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的若乾基本問題(2 / 2)

新聞事業管理 賈玉紅JYH 23393 字 9個月前

對於一個政治家,新聞媒介可能是他把握社會脈搏的輿情顯示器。對於一個社會科學家,新聞媒介可能是他觀察社會現實狀況的窗口,是可以從中萃取學術資料的原液。對於大多數公眾,新聞媒介能滿足他們了解外部世界情況的欲望而並無特定目的。一個桑榆晚景中的老人把新聞媒介當作排遣寂寞的伴侶;一個玩世不恭的青年或許每天隻從新聞媒介中尋找關於娛樂場所活動的廣告。新聞產品正是通過這些對不同的人所表現的不同使用價值,來實現自己傳播新聞信息,反映公眾輿論、推進民主政治、促進商品經濟、開發智力、提供娛樂的功能。

(2)價值保持期限的短促性

通常,一張日報的價值保持期隻有一天,隔日的報紙一般不會再有人購買。各種刊期的報紙,隻有在下期報紙出版之前的期限內售出,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廣播、電視節目一旦播出,即隨時間消逝,價值實現過程就此終止。甚至像蔬菜肉食這樣的易腐商品,其價值保持期限也不像新聞產品這樣短促。易腐的商品,多少還能通過采取保鮮防腐一類的措施來延長其價值保存期限,而任何措施都無法使新聞產品的價值保存期限得以延長。

(3)一次性生產,一次性消費

正因為新聞產品價值保持期限的短促性,新聞產品的生產都是一次性的,消費者對其進行的消費也都是一次性的。其根源在於新聞產品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其生產具有不可重複性,即不能像一般物質產品那樣,把完全一樣的報紙或節目重複地提供給消費者,必須每隔一定的周期,以完全嶄新的麵貌出現。

(4)推銷範圍有限

一般物質產品的使用價值,可以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得到實現。而新聞產品一般隻能在有限的、特定的範圍內推銷。離新聞機構越遠的消費者,對該機構所生產的新聞產品的消費欲望越小。

(5)參與性強

新聞產品的參與性表現在其生產過程中消費者的參與和對其他產品(服務)生產的參與。一方麵,新聞產品的生產必須充分吸收來自消費者的意見和要求,不斷改進欄目設置,提高內容質量。另一方麵,新聞產品又可通過提供信息服務,實行監督、指導等速徑,參與其他產品(服務)的生產過程。

5、承認商品性與反對“商品化” 在新聞事業管理中承認新聞產品的商品性,同新聞工作中新聞 “商品化”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市實踐上,都不容許把“商品性”與“商品化”混淆起來。承認新聞產品具有商品性,是為了給新聞事業管理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是為了促使新聞機構自覺運用商品經濟的規律來加強自己的維生機製。強調新聞產品的商品性必然引起不同生產者之間的競爭。新聞機構之間的競爭,一方麵表現在經營管理上,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物質技術手段的作用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要建立最佳的維生機製,增強競爭實力。這正是新聞事業管理所要研究的內容;另一方麵也表現在新聞業務工作上,要增強受眾觀念與新聞產品質量意識,提高新聞產品的時效性,更好地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對新聞性精神產品的需求。

新聞的商品化是指新聞工作中無視社會效益的存在麵單純追求經濟利益的行為。新聞商品化的本質,是將新聞機構變成為利潤麵運轉的機器,新聞從業人員變成以新聞謀私的無恥“文儈”。新聞工作商品化的墮落行為,是我們堅決加以反對,也絕對不能允許的。如果說連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聞學者也提倡“社會責任”觀念,以製約作為資本主義企業的資產階級新聞機構不受限製地追逐利潤的自由的話,那麼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新聞事業,就更加應該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堅決杜絕新聞工作商品化的行為。

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杜絕新聞工作商品化行為有三個方麵的基本保證:

(1)我國社會主義的各級各類新聞機構是國有製單位,這就從所有製上保證其不致淪為少數人手中的牟利工具。

(2)我國社會主義的各級各類新聞機構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作為黨、政府和人民喉舌的根本性質,貫徹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的基本方針,這是克服新聞工作商品化傾向的政治保證。

(3)在某種意義上,社會主義國家新聞機構與受眾的關係可以說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關係的一個側麵。社會主義製度下,竟和國家與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儘管像報紙這樣的新聞產品與受眾之間存在商品經濟的交換關係,但這種交換關係伴隨者新聞媒介動員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關係,伴隨著新聞媒介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關係,也伴隨著人民群眾對新聞媒介進行批評與監督的關係;這是新聞機構不致為新聞工作“商品化”的腐朽風氣所敗壞的最廣泛的群眾基礎的保證。

(二)新聞單位的創辦與行政管理

在我國,新聞事業曆來都被作為特種行業對待,實行政府壟斷,因此,對新聞單位的創建都有十分嚴格的政策、法律限定。新聞單位的經營與管理必須首先遵守有關的規定。

1.報紙的創辦與管理

根據新聞出版署《報紙管理暫行規定》、《報紙質量管理標準》等相關法律、法規,創辦報紙必須具備以下幾項條件:有確定的、能切實擔負領導責任的主辦單位和主管部門;有符合法律規定、體現一定專業分工範圍的編輯方針;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編輯、記者隊伍;有與所辦報紙規模相適應的創辦資金、場所、出版與印刷條件以及維持報紙正常出版的穩定的資金來源。

主辦單位為國有製單位,包括中央單位、解放軍係統單位、地方單位。中央單位指中央和□□各部委、直屬機構、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性群眾團體及其直屬單位。主管部門為國家黨政部門,在中央應為部級以上(含副部級)單位;在省為廳(局)級以上(含副廳級)單位;在地(市)、縣(市)為縣級以上(含縣級)單位。報紙的主辦單位和主管部門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所辦報紙加強領導、管理和監督,在報紙的資金、人員編製方麵要給予必要保證證,並承擔相應的政治、法律、行政和經濟等方麵的責任。

中央單位創辦正式報紙,由報紙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新聞出版署審批;解放軍係統創辦報紙,由解放軍總政治部審核同意後,報新聞出版署審批;地方單位創辦正式報紙,由主管部門向所在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暫未建立的,可直接向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核準並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新聞出版署審批。創辦非正式報紙,由報紙主管部門向所在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暫未建立的,可直接向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核準後,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批。

經批準登記注冊的正式報紙,由其主辦單位持新聞出版署批準文件到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手續、領取報刊登記證;登記注冊後,到工商管理部門依照《商標法》的有關規定,辦理報紙名稱的商標注冊。經批準登記注冊的非正式出版的報紙,由其主辦單位持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的批準文件到所在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暫未建立的,可直接到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手續,領取“內部報刊準印證”。經登記注冊後出版的報紙必須按規定時間到有關部門辦理換證手續:已出版報紙的停辦、被注銷或被撤銷,都要履行相應的手續,並由登記機關報新聞出版署備案。

報紙必須按規定經有關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登記注冊後方可出版,報紙的停辦要履行同樣的手續;必須在每期固定位置標出刊號、出版日期、期號、發行方式、報社地址和郵編、定價、廣告經營許可證號等;轉載或摘編其他出版物的內容必須按有關規定。非正式報紙必須在每期固定位置標明“內部報刊準印證”號及工本費等。

報紙的變更指變更主管部門、主辦單位、名稱、文種、刊期、開版、定價、發行範圍、臨時增版、臨時增期和中斷出版等。

正式報紙的變更:主辦單位變更應由其主管部門向原審核批準機關報批,主管部門變更應由原主管部門和擬接管的主管部門分彆向原審核批準機關報批;變更名稱、文種,應向原審核機關報批;變更刊期、開版和發行範圍,中央單位的報紙由其主管部門向新聞出版署報批,地方單位的報紙,向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報批,並報新聞出版署備案;變更定價需按有關規定辦理;臨時增版、增期、報社應持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提前向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報批;增版、增期在編輯方針、印數、發行方式等方麵應與主報保持一致。

非正式報紙的變更:由其主管部門向所在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暫未建立的,可直接向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核準後,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審批。

在報業行政管理上,必須堅持以下原則:報業是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二為”方針,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無條件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傳播知識和信息,發揮輿論監督作用;②報紙不得刊載違反四項基本原則,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③經批準登記注冊後出版的報紙,不得擅自改變編輯內容與方針,不得擅自轉讓其刊號和出版權。此外,還要注意下列規定:①報紙經批準之日起,60天內不辦理登記注冊手續的,批準文件自動失效。正式報紙在出版過程中,連續3個月不出版的,由登記機關注銷登記;②報紙經批準正式出版後,應向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及時繳送樣報、合訂本,並按國家有關規定向北京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庫繳送樣報、合訂本;③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報紙質量管理標準》及其實施細則,分彆對各報紙進行年度抽查,綜合考評,依法獎懲。

2、廣播電台、電視台的創辦與管理

根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廣播電台、電視台,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有符合國家規定的廣播電視專業人員和技術設備;有必要的基本建設資金和穩定的資金保障;有必要的場所;符合國家的廣播電視建設規劃和技術發展規劃。

在廣播、電視行政管理上,我國還有如下規定:

①廣播電視事業與報業一樣,是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二為”方針,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無條件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傳播信息,提供娛樂和服務,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廣播電台、電視台由縣、不設區的市以上廣播電視行政部門設立,教育電視台隻能由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設立。中央的廣播電台、電視台由□□廣播電視行政部門設立,地方設立廣播電台、電視台,必須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逐級上報至□□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審批;中央的教育電視台由□□教育行政部門設立,報□□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審批:地方設立教育電視台、必須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征得同級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同意並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查,逐級上報至□□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由□□廣播電視行政部門批準。廣播電台、電視台的自然終止或連續停播30日後的勒令終止,也必須按原審批程序申報。

③由□□廣播電視行政部門負責指配廣播電視傳輸網絡的專用頻率並核發專用證明:各發射台、轉播台、微波站、衛星上行站持該證明向省級無線電管理機構辦理執照;發射台、轉播台不得擅自出租、轉讓核準的頻率、頻段和更改各項技術參數。廣播電台、電視台利用衛星方式傳輸廣播電視節目,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並經□□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審核批準。

④廣播電視一般節目由廣播電台、電視台和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廣播電視行政部門批準設立的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單位製作,播放境外一般節目需經□□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或其授權的機構審查批準。電視劇由取得□□廣播電視行政部門電視劇製作許可證的單位製作,播放境外電影、電視劇需經□□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審查批準。以衛星方式進口、轉播境外廣播電視節目需經□□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批準。教育電視台不得播放與教學內容無關的電影、電視片。

⑤廣播電台、電視台不得播放違反四項基本原則,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節目。

⑥廣播電台、電視台變更台名、台標、節目設置範圍或節目套數,需經□□廣播電視行政部門批準。

⑦廣播電台、電視台的廣告播出必須遵守《廣告法》以及廣播電視係統內外的各種法律、法規。

此外,有線電視台的開辦、停辦、工程建設、播出節目等還需遵守原廣電部《有線電視管理規定》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

(三)新聞單位的經營管理體製

1.我國國家所有製單位的三種類型及兩種經濟管理方式

在我國,與經濟活動有關的國家所有製單位有三種不同的類型:

行政單位:即國家權力機關和管理機關。它們行使職能所需要的經費由國家預算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費開支。

事業單位:即各類文化、教育、出版、衛生、體育、科學、地震、海洋、通訊和廣播、文物及計劃生育等單位。它們維持、發展自己事業的費用由國家預算支出中的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開支。工業、交通、商業等部門也有自己的事業單位,從事勘測設計、科學研究、技工教育等類事業,其經費由這些部門的事業費開支。在我國現行體製下,新聞單位一般列為事業單位。

企業單位:即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自己的收入,抵償自己的支出,取得利潤,並向國家交納稅金的單位。當前,很多新聞單位,特彆是報社,作為事業單位,又實行企業化的經營管理。

三種類型的國家所有製單位實行兩種不同的經濟管理形式:企業單位實行經濟核算製,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實行預算管理製。

預算管理製是國家與國有製單位之間在預算基礎上的一種經濟關係。國家預算是國家的基本財政計劃。稅收收入是國家預算收入的主要來源。收入又是國家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預算由中央政府總預算和各級地方政府總預算組成。各級總預算所屬行政、事業單位的收支計劃則稱為行政事業單位預算。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根據工作任務、事業計劃、開支標準等進行編製和彙總,對預算資金的收支予以規定。

我們可以從事業單位同國家、國家銀行、其他單位、本單位職工等四個方麵發生的經濟關係來說明預算管理製的基本內容,從而了解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大致麵貌。

事業單位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國家向事業單位撥款,即為其提供生存條件集。事業單位則從事自己的事業活動,向國家提供勞務,為社會提供服務,此即其功能輸出。事業單位與國家銀行之間的關係:事業單位在執行預算過程中所發生的預算資金收支都必須通過國家銀行辦理轉賬結算。事業單位經費存和息行,銀行不給和息。事業單位一般不能向銀行貸款。發生資金短缺時,事業單位或者向國家財政申請增加撥款,或者自己緊縮開支。

事業單位與其他單位之間的關係:事業單位與其他單位在經營往來上實行等價交換,用貨幣換取對方的商品或服務。

事業單位與本單位職工之間的關係:事業單位的職工參加單位工作,事業單位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付給本單位職工一定的工資和其他形式的勞動報酬。工資和補助工資是事業單位列人員經費支出,列人單位預算。

各事業單位因具體情況的差異,實行預算管理的具體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分為全額預算管理和差額預算管理。差額預算管理又可分為全額管理、定項補助,全額管理、定額補助,全額管理、差額補助三種形式。

經濟核算製度是一種經濟責任製。完整的經濟責任製不但包括企業對國家所負的經濟責任,而且也包括企業內部的各級各部門對企業所承包的經濟責任。企業內部的經濟責任製又稱為內部經濟核算製。

我們可以從企業單位同國家、銀行、其他單位、本單位職工等四個方麵發生的經濟關係,來說明經濟核算製的基本內容,並大致了解企業單位的經濟管理與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的不同麵貌。

企業單位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國有企業是由國家投資創辦的。企業長期使用的主要勞動資料和其他物資資料,即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係由國家提供。國家還撥付給企業定額流動資金,以保證企業的生產周轉。企業通過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收人服務所取得的收入,則要按規定向國家繳納各類稅金,還要繳納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占用費,以及部分折舊費。

企業單位與銀行之間的關係:企業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可以向銀行貸款,以取得必要的資金,但必須支付利息,並按期歸還本金。企業多餘的現金可存人銀行,銀行要對企業存款支付利息。

企業單位與其他單位之間的關係:在等價交換和經濟合同的基礎上,企業從其他單位購入生產、經營所需的物資,向其他單位出售自己的商品或服務。

企業單位與本單位職工之間的關係:職工參加企業的生產勞動,企業根據按勞付酬的原則付給職工計件、計時工資和其他形式的勞動報酬。職工的勞動報酬是企業的計人經營費用,要計入企業成本。

企業的總收入減去企業的總成本,即為企業的盈利。企業的盈利要在國家、企業、職工三者之間進行分配:企業要按規定的稅種和稅率繳納稅收人為國家財政提供收入;盈利扣除納稅總額後即為利潤,企業的利潤用於企業設備的更新改造,實現擴大再生產,也用於本企業職工福利和獎金,使他們從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中得到實在的好處。

比較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經濟管理方式的基本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兩者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隻要在內部加關經濟核算,在外部關係上實行若乾變通,事業單位的企業化管理並不難實現。事實上,以報社同銀行的關係為例,現在已經突破了“不能向銀行貸款”的慣例。報社為實施技術改造或多種經營項目而向銀行貸款已逐步變成很普遍的事情。

我國新聞單位中由報社率先開始實行的“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方式正普遍推廣。在經濟體製、政治體製深入改革帶動下的新聞體製改革,把新聞單位企業化議題提上日程,企業化方式運作是我國新聞單位經營管理體製的改革方向。

2.我國新聞單位經營管理方式的曆史沿革

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無產階級新聞事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繼續和發展。

報紙方麵:

中國共產黨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就對黨組織的報刊出版問題作出了決議。黨創辦報刊的目的在於進行革命宣傳,相對而言,報刊的經濟管理問題並沒有受到重視。1921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黨成立後創辦的第一份報刊《勞動周報》的《發刊辭》就曾宣布:“我們的周刊不是營業的性質,是專門本著中豪勞動組合書記部的豪旨,為勞動者說話,並鼓吹勞動組合主義。”

在經濟管理上,黨的報刊所需經費由黨組織活動經費開支;蘇區、根據地、解放區等建立了黨領導的政權的地方,黨領導的報社的經費,由政府撥給,實行單純報銷製,而報社工作人員則實行偶給製。由於黨的經費來源和政府的財紙收入都很有限,報紙經費很困難。為了克服困難,辦好報紙,報社工作人員一方麵厲行節約,一方麵想方設法增加收入。例如:開書店、經營文教用品、開辦小工廠、搞運輸等。在國民黨統治區出版的我黨創辦的革命報紙,在經營管理上要同國民黨係統的報紙抗衡,要同商業報紙競爭。以周同誌為董事長的《新華日報》,在開拓廣告業務、組織發行隊伍、自辦造紙廠解決紙張供應問題等方麵都進行過卓有成效的工作。

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報業在實行企業化經營的道路上曾邁出過可喜的步伐。1949年12月,新聞總署召開全國報紙經理會議,確定報紙企業化經營的方針。在此方針指導下,各報社整編臃腫機構,厲行精簡節約;報社印刷廠實行民主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廣發行,改進廣告工作,增加收入。《人民日報》等一大批報社在經濟上做到全部自給且有盈餘,在自給的基礎上又向自養(以盈餘來降低報價、擴大發行,幫助下級小報的發展)的目標努力。1954年8月,□□下達《關於統一和加強國營、地方國營、公私合營報社、雜誌社、出版社企業管理的指示》,明確規定報社實行企業管理,並向報社企業提出了“儘可能地為國家節省和積累建設的資金”的要求。應該說,在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7年(1949~1956年)中,黨為新聞事業經營管理所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具體政策是正確的,新聞事業經營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績也是顯著的。1956年的中國新聞改革有著多方麵的條件。如果追究其深層的報社內在的經濟驅動力的話,可以說,7年的企業化經營所形成的報業經濟實力,以及報業維持並發展這一實力的願望,對新聞業務的改進和新聞理論的突破起著支持和呼喚的作用。

在開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10年(1957-1966年)中,黨在指導方針上有過嚴重失誤,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經曆了曲折的道路,新聞事業經營管理工作的情況也是這樣。1957年的反右鬥爭,使1956年開始的新聞改革中途夭折。此後,為了政治鬥爭的緊迫的功利需要,報社在企業化的道路上被扭回頭來,擺在完全依靠黨和國家的權力係統提供生存條件的事業地位上,並帶上了十分濃重的衙門氣味,工作方式黨政機關化。報社實行企業管理的一些成功經驗被當成錯誤的東西,被加上諸如“混淆競報與追逐利潤的資本主義報紙的區彆”一類的罪名。報社的經營管理被放到無足輕重的地位,幾乎演變成後勤服務的同義詞。報社失去自求生存和發展的外部條件和內在動力,越來越依靠財政補貼來過日子。

“□□”10年中,我國報業經曆了一場浩劫,本已十分脆弱的報社經營管理工作又遭到極為嚴重的破壞。□□、□□兩個□□集團猖獗之時,一些報紙淪為他們篡黨奪權的工具,經營管理工作要完全服從於幫派集團的政治需要。報社在經營管理上的一些弊端發展為痼疾。

粉碎“□□”以來,特彆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報業經營管理工作逐步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