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業管理》全本免費閱讀
第三節新聞業經濟的發展背景及有關政策
(一)新聞業經濟的現代化大經濟背景
1.現代社會的大經濟,大經濟的係統化、信息化、科學化現代社會的大經濟的特征首先在於,它是係統化的經濟。
恩曾經指出,從黑格爾以來,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深入人心: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其中各個似乎穩定的事物以及它們在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處在生成和滅亡的不斷變化中,在這種變化中,前進的發展,不管一切表麵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暫時的倒退,終究會給自己開辟出道路。在這裡,“集合體”就是係統,“過程”就是係統中各個組織部分的相互作用和整體的發展變化。係統化的經濟,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就是下麵一些過程的複合體:市場調研-一預測規劃一科學研 究一-技術開發--產品研究工廠生產儲存運輸一流通銷售--市場服務(包括技術服務)。這一複合體是一個從市場到市場的經濟循環圈。現代社會的經濟活動都要經曆這一係列過程,新聞單位的經營活動也不例外。
現代社會的大經濟的特征又在於,它是信息化的經濟。
信息產業的蓬勃興起,正是經濟信息化的重要表現。商品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的大經濟信息化的另一重要表現。商品的價值量不僅決定於其內含的物質和能量,而且更決定於其內含的信息。商品的流通量也不僅決定於運輸線和銷售點方麵的條件,而且更決定於流通信息(推銷、廣告、服務、信譽等等)方麵的條件。伴隨著商品的信息化,市場也在走向信息化。市場行為是貨幣持有者與商品所有者之間的買賣行為。在信息化的市場中,買方不是通過對商品的直接了解,而是通過對有關商品的各種信息的充分收集和分析來決定自己的購買行為;賣方也不必直接收受貨幣,而隻需辦理賬麵上的有關手續(實際上是把貨幣當作關於支付能力的信息加以處理)即可實現出售目的。新聞單位是一個新聞企業,是信息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並不因此就自然地能掌握商品信息化和市場信息化的有關規律;新聞單位必須學會運用商品信息化和市場信息化的有關規律。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一般來說,當然應具有強烈的新聞信息意識;而作為一個新聞單位的經營管理工作者,還更要具有強烈的商品信息意識和市場信息意識。
現代社會大經濟的特征還在於,它是科學化的經濟。
科學技術是最先進的生產力。可以把生產力的要素表達為以下公式:生產力=(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管理)x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要素滲透在其他生產力要素之中,並使這些要素的作用得到往往是成倍數的擴大。從20世紀初以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60%到80%是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新聞單位不但要在新聞產品生產技術上重視進行改造,注意運用新的技術革命的成果,而且要在自己從事的多種經營項目上重視技術改造,注意運用新的技術革命的成果。實踐證明,把這兩方麵的技術改造結合起來,實行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
2.知識經濟與新聞業經濟的發展
知識經濟,即“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The Knowledge based Fy)。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1990年聯合國研究機構提出了“知識經濟”的概念。1996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關於《1996年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的報告中正式提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並予以上述定義。該報告指出,OECD成員國的經濟有50%以上是直接以知識為基礎的。
知識經濟重視發揮知識和信息的作用,強調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毫無疑問,信息產業將是知識經濟的支柱產業。以傳播新聞信息與商品服務(廣告)信息為使命的新聞業,無疑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早在1962年,即在美國藍領工人數字超過白領工人後的六年,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弗裡茨·馬克盧普在《知識產業》一書所提出的“知識產業”的內涵已大致類似於今天的所謂“信息產業”或“知識經濟”,它把大眾媒介作為信息增值機構歸並其中。知識經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知識經濟的出現,使得新聞業經濟的發展麵臨空前的機遇與挑戰。
首先,從市場需求來看,在知識經濟時代,整個社會的信息化程度將會有很大的提高,必然對信息交流的力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知識經濟必然會給新聞業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服務範圍更為廣泛,發展空間更為廣闊。
此外,作為一種信息服務產業,新聞業的發展與知識經濟的發展形成互動。飛速進步的信息技術使新聞媒體采集、加工、傳遞包括新聞在內的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獲取新聞和其他信息的手段更為多樣,傳播新聞等信息更為快捷、及時、準確,傳播過程的信息損耗進一步減少,新聞業的雙重出售功能進一步得到加強和發揮。新聞業傳播效能的增強,又有力地推動了知識和信息的流通,促進了知識經濟的發展。
伴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傳統新聞業也麵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
(1)信息化將重新定義新聞業經濟的內涵。當前的新聞業經濟一般認為包含廣告、發行、收聽收視費,這是主業經濟,此外,還有非主業經濟。就主業經濟來說,事實上,隻有廣告才是新聞業經濟的支柱。因此,多年來,新聞媒體出售廣告時間或空間的容量和價格成為檢驗經營效益的重要尺度。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向目標受眾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是新聞業經營的根本出路之所在,信息服務獲取的收入在新聞業經濟中將占據主導地位。此外,在高度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由於信息匱乏問題已不複存在,信息服務的主要作用在於幫助人們如何選擇信息、檢索信息,提供關於信息的信息服務將是一個長盛不衰的行當。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傳統新聞業麵臨著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挑戰。
(2)以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因特網,無疑是知識經濟興起的重要標誌。因特網使讀者不必借助電視和報刊就能看到新聞信息或商品和服務廣告,並且可以直接通過因特網購買商品或服務。傳統新聞業經濟所賴以生存的讀者資源與廣告資源在因特網時代將日益萎縮,而且這一勢頭將隨時間的演進有增無減。這是傳統新聞業麵臨的又一挑戰。
(3)全球化將導致世界範圍內媒介市場競爭的“馬太效應”。全球化以信息化與網絡化為前提,是信息化與網絡化對全球經濟實行整合的結果。全球化時代的經營理念是集約化、集團化經營和跨國經營。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生存與發展,企業必須把整個世界當作它們的工作場所和市場。全球化的力量正推動大公司合並成更大的公司,進一步向全球化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得媒介市場國際化成為一股不可逆阻的潮流。我國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媒介市場的潛力極為巨大,國際上的大資本、大媒體一直虎視眈眈。整合現有媒介資源、組建新聞集團、是保住和擴大我們的傳播領地,增強在世界媒介市場競爭能力的出路所在。但就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從1996年組建第一家新聞集團(報業集團)到目前隻有4年時間,與世界上第一家新聞集團一-美國斯克裡普斯-麥克雷報團(1889年組建)相比,已滯後100多年。處於世界範圍內強勢媒體包圍之中的中國媒體,在知識經濟時代將麵臨極為嚴峻的考驗。
(二)新聞業經濟的信息經濟背景
1、信息經濟的結構
在研究國民經濟結構時,通常按產業形成的時間順序,將它們劃分為三大門類:第一產業滿足人類生活最基本的需要,以農業為主,包括林、牧、漁業。第二產業滿足人類進一步的需要,包括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為人類的經濟、社會活動提供服務,包括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流通部門指交通、郵電、商業、飲食、供銷、倉儲等行業。服務部門又分為三類:為生產與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地質、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旅遊、谘詢、信息與技術服務等),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與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科研、衛生、體育、社會服務等),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軍隊、警察等)。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信息價值觀的確立,信息生產、流通和利用的發展,上述各產業中與信息有關的部門、行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經濟學家把它們單獨劃分出來,作為國民經濟結構體係中的第四產業。
美國經濟學家波拉特對第四產業進行了係統研究。1977年,他出版了《信息經濟》的專著。這部專著方法先進、觀點新穎,提出了劃分第一次信息部門與第二次信息部門的嶄新構思,開辟了信息經濟分析的新階段。為了準確把握新聞業在信息產業結構中的定位,從而使發展多種經營、壯大新聞業經濟的有關決策立足於堅實的理論基礎,下麵根據波拉特的經典理論,對新聞業的信息經濟背景加以說明。
信息經濟劃分為第一次信息部門與第二次信息部門(也可譯為原級信息部門與次級信息部門)。第一次信息部門在國民經濟體係中承擔著五個方麵的信息經濟職能,由八大主要產業分擔:
第一個方麵的信息經濟職能是向信息市場提供信息產品。這一職能由下麵兩個產業分擔:
(1)知識生產與開發產業
包括從事研究、開發的科研機構,從事各種信息服務的法律、建築、會計等類事務所,各種谘詢機構等等。
(2)信息流動與傳播產業
包括各級學校、圖書館、廣播電視、報紙、雜誌、書籍、聲德製品的出版發行、電影、戲劇等等。
第二個方麵的信息經濟職能是對市場信息進行經營。這一職能由下麵兩個產業分擔:
(3)一般信息經營產業
包括代理業、中介業、經紀業等類以市場信息為經營對象的產業和廣告代理業(廣告公司、廣告服務社等),各種商會、工會,社團等協調組織的經濟活動也歸入此類產業。
(□□險信息經營產業
包括保險業、金融業、投機經紀業等等。這些行業都以市場信息為經營對象(貨幣、證券作為價值符號傳遞著其所有者對資產的權利方麵的信息),且經營過程具有某種風險性。
第三個方麵的信息經濟職能是為信息活動和信息經濟活動提供基礎設施(即物質技術手段)。這一職能由下麵兩個產業分擔:
(5)信息處理與傳遞服務產業
包括印刷、謄寫、複印、裝訂服務業,電話、電報及其他通信服務業,數據處理服務業等等。這一產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增加新的部門,如光纜通信、衛星通信、因特網互聯等等。
(6)信息載體與信息機械製造產業
包括造紙業、紙製品業、攝影器材業、筆、顏料、油墨製造業、造紙機械、印刷機械、通信設備、收音機、電視機、電子醫療設備、科研儀器、電腦、辦公自動化設備製造業等等。
第四個方麵的信息經濟職能是對信息活動和信息經濟活動實施政府管理、提供國家支持。這一職能由政府的信息產業管理部門分擔。這些部門履行職能的活動被視為一種產業,即:
(7)政府信息管理活動產業
指政府對科研、教育、傳播、文化、信息經營、信息處理與傳遞服務、信息載體與信息機械的製造實施管理的相關機構。第五個方麵的信息經濟職能是為上述信息活動和信息經濟活動
提供支援設施。這一職能由下一產業承擔:
(8)信息活動支援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