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臨風居(2 / 2)

狼煙晚明 解衣唱大風 9651 字 10個月前

“都到不了聖上那裡。孟大人(吏部尚書孟梁臣,字忠直)、劉大人他們也不會答應的。”米學朋說道,“為什麼大人們表麵上不聞不問,任由咱們幾個五品郎中六品主事決定二三品大員的事情?一是相信咱們的能力,二是惹出麻煩總得有人出來背鍋!為兄跟你擔保,你這想法不等落到紙麵上,劉大人就得找咱倆來問:‘你們為什麼要如此呀?’咱怎麼說?‘因為我倆沒看明白,所以想試一下’麼?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嘛!湖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得咱自己琢磨參詳!”

“良友兄說的對!”肖廣浩不好意思地笑笑,“兄弟莽撞了。”

米學朋點點頭:“無妨,再看幾天吧。我猜呀,李、滕那裡的人,這幾日也該到了。回頭我再問問通政司的朋友,留意下那邊的情形。”

“嗯。明兒個我去趟都察院,聽聽禦史台那邊怎麼說。今年巡按湖廣的是厲長安(厲安邦,字長安)吧,他跟刁尚誌(刁翔,字尚誌)要好的很,老刁是我同年。”

“好的。等再過十天半個月,湖廣的疏通也該到的差不多了。今年那裡怪的很,肯定得比彆處運動得早。到時候咱們再合計一下各處怎麼個打點法——唉,咱們呐,就是過路財神,看著錢從前門嘩嘩地進,後門還得嘩嘩地出呢!沾了些油水不假,可誰知道咱這份辛苦呢……”

“嗨,誰讓咱勞碌命呢?話說回來,大人們也都不容易。不說了不說了,吃點東西吧。”

“嗯。小二!”米學朋起身推開房門向樓下揚聲叫道。

“來啦。”小二顛顛地跑來,“二位大人,想吃點什麼?”

“你看著安排吧,灌了一肚子茶,不怎麼餓。六個菜就行,四葷兩素,再燙點花雕。車夫從人你也安排下。”

“好嘞!不消大人吩咐,怕耽誤二位大人的公事,外麵候著的幾位爺都已安排妥啦!揚州炒飯,配上給大人們吊高湯的那些物料,火腿老鴨大棒子骨,各位爺都吃得小肚兒溜圓——飽飽兒的啦!二位大人稍等,四葷兩素燙花雕,這就來!”小二殷勤地絮叨著。

*廷推:任用高級官吏,凡由大臣推薦,經皇帝批準任用的叫做廷推。明朝,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一二品文武重臣出缺,皇帝要詔令大臣們會議——兩個字分開哈,“會”而“議”之,就是共相計議——討論結果報請皇帝,請旨定奪。

其中討論事的,比如漕運、加賦免稅、戰守、官製這一類,叫做廷議、有關人事升補任用之類討論人的,則謂之廷推。

*九卿: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尚書、都禦史、再加大理卿、通政使(通政司負責人,管百官奏章)共九人,被稱作九卿。九卿是全國最高政務機關,

*古人因為實行一夫一妻多妾製,家族關係會很亂。篇幅所限,僅以嫡母、繼母、生母這三種稱呼為例。某甲,有一妻一妾。

妾,完全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很多朝代明文規定,無論官民,不得納良為妾——就是說,你納妾,找唱戲的、勾欄院裡的,納多少都沒人管你、但如果是在“民籍”的良民,絕對不可以。當然,往往到了末期,也沒人追究這回事了。納妾也簡單的很,雇頂小轎抬走就行了。娶妻則要經過很多手續,不少老太太口頭禪“我是八抬大轎明媒正娶過來的”,就是強調正統地位。

情況一:二人都給某甲各生了個胖兒子。

正妻生下來的兒子甲A,叫做嫡長子,可以繼承某甲的社會地位和絕大部分財產。妾生的兒子甲B,叫做庶子,社會地位不要想,能獲得多少財產要看老甲對妾的感情。不過,感情再好,通常最多拿到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就算頂天了。妾生子,社會地位極低,很難出人頭地。北京罵人話“丫的”由來便出自這裡——這是“丫挺的”的簡稱、“丫挺的”又是“丫頭養的”幾個字的連讀簡化,意思就是妾生子、賤坯子。當然,今天有時候關係特彆親近的人也以此互稱,開玩笑。

情況二:正妻無子,妾生子。

這時,妾生的甲B,要認正妻為母,這叫嫡母、親娘叫做生母。這種情況對某甲的這個妾來說,通常是最最理想的——畢竟是親骨肉,長大成人後對自己往往不會差。

情況三:正妻無子且早亡,妾生子。

百分之九十九,某甲不會把妾立為正妻,而是要再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妾往往屬於“賤籍”,與某甲有人身依附關係,除非聖天子恩旨(大臣)或封疆大吏特批(有巨大貢獻的平民),否則極難得到社會認同。哪怕感情再好,某甲要是敢這麼做,那便會被視為挑戰天理綱常的禽獸。如果某甲續弦的正妻生了兒子,便是情況一、無子,便是情況二——這時,為了尊重第一任正妻,甲B要稱呼老爹新娶的這位為繼母。注意,今天這個詞略略多少含些貶義,古代不然,是“繼續、繼承”了“母親職責”的意思,是一個很正麵意義的詞。有一個相關的小故事。太平天國時,官文署湖廣總督,胡林翼是巡撫。官文非常寵愛的小妾過生日,整個湖廣官場竟無人往賀……尷尬間,胡林翼陪著老娘來了!胡母當場認下官文小妾為義女——這下身份一下子變了,湖廣百官齊至!自此,官文對胡林翼交為莫逆,言聽計從,從無掣肘……

情況四:正妻和妾均有子。

某甲為朝廷屢立大功,第一次封賞必然是嫡子,第二次理論上也該是錦上添花,但實際上有時候某甲覺得嫡子足已在社會上有了一定根基,想為庶子謀個出身,這時候聖天子就會下特彆的恩旨,蔭封給庶子。

情況五:正妻有二子,或者更多。

妾和妾生子慘了!朝廷會蔭完長子蔭次子,蔭完次子蔭三子……永遠不會有妾生子什麼事了——記得麼,我們講過“唐端王朱碩熿‘惑於嬖人’”的事。連藩王想立個妾生子都不行!

小說評書中常有“一品誥命夫人”的封賞——這個封賞,永遠會落在正妻頭上,跟妾沒關係。

庶子甲B立了大功(多在亂世,否則社會很重視出身門第,相當不容易、而且多是武將,用性命搏前程),朝廷要封賞其母:榮譽稱號,必須歸某甲的正妻,沒商量。但賞賜下來的錢物,往往會有兩份,也包含給其生母的一份。這裡並不是“感謝你生了個好兒子”的意思,朝廷不會明著承認妾的社會地位,而是安慰功臣甲B的心情感受——但朝廷永遠不會明說。看過一個故事,主人公記不清了,好像是耿精忠(有知道的讀友請賜教)。太後賜了件錦袍給耿母,沒想到耿精忠是妾生子,名義上當然要算正妻的兒子,結果,兩人一個說“兒是我生的”,一個說“兒是我養的”,倆老太太打起來了!耿精忠夾在當中沒招兒,於是乾脆把這件棉襖給太後退回去了,說:“俺家裡倆娘都知書達理,相互謙讓,誰也不穿,還給您吧……”太後找人問明白了,索性每人給一件,然後倆老太太都穿上,心滿意足地繼續互翻白眼……

因為妾對某甲有人身依附關係,最慘的是某甲突然死掉。

如果正妻有子,妾和生子百分之九十九會被賣掉或趕出家門。

如果正妻無子,情況會好很多,正妻會顧忌甲B長大後對自己的態度。

如果妾無子,那幾乎百分百會被正妻賣掉。

彆說是妾,假如某甲突然死掉,娃還小(不論是正妻生的甲A還是妾生的甲B),正妻往往也會遇到生死考驗——婆家的人可能會想方設法把孤兒寡母弄死,或者,羅織罪名趕出家門的事也屢見不鮮——為了謀奪家產。古代的官府往往表彰守節的貞潔烈婦,其實禮教是一方麵,光鮮的表麵而已——暗含著更多的,是穩定社會的意思:你們都仔細看著點,寡婦立誓守節不改嫁,你家的家產不會落在外人手裡。她立了誓,以後若是變卦嫁人,財產老爺我會判還你家,所以,都給我老實點,彆弄出什麼謀財害命的事來顯得老爺我教化無方!

上麵所有這些彎彎繞,聖天子才不會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分辨,都是稽勳司的事。實際操作起來,要更複雜的多:還有“養母”(收養過繼來的兒子)、“慈母”(妾A生子,交給妾B來養大)、“乳母”(奶媽)、“出母”(被某甲休掉的生母)、“嫁母”(親娘再嫁)等很多亂七八糟的關係。所以,這個部門通常很忙的。

BTW,還有一個誤區。現代人以為古代“大男子主義”,男人什麼事都說了算。不全對。其實古代對正妻還是很尊重的,所謂男主外,女主內:外麵的事自然歸男人,但家裡通常是女主人說了算,男人不能乾涉太多。在家裡打老婆揍兒子威風凜凜的,多是腳夫之類的下等人,稍微有些社會地位的都不能那麼做,會被人瞧不起的。古代的社死比今天嚴重得多——因為你生活的圈子就那麼小。最明顯的例子是《紅樓夢》裡賈老太太和王熙鳳。

【六日停更。拜托各位讀友多多幫忙推薦分享,多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