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的若乾基本問題(2 / 2)

新聞事業管理 賈玉紅JYH 12711 字 9個月前

指承建、出租與信息活動有關的辦公、教學用建築物,以及向這類建築物提供有關設備、用品的產業。

第二次信息部門包括除從事信息管理活動的政府部門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門,以及不屬於第一次信息部門的各產業部門中的管理部

政府部門的工作任務其實就是生產、分配和消費與國家管理、社會控製有關的信息。各級政府機關調查情況、搜集資料、彙總數據,這是在對信息進行消費;它們通過消費(歸納、整理、分析)信息,作出決議、製定政策、下達文件、發布指示,這又是在生產信息;各種上傳下達、通信聯絡、協商調節,實際上是分配信息。所以,在信息經濟分析中,把政府部門的管理活動視為信息經濟活動;除信息管理活動已歸入第一次信息部門以外,其他管理活動則歸入第二次信息部門。

非信息產業的經濟組織的內部也生產、分配和消費著各種信息,這類活動是由這些經濟組織的管理部門進行的。在信息經濟分析中,非信息產業的經濟組織的管理部門是第二次信息部門的另一組成部門。

日本科學技術與經濟協會對信息產業的分析對於本書以後的敘述有一定作用,特一並介紹如下:

日本的“信息產業”,不包括波拉特分析中的第二次信息部門,也不包括第一次信息部門中的第7、8兩項產業。日本科學技術與經濟協會將這種“信息產業”進一步劃分為信息技術產業與信息商品化產業兩大類。

信息技術產業分為機器產業、軟件產業和媒介提□□業三大類。機器產業是製造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辦公室自動化機器、音頻視頻機器(收音機、電視機等等)、電信機器的產業。軟件產業是生產軟件包,或接受委托,編製專用的計算機程序的產業。媒介提□□業包括公共電信業(電話、電報、用戶電報、傳真、數據通信等等)和郵政業。

信息商品化產業分為報道產業、出版產業、數據庫產業、谘詢產業、代理人型產業、教育產業和教養產業七類。報道產業,即新聞產業。出版產業不僅包括書籍、雜誌出版業,而且包括視聽資料、縮微資料出版業。數據庫產業是一種係統收集、存儲、加工處理信息,並將其向用戶出售的產業。谘詢產業是為用戶代理信息活動中的“判斷”過程的產業。代理人型產業是為用戶代理計劃、運用和行動的產業。教育產業是通過係統傳授知識,提高受教育者的信息處理能力或其他類型技能的產業。教養產業是一種使人們“擺脫生產性社會係統的束縛的能量吸收裝置”,包括文化中心產業,教養節目製作業、文化一娛樂設施產業等等。

2.新聞業在信息經濟中的定位

在波拉特的分析體係中,新聞業是第一次信息部門中的信息流動與傳播產業的一個行業,它的信息經濟職能是向信息市場提供新聞信息產品。

在日本科學技術與經濟協會的分析體係中,新聞業是信息商品化產業中的報道產業的一個行業,它的信息經濟職能是提供報道新聞的商品。

新聞業在信息經濟中的定位,是新聞業從事信息活動與信息經濟活動的實際立足點,也是新聞業發展多種經營活動的最佳切入點。

信息經濟是新聞業經濟活動的直接背景,是現代化大經濟中的一個部分,信息經濟的發展要在現代化大經濟的大背景中展開,因此,新聞業經濟從深層次上來說,歸根到底,也要以現代化的大經濟作為大背景。

3.新聞單位所具備的人力資源與固定資產資源的特點人員和資本是一個單位從事經濟活動的基本資源。新聞單位在規劃自己的新聞業經營活動和多種經營活動時,首先要對自己所擁有的人員和資本進行分析。

從信息經濟的觀點來看,可以把一切就業人員劃分為信息勞動者和非信息勞動者兩類。當然,這種劃分隻具有相對的意義,為,不管什麼樣的勞動,或多或少都包含著對信息的處理和對外界的認識,信息內容為零的職業,或工作內容百分之百是純粹信息的職業,實際上都是不存在的。區分兩類勞動者的主要依據,與其是職業工作的信息內容含量,毋寧說是工作成果在信息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勞動者包括下列三個方麵的人員:

(1)工作成果為信息產品的人員

這類人員的工作性質就是生產知識、分配知識,其成果不是新的信息的產生,就是已有信息的傳布。科學家、工程師、律師、建築師、會計師、程序設計師、係統分析工作者、金融工作者、醫生、公關人員、教師、圖書館工作者、作家、藝術家、編輯、記者、播音員、廣告設計師等等都可歸入這類人員之列。

(2)搜集、處理並經營市場信息的人員

調查員、鑒定員、計量員、核算員等類人員搜集著市場信息。校對員、秘書、文書、投遞員、收發員、出納員、統計員、簿記員等類人員對信息進行事務性的處理。行政官員、公務員、管理人員、計劃員等類人員對信息進行管理性的處理。經紀人、代理人、中介人、推銷員等類人員則以經營市場信息作為自己的職業內容。

(3)從事“信息基礎設施”工作的人員

這類人員是信息機器的操作者。他們操作著各種辦公機械、印刷機器、電子計算機和各種通信設備。直接為信息機器提供技術服務的人員,如保管員、維修員、安裝員等,或以手工方式從事類似工作的人員,如速記員、謄寫員等,也可歸入這類人員的序列。

農業部門的農民、牧民、漁民等,工業部門的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運輸工人等,服務部門的理發員、炊事員、服務員、駕駛員等都屬於非信息勞動者。有些具有顯著的“複合性”特征的職業、例如車間檢驗員、個體服務業主等如果遵循“總括性”定義,可認為是半信息勞動者;如果遵循“嚴密性”定義,可認為分彆是工業部門、服務部門的非信息勞動者。

由上麵的敘述可以看出,產業性質的劃分同勞動者職業性質的劃分是兩回事,信息產業的從業人員中,既有信息勞動者,也有非信息勞動者:非信息產業的從業人員中,既有非信息勞動者,也有信息勞動者。

按照上麵所說的勞動者性質劃分的標準,在新聞單位,除後勤部門的某些工作人員(如炊事員、駕駛員等)以外,舉凡編輯部門、管理部門、印刷廠的工作人員,都應列為信息勞動者。一般說來。他們的人數占新聞單位職工總人數的90%左右。可以把新聞單位擁有人力資器的基本特征表述為:信息勞動者占了絕對的多數。這是新聞單位規劃自己的新聞業經營活動和多種經營活動時,必須提以出發的第一個基本事實。

從信息經濟的觀點來看,還可以把所有的固定資產劃分為信息資產和非信息資產兩類,可以分彆稱之為信息資本和非信息資本。

固定資產中,作為信息活動和信息經濟活動的基礎設施和支援設施的信息機械,供從事各種信息活動和信息經濟活動之用的建築物,都屬子信息資產。相應的,那些用於工、農業生產和服務事業的機器、設備、建築物,則都屬於非信息資產。

新聞單位的固定資產中,像激光照排設備、印刷機械、采編設備、播出設備、網絡設備等均為信息基礎設施,辦公大樓及辦公設備則可歸入信息支授設施,隻有一些炊事設備、機動車輛、職工生活用房之類的固定資產是非信息資產。據估算,一般新聞單位的固定資產中,按固定資產原值計算,約有80%以上應歸入信息資本。技術改造步子邁得越大,技術裝備越先進的新聞單位,這個比例就越大。新聞單位擁有固定資產資源的基本特征可表述為:信息資本占了絕對的多數。這是新聞單位規劃自己的新聞業經營活動和多種經營活動時,必須據以出發的第二個基本事實。

(三)新聞業經濟的產業政策

1.我國新聞單位的所有製

我國新聞業經濟以國有製為主體。新聞單位不但是國有製單位,而且是事業單位,隻是在管理體製上逐步采取“企業化”的操作辦法,這就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

事業單位是接受國家機關領導,以國家預算撥款為活動資金來源,不進行成本核算,不上繳利潤、繳納稅金的單位。而企業化管理則要求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以自己的收入抵償自己的支出,力求以儘可能低的成本,儘可能少的耗費,獲取儘可能多的盈餘,實現儘可能大的利潤,從而得以向國家繳納稅金,向投資者提供收益。

作為國有製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新聞單位接受相應的黨委、政府部門的領導。新聞機關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社會公眾心目中享有聲望,在社會公共關係網絡中頗具威信。新聞單位實行了企業化管理,這種聲望和威信就成為支撐其企業形象係統(CIS)的堅實基礎,成為在經營行為中足資憑藉的“無形資產”。

作為國有製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新聞單位得到各級黨委及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重大的設備更新改造及基本建設項目上,新聞單位可以得到國家的投資;在繳納稅收問題上,新聞單位可以得到國家的減、免、返回等形式的優惠。對於一個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單位,這就意味著注入資產,減少流動負債,從而使所有者權益部分大大增加。

作為國有製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新聞單位在吸引接納各類專業人才方麵處於一種“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有利地位。新聞單位從業人員的平均素質水平高出一般企事業單位的職工。舉凡經營管理、行政控製、藝術創作、技術應用、文章寫作、理論研究……各色各類的人物,新聞單位無不具備。轉入企業化管理的軌道後,新聞單位不但可以稱之為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企業,而且可以稱之為人才密集型的企業。

作為國有製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一新聞單位致力於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為公眾供應精神食糧。在與傳統的禮俗社會有著根本不同的社會交往方式的現代大眾社會中,新聞機關是人們在異質基礎上實現有機團結的重要工具;獲取新聞是人們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日常行為。新聞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意味著新聞產品以一種信息商品的身份進入市場,意味著新聞業成為信息商品化產業群中的一種產業(新聞產業)。在現代信息社會中,信息產業是一種“朝陽產業”。新聞業的朝陽產業性質,為新聞單位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提供了基礎性條件。

作為國有製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新聞單位是各種社會群體之間實現溝通交流的媒介。從公共關係的角度來說,可以把新聞單位視作專門為各類社會組織(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商企業等)之間以及它們與社會公眾之間進行信息往來提供中介服務的機構。實行企業化管理的新聞單位,不但可以把向信息市場提供信息產品作為自己的信息經濟職能,而且可以利用自己的媒介地位,把對市場信息進行經營作為自己的信息經濟職能。不論是介入一般信息經營與廣告宣傳產業,還是介入風險信息產業,新聞業較之一般企業都具有先天的優勢條件。

2.新聞業經濟中的無形資產問題

按照《企業財務通則》的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但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影片版權、發行權、專有出版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新聞單位作為在經營上與企業同構的事業單位,也可以擁有無形資產。

著作權是著作權人所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形式複製的智力創作成果被稱為“作品”。作品的作者及其他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即是“著作權人”。著作權人擁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有: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即以複製、播放、展覽、發行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權利,以及許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並由此獲得報酬的權利。新聞單位作為法人單位,可以作為著作權人享有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它們是新聞單位無形資產的一個組成部分。

新聞媒介上刊播的作品,其著作權歸其作者享有。新聞單位的記者、編輯等工作人員為完成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其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新聞單位有權在其業務範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新聞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者以和新聞單位使用相同的方式使用該作品。通過報紙、電台、電視台等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在《著作權法》中被稱為“時事新聞”。時事新聞的作者不享有著作權。時事新聞中可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而使用作品,但使用時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的其他權利。由新聞單位主持,代表新聞單位意誌創作,並由新聞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新聞單位視為作者。新聞單位已發表的社論、評論員文章被其他新聞單位刊登或者播放時,轉載、轉播者可不經新聞單位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指明來源及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新聞單位的其他權利。

專利權是專利權人所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被稱為“發明”。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被稱為“實用新型”。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被稱為“外觀設計”。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統稱為“發明創造”。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了創造性貢獻的人被稱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