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三章新聞采編工作的組織與管理(1 / 2)

新聞事業管理 賈玉紅JYH 11621 字 9個月前

《新聞事業管理》全本免費閱讀

第一節新聞采編工作的管理機製

(一)采編工作的內容與特點

新聞采編工作是對新聞信息認定、采集、加工、製作的過程。通過采訪編輯,信息的新聞價值被認定,然後被加工、潤色,最後成為新聞作品呈現在受眾麵前。新聞采編工作主要由采訪和編輯兩部分組成。

1.新聞采訪是一種特殊的調查研究

記者憑借新聞敏感發現有價值的新聞事實,然後接近新聞源,探究事實真相和來龍去脈。這種活動是一個過程。

新聞采訪活動是調查研究的一種,它是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具體任務和要求、自覺認識客觀事物的活動。新聞采訪的對象是客觀事物,新聞采訪的基本性質是對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研究的活動。把采訪歸為調查研究的一種,是對采訪性質的唯物主義的概括說明,它劃清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界限。所有的記者,包括那些反對這個說法的記者,要想寫出真實的報道的話,就非得把采法變成調查研究不可。□□同誌也曾經明確地說過:“報紙工作人員是什麼人?是調查研究的專業工作人員。報上的一切文章都應當是調查研究的結果。”

新聞采訪與一般的調查研究又有不同之處:它是一種特殊的調查研究。

(1)采訪的目的在於傳播。公安部門的人員調查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破案,曆史學者調查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曆史真相,新聞采訪調查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向大眾傳播新聞事實。新聞采訪活動具有公開性、廣泛性。為了向大眾傳播,新聞采訪就要選擇政治上重要的、涉及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的、大眾關心的、有一定趣味的事實。(2)新聞采訪的基本任務是:迅速了解典型的(或足以說明問題的)、有新聞價值的、真實的事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真實性是采訪中的重要問題。記者不僅要發現事實、了解事實、選擇事實、核實事實,還應參加(體驗)事實、追蹤事實,最後才能報道事實。因此,新聞采訪具有時效性和專業性,需要一批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來進行。(3)采訪的基本活動方式是社會活動。新聞采訪活動是非行政的、非法律的、又非純屬私人的活動。新聞記者在采訪中與采訪對象平等交流,而且這種交流是雙方自願的。記者代表著他所在的新聞單位,采訪對象是某一方麵的社會現象的代表。記者的活動具有獨立性,靈活多樣,記者應是社會活動家。

通過采訪,記者對信息的真實性和新聞價值有了初步的認定。編輯工作就是要對信息進行再次的認定,並進行加工和製作。

2.編輯工作也是一個過程

它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與印刷媒體相聯係的;一類是與電子媒體相聯係的。就印刷媒體而言,既包括稿件的選、編、審,又包括報道的解釋和評論。具體地講,包括製定報道計劃、組織稿件、選擇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組織和撰寫言論、製作標題、安排版麵等。就電子媒體而言,除了要對文字稿從聽的角度考慮進行編輯加工外,還要對圖像、聲音素材進行編輯加工,將多條新聞在時間上作線性的安排,以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編輯工作是把握報道方向的統籌決策。編輯的決策按層次可分為三種:戰略決策、戰術決策和戰役決策。戰略決策是關於媒體的總體決策,戰術決策是一個較長時期、較大範圍的報道的決策,戰役決策是一個較短時期、較小範圍的報道的決策,三者相輔相成。製定編輯方針是編輯的最重要的戰略決策。編輯方針是根據辦報、辦台方針以及實際情況對報紙和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和形式所作的總體設計,是編輯工作所應遵循的基本準則。編輯方針的內容主要是:確定受眾群;確定報道的內容;確定該媒體的水準;確定該媒體的風格。

編輯工作是新聞報道的最後一關,編輯的主要職責就是把關。編輯要對記者或通訊員采集來的新聞進行再次認定,並且加工、製作。編輯工作必須從整體出發,綜觀全局,根據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精神,結合社會的客觀需要,來判斷和比較各種稿件的報道價值,衡量稿件意義的大小,最後決定采用哪些稿件,所采用的稿件以什麼方式發表,以及各自在版麵或時段中處於什麼地位等。編輯必須把好政治關、事實關、知識關和技術關,儘可能避免和減少錯誤的出現。

采訪和編輯工作是相互聯係、相互滲透的。以報紙為例,有的報紙采取采編合一的方式,即工作人員既當記者又當編輯;有的報紙采取采編分離的方式,即采訪工作由記者完成,編輯工作由專門的編輯完成;還有的報紙采取采編輪換的方式,即一部分工作人員當記者,一部分工作人員當編輯,一段時間後再輪換。但不論采用什麼方式,讀者看到的報紙上的新聞作品都是采訪工作和編輯工作結合的產物。因此,即使采取采編分離的方式,記者也應具有編輯意識,自覺地增強全局意識,提高文字水平,貫徹編輯意圖;而編輯也應具有記者意識,關心現實生活,增強時效意識。隻有采訪工作和編輯工作同時提高,報紙的質量才可能有更大的提高。

3.新聞采編工作的四個特點

(1)立場要正確。不論是采訪還是編輯,都要堅持正確的立場。無產階級政黨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對新聞工作提出了全麵的黨性原則要求。在思想上,宣傳黨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體係,以黨的指導思想作為新聞工作的準繩。在政治上,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使之成為億萬群眾的實際行動。在組織上,要接受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組織原則和新聞宣傳工作的紀律。在采訪中,記者進步的、正確的立場是其能夠報道事實真相的重要保證,反動的、錯誤的立場往往會導致對事實的歪曲。在“□□”控製我國輿論大權的時期,1976年4月8日的《人民日報》上刊登了(天安門廣場的□□政治事件》的報道。由於站在了反動的立場上,報道者顛倒是非,捏造了一係列的細節,把“四五”革命運動誣蔑為“□□政治事件”,歪曲了事件的性質,立場在這裡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越是對矛盾極其尖銳、政治性非常強烈的事件的報道,記者的立場就越重要。編輯工作也應對稿件的思想政治問題把關,校正錯誤。稿件中的觀點要與馬克思主義,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精神一致。在闡述重大問題和原則問題時,在分寸上要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一致。一些重大問題的提法,應該與黨中央的公開提法保持一致。

(2)信息量大。新聞采編活動的目的在於向大眾傳播。新聞傳播的功能之一就是傳遞信息,溝通情況,因此必須持續地向大眾提供大量的信息。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每天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在傳播,這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就采訪而言,記者必須是社會活動家,建立自己的社會信息網,做信息的富有者,采集大量的信息。就編輯而言,編輯也應具有信息意識,關心實際生活,開闊眼界,通過各種編輯手段,將儘可能多的信息傳遞給受眾。

(3)加工要好。一條新聞信息從新聞源到接觸受眾要經過新聞工作者的多次加工。報紙新聞先由記者采訪得來信息,再經過記者的主觀加工寫成新聞稿,最後再由編輯選擇加工後才能與讀者見麵。電子媒體上的新聞更要經過複雜的技術處理才能被收聽、收看。每天湧向新聞媒體的新聞稿件數量龐大,新聞媒體往往選擇社會評價高、新聞評價高、符合其需要的稿件,對選定的稿件還要進行修改。對於單篇的稿件,編輯要訂正事實,校正思想政治上的差錯,修飾辭章,提高其質量;對於多篇稿件還要進行合理的配置。稿件與稿件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聯係,一篇篇分散的稿件如果孤立發表,往往可能割斷稿件之間存在的內在聯係,不能反映出生活畫卷的統一性。稿件的配置可以通過同題集中、集納專欄、配評論、加按語等方式,產生1+1>2的效果。對新聞的加工做得好,新聞的傳播效果就好。

(4)傳遞迅速。新聞強調的是“新”。迅速是新聞傳播區彆於其他傳播的特點之一。所以,新聞采編工作也必須是迅速的,這是由新聞傳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時效性的強弱是判斷新聞價值高低的要素之一。新聞采編工作應該發現事實的新聞價值,通過加工、製作,最終實現新聞價值。從這個角度講,采訪和編輯的過程也應是迅速的。但是,采訪編輯工作信息量大、內容複雜多樣、真女性要求高、社會影響巨大,還要合理地運用搶、壓等手段。由於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傳遞迅速既是采訪編輯工作的特點,同時也是其難點。

(二)采編工作的管理機製

現行采編工作的管理機製大致可以分為以專業部為中心的管理機製和以版麵為中心的管理機製兩種構架。下麵,我們對這兩種管理機製及其運作方式分彆加以介紹。

1.以專業部為中心的管理機製

即按照新聞內容的專業性質來設立部門,進行日常的采編工作的一種管理機製。這是一種傳統的管理機製,現仍是一般報社常用的一種管理機製。報社的編輯部門一般與我國黨政部門的設置及有關係統的設置相對應。

以專業部為中心的管理機製有利於記者和編輯迅速地了解和熟悉與所負責專業有關的情況,便於采編工作者在該領域發現與該專業有關的有新聞價值的新事件和新問題,便於提高報道質量。其不足之處恰恰也是源於采編人員對所負責專業相關情況的熟悉。新聞必須是新鮮的,講究抓“活魚”,這就要求采編人員,尤其是記者始終保持對生活的新鮮感。而以專業部為中心的管理機製限製了采編人員的活動領域,記者在一個部門待久了,便很難保證能始終如一地保持“新鮮”的目光,而且,這樣的管理機製容易導致一些記者成為某個係統、某個企業的代言人,使“有償新聞”和不正之風得不到根本糾正。

另外,以專業部為中心的管理機製容易使業務采訪分工太細太死;由於編輯部門條塊分割的板塊結構,形成各自為政、“信息劑據”的局麵。有些新聞正好處在兩個專業部“信息領地”的交叉點上,就容易成為“盲點”,造成漏報現象;有些新聞被兩個以上部門認為是屬於自己部門的“信息領地”,又容易造成重複報道的現象。

在經濟運行機製、信息傳遞方式、人們的思想觀念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今天,以專業部為中心的管理機製已呈現出一定的滯後性。

2.以版麵為中心的管理機製

即以各類稿件在報紙上編排布局的整體產物--版麵為中心來組織日常采編工作的一種管理機製,以版定部,以部定人。各部門實行采、編、通、校、攝、美工和出版一條龍,每一個部門都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小編輯部。采編人員根據版麵的定位、特色與要求來采寫和組織稿件,對版麵負責。版麵的責任編輯直接對總編輯負責。這是一種按新聞規律設置報社相關部門的管理機製,是新聞改革的一種有益探索。

這種管理機製打破了傳統的以專業部為中心的管理機製所造成的采訪報道的行業分隔,提高了信息的處理性,提高了采訪的機動性。比如,上海《勞動報》,根據改版後的八個版麵,重新設置八個采編部門,部主任有人事權、發稿權和分配權,同時也負有提高報紙版麵質量的責任。這樣的管理機製有利於杜絕“有償新聞”現象,並從根本上改變了編輯部門條塊分割的板塊結構,有利於記者以最有效的方式獲取和傳播新聞,有利於采編人員在統一的價值標準下進行競爭,最終有利於報社提高辦報質量。但這一管理機製也有缺點,即在短時間內,記者無法做到對某一專業十分熟悉,報社很難培養出某一領城內的專家型的記者。

在新聞管理實踐中,這兩種管理機製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也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模式,它們之間也有相互融合,即在同一報社內部也有可能出現兩種管理機製並存的局麵。總之,在實行企業化改革的過程中要不斷摸索報社內部的管理機製,要因地製宜,因報而異,才能找到最適合報紙發展需要的管理機製。

對新聞采編工作的管理大致上也就是對記者工作的管理和對編輯工作的管理兩部分。一般情況下,對記者工作的管理主要以考績為主;而對編輯工作的管理則采取考勤與考績相結合的辦法,即以一定的製度保證記者和編輯工作的有序性和積極性。不管采用什麼樣的管理方法,新聞采編工作管理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充分發揮采編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以較好地完成報道任務,並不斷提高報道質量,提高媒體水平,使媒體具有一定的特色,在激烈的新聞競爭和媒體競爭中取得勝利。

3.采編工作的工作量考評

新聞單位大多以企業化的管理方法來管理采編工作,其中一條重要的標誌就是通過對工作的量化來實施對記者和編輯工作的管理,製定一定的獎懲製度,將工作量與個人所得直接掛鉤,多勞多得,激勵先進,鞭策後進。

無論是新聞報道也好,還是作為各類新聞報道外化形式的版麵也好,都是采編人員腦力勞動的成果。有好的報道、好的版麵,也有一般的報道和一般的版麵。這種情況下,如何對采編人員的工作加以量化?另外,記者與編輯分工不同,缺一不可,記者采寫報道與編輯在後期對稿件的再創作綜合形成了一份有特色的報紙內容,兩者分工不同,作用不同。這種情況下,在工作量化的過程中如何做到公平?

下麵介紹一種現在很多新聞媒體都采用的記者、編輯工作量的計算方法。我們假定編輯部對記者、編輯的考績以1分為基本單位,以分值多少將自采稿件與編輯稿件區分開,質量很好、較好與一般的稿件區分開。

一般新聞稿,如果是自采稿件,按照簡訊1分/篇、300 字左右3分/篇、600字以上6分/篇、頭條9分/篇(一般會議新聞除外)的標準執行;如果是編輯稿件,標準則為300字左右1分/篇、600字左右2分/篇、900字以上3分/篇、頭條5分/篇。這種工作量的計算方法既兼顧了效率與公平,又鼓勵了記者采寫新聞報道的熱情。譬如說,規定記者在報紙所在地以外的地方采寫的稿件,分數加倍;記者未去現場的,不加分,這樣的考績辦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勵記者腳到現場,深入采訪的作用。還有很多細化規定,在此不作--介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