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章鎮雄
因為朱燮元看到了王爾善斷糧後從大方後撤時給朝廷的奏折:“烏蒙、芒部與安效良、奢崇明為安酋所餌,合四省之土司以抗我,我獨以孤軍撐持於危難中……”
在這份奏折裡,王爾善提到了五股力量:烏蒙、芒部、安效良(烏撒)、奢崇明(永寧)、安邦彥(水西)。不過,顯然王大人的結論與事實嚴重不符。首先,這場叛亂是奢安並起,王爾善認為奢崇明與其他人都是被安邦彥所餌,自然是大錯特錯。其次,除了安效良部,烏蒙與芒部並沒有像烏撒的安效良那樣舉族皆叛,一兩個寨子的人跟了叛軍這個很可能有,但不能就此說整個部落全反了大明啊!當然,大禍臨頭,把敵人往死裡誇大是大明官員們的一貫做法,王爾善自不能免俗;不過王大人雖也算親臨一線,但卻並沒有像朱燮元那樣與孫傑、羅乾象並肩而戰,周圍都是張芳、解忠仁、陳其愚那樣的人,因此,其認知還是浮在表麵上,沒有真正紮下去,各種誤判和兵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安效良不必說了,安邦彥的死黨,是奢安之亂的三號人物。烏蒙部羅乾象介紹過,是設白的娘家,安效良的正妻安氏無子,因為安效良與安位關係好,設白和兒子安其爵總是受安氏的欺負。朱燮元叫安其爵承襲烏撒土司,烏蒙全族便歸順了大明幫設白去搶烏撒,此刻已是盟友。至於最後的芒部,則……等等,怎麼好像以前沒聽過什麼芒部?
沒聽過就對了——因為芒部早已四分五裂成了一盤散沙,各寨子都是各過各的,好久都沒有能夠號令全族的領導人物了。某種意義上來說,作為一個部落,芒部可以算名存實亡。
芒部是地名,同時也被用作部落名稱。嘉靖年以後,那裡設了府,於是部落還叫芒部,而地理上,那裡變得赫赫有名——鎮雄府!
之所以赫赫有名是因為各寨子間的亂戰,亂成一鍋粥那種——有人說,明廷取“鎮雄”其名,也隱隱有“震懾群雄,你們都給我老實點彆再亂打了”的含義。長達百年的亂戰不能細說,否則會是一篇至少幾萬字的長文且與主旨無關,簡而述之,不外乎幾個親族間為了承襲土司之職殺個你死我活。主要是隴氏家和祿氏兩個家族,再加上大明的地方官無事生非挑撥離間,以及朝廷的亂點鴛鴦譜,百多年不停地打下來,偌大的鎮雄府竟生生被折騰成無主之地——兩大家族的人,連遠親帶認的義子乾親,全死絕了!剩下的各寨,最大的人也不滿兩千,誰都沒有號令各部的能力,於是雞犬之聲相聞各安其事,反倒落個清淨。
張鶴鳴撫川時,孫傑偷襲畢節衛,便是取道鎮雄府。大軍過境,各寨主都知道若是倒向安長老純粹是嫌自己命長,因此都是裝聾作啞沒人給安家送什麼信,所以孫傑出其不意,畢節衛一鼓而下。
朱燮元孫傑等人在成都府商定的方案是一整套連環計:叫沾益隴氏和烏蒙兩部去打烏撒、勞順帶了半數成都中衛的人馬,又征發了萬餘民壯打了孫傑的旗號大張旗鼓地入黔(孫傑放心不下,最後還是把親衛營撥給了勞順護送朱大人)、自率主力故技重施再次取道鎮雄府給奢崇明的援軍設伏、羅乾象領令伺機偷襲赤水衛……
最後,聽完羅乾象對各部的介紹,再結合自己掌握的朝廷方麵的各種信息,朱燮元琢磨了好一會兒,口裡喃喃念叨了幾句:“沾益隴氏、芒部隴氏、祿氏……”羅乾象剛剛想解釋此隴氏非彼隴氏,被孫傑踢了一腳於是知趣地閉了嘴,朱燮元衝他們擠了擠眼狡黠地一笑,隨手又扔出一顆好大的胡蘿卜——給沾益隴氏又追發了一道正兒八經的公函:本撫聽說鎮雄府為隴氏襲封之所。本該擇賢而立,然軍務繁忙,你是隴家出來的,幫著找個族人承襲吧!
這個巨大、巨甜的胡蘿卜當場就把隴氏砸暈了!以前時刻要擔心小叔子安效良殺上門把孤兒寡母砍死,這倒好,不僅攀上大明朝廷做靠山,連八竿子打不著的鎮雄府都讓自己找繼承人!天上還能掉下比這更美味的餡兒餅嗎?!
隴氏二話不說,立即從並不充裕的手頭撥出去五百人叫安雲翱帶了直奔鎮雄,挨著個的找芒部各寨子聯絡,連許願帶嚇唬地很是忙了一陣。於是,等孫傑率部過境時驚喜地發現,各寨出人出力,自稱隴氏遺孤的安雲翱已經率近四千芒部土兵集結完畢,等待加入官軍一起去打奢崇明!
孫傑要的是借坡下驢當然不會點破,卻也不會叫這些人參加什麼戰鬥。雖然每個人都很驍勇,但對孫傑這樣的將領而言,訓練有素的部隊指揮起來才能得心應手,真打起來,一大群看不懂旗號聽不懂金鼓命令的烏合之眾反倒是添亂。而且,既然是奇襲設伏,孫傑並不打算跟永寧軍來一場硬碰硬的消耗戰。不過這些人還是幫了大忙:在大山裡長途運輸輜重裝備,他們的效率比大明最好的輔兵還要高得多。到達斧劈峽以後,就在孫傑眼前,這些人猿猴般地攀上各個山頭,幾條粗粗的繩索扔下來,二十幾門嶄新的小銅炮連同炮車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就全部安放就位了。
挖溝建壘搭拒馬這些正規野戰工事,當然還是叫自己的輔兵隊做起來更放心。不過這幾千友軍也沒閒著,孫傑在斧劈峽前後縱馬跑了幾圈,在出口對著熱火朝天的工地發了一會呆,又笑了。喚來安雲翱交待了一番,四千土兵立即變成樵夫,工事還沒結束,後麵的柴草樹枝已經堆成一座座小山了。設下這個火場,就省去了兄弟們結陣阻敵,少說也是幾十人傷亡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