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印度洋明珠(2 / 2)

儘管,齊國的貿易公司和商人們在獲得秦國的茶葉後,往往會在采購價格的基礎上上再翻數倍,轉賣至印度、波斯、阿拉伯、奧斯曼,以及歐洲諸國,賺取更高的貿易利潤。

每年四月時節,秦國的武夷山便會迎來了采茶季,鮮嫩的茶葉被集貨、炒製、包裝,做成武夷茶,由茶商們收購,然後北上運往上海,或者南下至廣州,進行再包裝加工和儲存,等待齊國商人前來購買。

但掌握了世界主要貿易渠道和關鍵航線的齊國人哪裡會容忍秦國茶商如此輕鬆地將錢給賺去了!

我們齊國將秦國的茶葉買來後,還得跨越萬裡海波,曆經各種風浪,千辛萬苦地才能將茶葉轉賣給西方那幫“凱子”。

你瞧瞧上海和廣州那些茶葉壟斷行商,哪個不是身家巨萬,哪個不是在我齊國境內廣置產業?隨便一出手,便是數十上百萬兩白銀,壕得慘無人道!

所以,儘管錫蘭島距離臨近印度大陸的奉寧總督區隻隔了一道狹窄的保克海峽,不論是擁有的領地麵積還是控製的人口規模,都遠遠不如,但在政治地位上卻是與之平等的,而且還是直接隸屬於民政事務部管轄。

隨後,十數支探險隊在軍隊的保護下,展開對錫蘭島全境的詳細普查,看看有什麼值得開發的礦產和資源。

“潘大使所言甚是。”那名港務管理人員附和道:“去年,聽聞那些農林產業部的官員所說,我們齊國每年從大陸秦國進口的茶葉總量超過兩萬多噸,交易總額近兩百百七十多萬元。呃,折算成白銀的話,也超過八百萬兩。嘿,這麼大的產業,也不知道養活了多少秦國人。以後,若是茶葉貿易轉移到錫蘭島,怕不是會讓島上的那些茶園主賺翻了!”

更重要的是,我們齊國以後將擁有自己的茶葉來源,不再被那幫秦國茶葉壟斷行商隨便卡脖子,時不時還搞出一波所謂天氣災害原因而擅自提高茶葉出口價格的窩心事。

隨著印度貿易的日趨繁榮,為了滿足兩地之間的物資和人員往來,包括印度貿易公司、孟加拉貿易公司、帝國海外班輪運輸公司在內的多家商業巨頭陸續開通了定期客貨兩運班輪,而且投入的船隻皆為大噸位、全蒸汽動力的輪船,以滿足客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天氣下都可以乘坐(載貨)輪船往返兩地。

在太祖時期,齊國就曾試著在漢洲東北地區的威海、廣陵等地移栽大陸的茶樹,但經過數十年的培育,雖然每年也能出產數千噸茶葉,但品質和口感始終無法與秦國茶葉相媲美,隻能淪為普通消費者飲用的低檔茶葉,賣給南洋、緬甸、印度等地區的土包子。

取而代之的,則是無數來自漢洲本土、秦國、朝鮮、日本和安南的新移民,在當地殖民政府官員的安排下,心安理得地占據原住民離開後所放棄的房屋和田地。

印度次大陸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齊國雖然可以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將其儘數占領,納為殖民領地,但卻無法真正的將其消化吸收,隻能占些邊邊角角,在大部分地區尚需借力打力,分而治之,把印度作為一個超級“奶牛”,不斷滋養齊國本土。

“在錫蘭島上茶葉栽培正是在三年前試植成功的。”那名港務管理人員笑著說道:“而且,農林產業部的茶葉栽培技術專家還根據中央高原的海拔高度的不同,分為高地茶、中段茶、低地茶。栽種的品類也以紅茶為主,經過采摘烹炒後,其品質和外觀絲毫不差於大陸秦國武夷山所產茶葉。更為難得的是,錫蘭島上氣候溫熱,一年四季都可采茶,每個茶葉產區因海拔高度、氣溫、濕度的不同,茶性也有不同特點,可以滿足了不同偏好的消費者的喜愛。移民部的官員言及,將在未來五年內,陸續移民三萬人以上,從而保證茶葉生產所需的農人要求。”

在獲得錫蘭島後,齊國當即調集近萬陸軍和齊印仆從部隊,乾脆利落地覆滅了盤踞在島上中部高原地區的康提王國,從而完成了整個錫蘭島的統一。

於是,錫蘭島立時變成了一個香餑餑,引來無數人的關注,自然也讓一些嗅覺敏感的商人聞風而至,準備來此投資圈地,搞茶葉種植園。

不過呢,皇天不負有心人,齊國人經過這麼多年終於發現一處適合培植茶樹的風水寶地。

源源不斷的茶葉貿易,為秦國換來了數不儘的黃金和白銀,是秦國對齊貿易少數大宗出超的商品之一。

潘廣峰並未在這座被譽為印度洋明珠的島上過多停留,在當晚應邀參加了錫蘭總督舉行的接風晚宴後,到了次日正午時分,便繼續乘坐“延鋒號”大型客輪朝漢洲本土而行。

而歐洲還有法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神羅、普魯士、瑞典等諸多國家,他們雖然茶葉的平均消費水平要低於英格蘭王國,但這麼多國家加在一起,茶葉的消費總量也是一個頗具可觀的數字。

但錫蘭島彈丸之地,人口亦為不豐,還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自然要將其徹底吞並,成為齊國諸多直轄海外領地的一部分。

到了次年一月,秦國茶葉會陸續裝船運離大陸,通過齊國構建的貿易中轉渠道進入全球貿易鏈條。

齊國不惜以四十萬元的代價,將荷蘭東印度公司控製的半個錫蘭島領地買下來,主要是看中了它的絕佳戰略位置。

當然,齊國也不僅僅在漢洲本土試栽茶樹,南洋諸島、安南、呂宋、印度,乃至黔州(今南非地區)、殷洲(今美洲)等海外領地也相繼嘗試過移栽大陸的茶樹,但弄出的茶葉始終差了那麼一點味道,根本無法取代秦國出口的茶葉。

“甚好!”潘廣峰點了點頭,說道:“若是未來錫蘭島上的茶葉形成規模,產量得到迅速擴大,那麼,以後我們齊國就能逐步降低對大陸秦國的茶葉依賴程度,從而將這個規模巨大的產業源頭控製在我們自己的手上。”

據說,為了提升客戶的乘坐舒適度,帝國海外班輪運輸公司計劃采購數艘排水量超過四千噸以上的全鋼製輪船投入運營,並且還要將定期班輪的航線延長至波斯和埃及,以滿足北印度洋地區的商貿和人員往來需求。

經營數十年,印度洋已然成為齊國的“黃金洋”,遍地的財富和無數的礦產經過浩瀚的印度洋,源源不斷地流向齊國,供奉著這個世界上最為強大,也是最為富庶的帝國。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