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斬龍計劃”(1 / 2)

1725年10月25日,樸次茅斯。

一支即將啟程的英格蘭艦隊陸續升起風帆,緩緩地駛出港灣。它們將在港外不遠處的懷特島稍事停留,彙合另外一支來自倫敦的艦隊,然後一起駛向大西洋灰暗而寒冷的海上。

這支艦隊共有三十二艘戰艦和四艘小型供應艦,艦員三千七百六十名。此外還載有二千五百三十名陸軍士兵。出航這天,由裝備有一百零六門火炮的“納斯比”號殿後,掛著皇家海軍上將、老兵威廉·佩恩的將旗,駛離斯皮特黑德灣。

艦隊此行的任務極為秘密,因而隻給以代號:“斬龍計劃”。這個代號暗示出了那隱藏的某種秘密。雖然時令於整個艦隊不利,但皇家海軍仍將渡過大西洋,駛往西印度群島。艦隊開赴那裡,並不是要攻擊西班牙西印度群島和美洲的屬地,而是去“斬殺”隱藏在大西洋深處的東方蛟龍。

此作戰計劃自一個月前便開始著手準備,並獲得了皇家海軍上下一致的努力,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就付諸實施。而且,執行此項任務的有兩支幾乎是同樣規模的艦隊,分彆前往北大西洋海域和北海地區,伺機殲滅遊曳於這兩處海域的齊國艦隊。

但皇家海軍和陸軍在征募足夠的兵員卻顯得有些困難。開戰六個多月以來,海軍仍然無法支付官兵薪餉的情況下,誌願入伍者稀少,實在不足為奇。

甚至威廉·佩恩本人,在出航前也不得不上書海軍委員會的諸位紳士們“從出航日起造一個單據以支付我的薪金。因為,我難以肯定我是不是還能活著再見到你們。”

同時,麵臨著同樣的懷疑和同樣長時間的航行的水兵們,也向議會和海軍委員會呈遞了請願書,要求將每人六個月的薪餉交付給公正的律師,以便家屬領取。

在二十多年前,英格蘭王國參與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這是英格蘭在幾個世紀以來第一次卷入花費如此巨大的歐陸戰爭。到1713年,這場浩大的戰爭最終結束時,占政府稅收42%的地產稅已經大幅增加。然而,大多數英格蘭人卻認為結束這場戰爭的《烏得勒支和約》給予英格蘭的經濟回報無法證明參與這場戰爭的合理性。

從那時起,上台執政的政治領袖都經常性地向國內議會和眾多領主、商人們保證,他們施行的外交政策會竭力避免將英格蘭卷入歐洲國家事務當中,以及這些國家所引發的成本甚高的戰爭,因此,領主們和商人們的稅務負擔會保持在較低水平。

然而,這場與齊國之間的戰爭,突然將政府的支出預算抬升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這就迫使政府不得不違反曾經的承諾,開始向國內的領主和商人們加征土地稅和商業稅,以籌集必要的戰爭經費。在長達數月的政治拉鋸和扯皮期間,軍隊的薪金也暫時無法得以保證發放。

不過,鑒於海軍上將威廉·佩恩的威望和他擔負的神聖職責,議會還是撥出了款項,及時為這位老將軍兌現了薪金。

佩恩的要求雖然解決了,但水兵們的請願卻落了空。不僅是薪餉問題使官兵們憂心忡忡,而且還有可能存在得疾病問題。

囿於作戰的保密性,出航的艦隊官兵臨行前隻被告知是前往西印度群島的商船提供護航。因而,這引起了官兵的各種擔憂。那片溫暖而濕潤的海域,是各種怪病的溫床。往往一場航行結束後,一艘船上的的人至少會死去四分之一。

薪金被克扣,生命也得不到足夠的保障,所有的士兵內心深處無不充滿了怨忿和詛咒,使得整個艦隊的士氣並不高昂,毫無一絲為英格蘭王國獻身的無私意願。

艦隊指揮官威廉·佩恩將軍也明白,影響海軍士氣的主要原因是艦載人員過多。他命令各艦的船長“在運載陸軍士兵時,應給予極大的關心以防止發生疾病,因此,應按照人員不同的情況定出人數,將他們合理地分到所有艦上,任何艦隻都不得載人過多,以致引起傳染病。”

但船長們顯然對這事漫不經心,並不以為意。艦隊駛離樸茨茅斯時,為了保證戰艦的有效運轉和水手的戰鬥力,較大的船隻包括旗艦“納斯比”號在內戰艦,每艘僅裝載了三十多名士兵。大部分陸軍官兵卻擁擠在較小的艦隻上。

排水量六百多噸的“凱瑟琳”號及另一艘排水量五百噸的“安心”號上,正常情況下每艦隻能有九十名艦員,包括四十門火炮的槍炮兵在內。而這次“凱瑟琳”號卻運載了二百名士兵,“安心”號上載了一百六十名。用作運輸的二十艘更小的艦隻上,共載了一千八百名士兵。其中許多人都不想出航,以致不得不把他們趕在一起,由端著刺刀的士兵和揮舞著長劍的騎兵驅趕他們登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