡茶的損失。
但對於資金雄厚的大茶商來說,就不算什麼了。
反正他們有錢,可以與朝廷繼續耗著,同時還能賄賂官員,從朝廷的國庫裡攫取比倒賣茶葉更高額的利潤。
而且每次大茶商運糧,不僅有國庫給的虛估錢幣,還有大量茶引可以將專營的茶葉拿去販賣,一個差事賺兩份錢,換取好幾倍的收益,這可比搶錢快得多。
也許有人說,你虛估高了那麼多利潤,朝廷不兌付行不行?
還真不行。
如果朝廷不對他們虛估的高昂價格進行兌付,勢必造成信譽破壞,從而讓“入中法”失去作用。
商人們就不會再往邊境運糧,沒有糧食軍隊就得造反,最終損害的是邊境軍隊以及國家的利益,所以宋朝朝廷才麻稈打狼——兩頭害怕。
要換了趙駿上大學前,那大抵就是一句把茶商抄家滅族,看他們還敢不敢當國家蛀蟲這種言論的話。
但他現在是個愛讀書的高智商曆史係大學生,自然就要考慮清楚這麼做的後果。
因此聽到晏殊的話後,趙駿沉思再三,說道:“這兩個問題其實都好解決,先說說朝廷大臣擔心的國庫不足的問題,我能夠給的答案隻有一個。”
“什麼?”
“交子!”
“交子?”
“不錯。”
趙駿說道:“交子在曆史課裡是被認定為世界上第一種紙幣,比歐洲還早了六百多年。李諮的見錢法我記得是仁宗朝的事情,交子就出現在仁宗朝的四川,隻要對交子利用得當,把握住錢莊銀行體係,那麼國庫空虛的問題就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