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可能是出於對喀拉特汗國勤勉忠誠的犒賞,坎大哈戰事結束後,齊國人以協助納瓦布王國平定首都暴亂為由,迫使納瓦布王國將西北地區一片約三萬平方公裡的綠洲平原“讓”於喀拉特汗國,終使俾路支人擁有了一處水草豐美的膏腴之地。
我的真神呀!這麼一長串馬車竟然真的行駛起來,而且速度還如此之快,絲毫不亞於騎兵快速奔襲時的速度。
這戰事一起,鐵路修建的事便一拖再拖,被無限期地擱置了。
當易卜拉欣·汗隨著一支龐大的商隊穿過蜿蜒崎嶇的波倫山穀後,便來到一片赫然開闊的平原地區。
不過,在易卜拉欣·汗看來,南下攻取坎大哈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這會引起齊國人的警惕,遭到他們的強烈反製。
既然印度這般富庶,要是哪天能帶兵殺過來,一定可以搶得盆滿缽滿,繼而就能招募更多的士兵,采買更多的武器,然後繼續奪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我們所遇到的一切敵人。
再往前……,呃,就什麼都沒有了,沒有拖拽的駑馬,也沒有趕車的馬夫。
除了白色的棉田和金黃色的麥田外,還有著翠綠的蔬菜和色彩繽紛的果林。蔬菜田地中,一排排的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等各種蔬菜依次排列著,綠葉子上的晶瑩水珠閃耀著陽光,映襯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不論是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還是在危機四伏的戰場上,易卜拉欣·汗都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勇士,縱馬揮刀,屠城滅地,何等的恣意人生。矯健而雄壯的戰馬不論是多麼的顛簸,速度是多麼的迅疾,他都能穩穩地坐在馬鞍上,揮斬的刀鋒,也沒有一絲抖動。
北上,可與馬什哈德共同夾擊布哈拉汗國,從而獲得更多的部落騎兵資源;南下,可攻坎大哈,襲掠波斯東部地區;東進,則可奪取喀布爾,並順勢突入開伯爾山口,殺入富庶的印度。
彆逗了,就算納迪爾軍事集團真的戰力驚人,一路上攻城拔寨,可以擊穿喀拉特汗國,但到最後一定會損兵折將,成強弩之末,無力再戰。
再者而言,德乾和孟加拉的稅收一直都不曾足額繳納,而且還頻頻拖欠,早已使得德裡中央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導致許多部隊都不同程度上出現數月乃至一兩年的欠餉。若是再在西北戰事上糾纏下去,保不準帝國內部就會出現嚴重的危機。
一望無際的棉田和麥田,勤勞的農人們正在頂著酷烈的日頭,忙碌的采摘收割著。他們儘管神色疲憊,揮汗如雨,但是臉上卻掛著燦爛的笑容。
但信德地區的局勢一直都不是很平靜,跟莫臥兒帝國中央政府不時爆發邊界衝突,數年前,西北戰爭更是波及到整個信德、旁遮普、拉其普特等地區。
除此之外,還有一處非常不起眼的山口,便是喀拉特汗國境內的波倫山口,過了此處後,就是豐饒的印度河流域,不論是繼續向南跨過印度河,打穿信德,進入拉其普特,還是轉向東南,攻擊人煙稠密的旁遮普,都將是一馬平川,無有任何阻隔。
故而,當易卜拉欣·汗一行使團乘船抵達海得拉巴時,負責接待的齊國人便讓他們改乘火車,感受一番現代文明的洗禮。
縱觀千年曆史,凡是外來勢力想要攻入印度,一般會選擇從開伯爾山口突入,隻要過了這一山口,便是一望無際的印度大平原,一衝而下,可以很快席卷整個印度。
故而,莫臥兒帝國等三方參戰國在齊國宣布調停後,都賣了齊國的麵子,很痛快地結束了這場持續三年的戰爭,簽訂了臨時停戰協議。
更何況,就算順利奪取了坎大哈,難道還能引大軍越過茫茫數百公裡的荒漠,殺透受齊國保護的喀拉特汗國,最後突入印度河流域?
火車是個什麼乘具?
難道是會噴火的馬車?
懷著萬分的疑惑,易卜拉欣·汗等一行使團人員懵懵然地坐上馬車,在天色徹底黑下來的時候,來到了一座大型“驛站”。
隨後,齊國人便高調表示,願意為正在發生的西北戰事進行調停,以恢複整個地區的和平穩定。
“嗚……”
在長列“馬車廂”的最前方,是一架鐵質的實心車頭,不知為何,不斷地向外冒著白煙,似乎裡麵裝滿了沸騰的熱水。
既然戰爭結束了,那就進行一番大規模的戰後重建吧。
反觀那些齊國人和部分旁信德人則宛如無狀,一個個臉上還露出譏誚和輕蔑的表情,這讓易卜拉欣·汗等人感到一種莫名的羞愧和……惱怒。
打了幾年,莫臥兒帝國雖然沒有完全實現開戰前的既定目標,但通過一番軍事打擊,已經極大地削弱了兩個反叛王國的實力,而且還成功挑起了錫克教徒的暴亂,使得對方所據的旁遮普和信德領地內陷入無休止的戰亂當中,也覺得差不多可以收手了。
好在順風順水,小火輪的速度極快,在傍晚時分,便抵達了位於印度河下遊的海得拉巴。
原本以為,會在這座城市稍事停留一晚,明日清晨會繼續乘坐小火輪前往津門。
數年前,眼見著納瓦布王國和班吉那德王國因為各自境內爆發內亂,有漸漸支撐不住的苗頭,齊國便直接插手乾預戰爭的走勢。
而乘坐快捷便利的火車,一百四十多公裡的路程,僅三個多小時便順利抵達了目的地。
易卜拉欣·汗暈暈乎乎地下了火車,再登上齊國人安排的馬車,看著車窗外星星點點的路燈,猶自沒回過神來。
“我的真神呀!齊國人難道真的是安拉派往人間的使者,所以才能借助神的力量,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神奇之物!”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