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屬沙州總督區的轄地範圍為胡布河與印度河之間的廣大平原地區,包括整個印度河三角洲,總得看來麵積並不大,大概三萬六千餘平方公裡的樣子,人口規模二十五萬左右。
但是,整個總督區真正的齊國人,或者說是漢人並沒多少,也就三四千人,就算加上齊印混血兒及後裔,也不超過一萬五千人,大部分都住在津門城,剩下的皆為當地的信德人、拉其普特人,以及俾路支人。
作為沙州總督區政府駐地,同時也是齊國印度艦隊司令部所在地,津門自然是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官員、書辦、吏員、軍人、學者、商人、工匠,以及他們的家屬,再加上這麼多年來陸續興建的船舶修理、糧食加工、棉花加工、建材加工、製陶、掛毯等一係列初級輕工產業,更是吸引了不少外來居民前來做工,使得整個城市人口規模達到八九萬人,差不多占了整個總督區近三四成的人口,乃是阿拉伯海沿岸地區數一數二的工商業重鎮。
隨著港口的開發和通往周邊地區公路的興建,津門也成為印度河流域的門戶,內陸地區的棉花、小麥、羊毛、牲畜,以及各種礦產由此輸往齊國本土及其他海外領地(或殖民地)。
在津門停駐的三天時間裡,易卜拉欣·汗按照慣例,花了些時間對這座齊國人一手建立的城市逛了逛。
說實話,這座城市讓他感到非常的震撼。
易卜拉欣·汗從來沒見過如此恢弘大氣的城市,鱗次櫛比的高樓,金碧輝煌的商業大廈,熱鬨而喧囂的街市,漂亮豪華的馬車,衣冠楚楚的官員和商人,還有那身著東方傳統服飾的美麗婦人,都讓來自“窮鄉僻壤”的土包子們感到自慚形穢。
那麼,現在我們齊國人來了,而且國力更為強大,軍力更為鼎盛,文明更為先進,沒理由擺不平這群溫順如綿羊的印度人。
為此,沙州總督區每過一段時間,便令警察部門協同齊印仆從兵展開一場大規模的人口清查行動,將無數“黑戶”清理出沙州地界。
大船在海上漂呀漂,暈船的人在船上繼續吐呀,吐呀吐,眼瞧著已然吐得習慣了,似乎已開始漸漸適應暈船的症狀時,易卜拉欣·汗驚訝地發現,船隻好像駛抵了目的地——蘇拉特。
蘇拉特曾經是印度地區最大的商業中心和最主要的對外貿易港口,無數來自世界各國的商人和學者在此居住和生活,用後世的話說,那就是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經濟上也是極為繁榮。
對於齊國人這般做法,易卜拉欣·汗非常不理解。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城市湧入更多的人口,難道不是一種巨大的財富和資源嗎?
而經過數十年持續不斷地滲透和影響,古吉拉特也成為齊國事實上的殖民領地,所有在任的莫臥兒官員、小吏、軍官,以及士兵都變成了齊國人的“雇員”,一切皆需仰齊國人鼻息而活。
來自呼羅珊地區的“土包子們”見到種類如此之豐富、價格如此之優惠的商品,豈能不見獵心喜,瘋狂掃貨呢?
當前往蘇拉特的商船行將出發時,易卜拉欣·汗等人仍舊意猶未儘,覺得還有許多新奇玩意和實用物什沒來得及購買,頗有荷包不見底,掃貨不停止的意味。
其實,蘇拉特在法理上依舊是莫臥兒帝國的合法領土,莫臥兒官員也依舊行事著他們的管理權限,十餘萬百姓和城裡的眾多商人也依舊會向市政當局繳納賦稅和承擔徭役。
看來,齊國人幾乎將印度所有重要的對外貿易據點儘數占領,然後依托該地區億萬百姓,便能獲取源源不斷的商業利益,這種情勢下,想不暴富都很難。
他們或者於當地再行轉售,從中賺取高額貿易利潤,或者以此賄賂討好地方王公貴族和部落首領,從而換取相應的政治利益或者商業利益,進一步發展壯大自身實力。
但穩健派則認為,對印度殖民應該緩緩圖之,在繼續鞏固沿海殖民據點和貿易港口的同時,擇機深入內陸腹地,控製戰略要地,持續打擊削弱莫臥兒帝國、馬拉塔帝國這兩大地方勢力的統治基礎,然後相應扶持更多的地方傀儡政權,使這片地區的政治單元更加碎片化、割裂化,從而實現間接控製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目的。
目前,齊國對於如何殖民印度還有一些分歧,激進派認為應該對印度地區施以直接統治,就像南洋地區那般,逐步廢黜各個邦國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統治權力,代之以委派齊國官員就任地區總督,將無儘的印度財富納為己有,將豐富的印度人力引為己用。
不過,在登上一艘排水量為兩千四百噸的機帆船後,意氣風發的易卜拉欣·汗頓時又顯現出萎靡而痛苦的神色。
城市的西北角,有大片園林式莊園,明顯是高官顯貴住宅和休閒所在,脊角高翹的屋頂,加上走馬樓、磚雕門樓、明瓦窗、過街樓,讓人感到一種無形的高雅和貴氣。
波斯人來了,為印度的婆羅門教帶來了拜火教基因,後來發展成為了業力輪回的宗教思想。
最不濟,也能充為苦力,修橋鋪路,開挖溝渠,或者作為輔兵,送到戰場上當炮灰。
齊國人對他們的瘋狂掃貨行為並未露出太過驚訝的表情,顯見對這種情形是早已司空見慣,不論是喀拉特汗國的俾路支人,還是納瓦布王國的信德人,亦或是班吉那德王國的旁遮普人,以及距離更遠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凡是抵達了津門,無不如此這般一個個化身購物狂,大包小包地將各種商品帶回自己的家鄉。
雅利安人來過,然後給印度人留下了種姓製度。
畢竟,海寧港是齊屬莫州(今卡提阿瓦半島)最大的貿易港口,不僅有先進的港口裝卸設備,還有大量配套的倉儲設施,各種完善的金融服務,而且,還有一條鐵路通往印度西部最大、也是最繁榮的城市艾哈邁達巴德,所運來的貨物能很快被龐大的市場所消化,減少商人們等待停留的時間。
可以說,齊國人從津門到莫州半島,逐步向南延伸至古吉拉特、上海,及至全據印度南端的科欽王國,幾乎已經全麵控製了整個印度西海岸。
在城市的東南方,一棟棟巨大的工廠發出轟鳴的聲響,高高聳立的煙囪,不斷向外噴吐著黑煙,仿若猙獰的惡魔,遠遠望去,便心中生出幾分驚懼。
雖然,這座城市位於信德地區,但卻絲毫沒有一點印度風格,更沒有一座真神廟和西方的天主教堂,所有的建築皆為東方式的,而且井然有序,整體上看起來非常協調,飛簷吊鬥,青瓦白牆,磚雕門樓,民居、祠堂、鐘樓、牌坊,無不彰顯傳統東方古典風格。
不過,到了這個時期,因為齊國人著力打造和開發津門和上海(今孟買)這兩座自己的貿易港口,極大地分流了蘇拉特的商流和人流,使得這座昔日國際貿易港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