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帝王有帝王的套路。
先皇提心吊膽做了幾十年太子(太皇帝更喜歡壽王,一直有換太子的念頭),也存了大展一番拳腳的誌氣,登基後不僅把李玉廷放出來,還給他升了官。可惜好景不長,沒等感激涕零的李大人再立新功,先皇登基一個月便龍馭上賓了。李玉廷哭得最真誠,其他人大多是裝模作樣的乾號,李大人那鼻涕眼淚流得真是嘩嘩的。那幫清流們與其他派閥暫時聯起手來折騰康妃時,李大人終於找到了報答聖恩的機會,於是毅然決然地再次挺身而出……然後又回獄裡吃牢飯去了——李玉廷被群起而攻,為了息事寧人,聖天子隻好又把他關了幾天,不過誰都知道這番舉動就是權宜之計,小天子打心裡感念他為康妃做的奮力一搏,特意交代李世忠親自跑一趟詔獄打了個招呼。
詔獄不同於刑部大牢等普通監獄,關押的人犯大都是由皇帝親自下詔定罪的重臣或勳戚顯貴,理論上由大皇帝親自掌管(實際上是錦衣衛)。“天子之命曰‘製’,令曰‘詔’”。既稱詔獄,這裡就不歸三法司管,關押的人犯往往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待遇:對罪在不赦的要犯來說這裡就是地獄,上百種酷刑能讓你一心求死而不得,隻消來上三五種,審問官想要什麼口供任你鐵打的漢子都會乖乖簽字畫押;但對於除此以外的其他人犯來說,這裡倒真能算環境不錯,獄卒們的態度也都是客客氣氣:因為他們見過太多例子,聖上隻是一時生氣,過幾天氣消了牢裡這位又官複原職也說不定,即便沒能重列朝班,被送到這裡的人級彆都在那兒擺著呢(早年時期關的都是九卿、郡守和二千石以上俸祿的高級官員),其門生故舊哪個都不是吃素的,能不得罪還是儘量彆給自己結梁子找不痛快。李公公特意跑過來交代一番,李玉廷大人名曰坐牢,其實這段日子就跟住進乾休所也差不了多少。
等聖天子坐穩了龍椅,李玉廷自然再回廟堂。本來就是太皇帝刻意給老爹留下的人礦,剛出大牢便為孤兒寡母仗義執言力鬥群醜,還又因此受了委屈……李玉廷從此苦儘甘來官運亨通,奢安之亂被平後,為了鎮住朝中那幫沒事亂嚼舌頭根子的家夥,李大人被提拔到內閣次輔的高位。
幾年下來,少年天子被壓垮了,身體一天天萎頓下去,知恩圖報的李玉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不過,今天的李大人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滿腔雄心壯誌的熱血愣頭青,雖然憂國憂民的初心不改,行事則穩健得多了。前兩天太醫院的禦醫給聖上把過脈,開了方子。李玉廷找李世忠謄了方子教京師的幾位名醫看過,主要是清火祛毒的瀉劑,隱隱的有些擔心聖上的身子骨能否受得了。不過民間的醫生名氣再大也進不得宮,又不能跟他們說是天子聖躬違和,於是去找太常寺卿張爍來商量。
太常寺主管祭祀的禮樂之事(通俗地講,禮部負責製定程序,太常寺負責具體執行),也兼管太醫院。張爍倒是很樂觀,信誓旦旦地說沒問題,太醫們就是要清一下聖天子體內的濕毒,然後再來些補劑就好了。李玉廷不懂醫,也插不上話,但注意到張爍說到補劑時眉眼間藏不住的得意,再三逼問下,張爍從懷裡掏出個錦匣,裡麵裝了幾粒鵪鶉蛋大小的紅色藥丸,散發出若有若無的腥氣。
李玉廷起初還以為也是太醫們弄出來的什麼補藥,待張爍說是什麼神醫的祖傳秘方不禁大吃一驚:外麵的東西怎麼能輕易給九五之尊的天子吃進肚裡!但張爍信心十足,當麵拈了一顆丟到嘴裡,三嚼兩嚼咽下肚,拍著胸脯打包票說自己已經試過了,李相也來一顆吧,補得很呢。李玉廷當然不會吃,轉念一想,張爍吃了沒事顯然不會是什麼毒藥,誰不盼著聖上早日康複呢,還是交由天子聖裁自己決定吃不吃罷。
張爍捧著錦盒進了宮,不久有內侍出來傳話:聖上吃了一顆,龍體大好,叫內閣擬旨褒賞張爍!首輔孟閣老恰巧不在,不過這等小事也用不著麻煩他,李玉廷三兩筆寫好了便交給內侍帶回宮裡用印,然後看看天色已經傍黑便下班回家了。
吃過晚飯李大人看了一會書便躺下休息了。沒想到到了二更天突然被人叫醒:大內傳出消息叫閣老們入宮!
李玉廷心知大事不妙,急匆匆趕過去,與其他聞訊先來後到的重臣們手足無措地在朝房裡麵麵相覷。聽當值的說,誠王早就奉旨進了宮,重臣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果然,不到四更天宮裡傳出一片悲聲——聖上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