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橫刀立馬(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5940 字 10個月前

蕭琰趴她肩上哈哈笑,“是極,是極,世子夫人一招手,全威州的娘子都要搶上門來自薦了。”

她一笑,下頜骨就摩擦在沈清猗的肩上。

沈清猗覺得肩上擦得發癢,還癢到了心上,回手將她推開,嗔道:“坐一邊去,彆擾我做事。”

蕭琰便往旁邊挪了挪,一邊道:“聽說橫馬山裡的燕鳴河源頭有鱘魚,我去給姊姊釣一尾回來做金粟平。”

金粟平就是鱘魚籽蒸餅,最美味的鱘魚是在安北都護府的黑水和粟末水,燕鳴河上遊可能有鱘魚,但能撞上就是運氣了。沈清猗聞言便笑,“阿琰最好帶上過夜點心。”

蕭琰哼一聲,“姊姊不信我。”

沈清猗噗一笑,吩咐白蘇叫秉筆過來,又看著蕭琰笑,“若遇不了鱘魚,釣一尾者羅也是可交差的。”

者羅魚是燕鳴河的特產,每年四五月破冰後,威州都要快馬往賀州遞送者羅魚,是賀州貴家膳上必備的鮮魚羹,但再鮮也沒有燕鳴河現釣上來的鮮。

蕭琰當然應下來,又喜道:“我這會去釣的魚肯定是最鮮的。”威州地處北寒,今年春來得早,四月初已破冰,就是前兩天的事,蕭琰這會去釣魚算是“早春頭釣”。

不一會秉筆過來了。

沈清猗吩咐了去橫馬山釣魚的事,讓將軍府派幾個小廝同去。秉筆應了,退下去安排。

蕭琰坐榻邊翻《威州誌》,一邊聽沈清猗處事。約摸兩盞茶工夫,秉筆入內稟報說,人手已安排好。蕭琰便與沈清猗道了彆,領了秉筆出知仁苑。

五名將軍府的小廝已經牽馬候在東路院的簷子門外。一行人上了馬,出了將軍府往東北城門行去。出城後一路快馬疾馳,一個時辰後抵達一百二十裡外的橫馬山。

這座山脈不止在威州境內,是自燕周國境內起,從西北向東南延伸一千四百裡,隔開了大唐和燕周,原名叫燕然山,是漢朝北匈奴的祖地,東漢的車騎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記功,即史書說的“勒石燕然”。

蕭琰打馬上了橫馬山,馳往“勒石燕然”的燕然坡。她策馬行進中,吟起王維那首有名的塞上詩:“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屬國過居延”的“居延”就是橫馬山以南,在拓跋北魏和宇文北周時期是居延軍鎮,防扼北麵的柔然汗國,如今是大唐帝國的威州,防扼燕周的鐵障。

秉筆帶了四名小廝已經去了燕鳴河的上遊山澗,她隻帶了一個導路的小廝,往山上走。去了燕然坡,又往東北行去三峰,就是大唐的“勒石燕然”之地――橫馬坡。

山坡上建有護石碑的八角石亭,亭中立有高八尺的碑刻,碑文正麵是四個大字,如刀鋒般的銳氣,又如山嶽般巍巍――

橫刀立馬!

這四個字是高宗武皇帝親書。

大唐統一北方後分彆將宇文北周和高氏北齊趕到陰山以西和幽州以北,高祖武德十四年,宇文鮮卑和高氏鮮卑建立的燕周國和烏古斯汗國合兵進犯大唐,分彆從燕周國的居延軍鎮和烏古斯汗國的狼野軍鎮出兵南下,被當時還是太子的太宗皇帝率領天策軍大敗,占領長城以北的狼野軍鎮,設為鎮、靖二州,占領居延軍鎮的陰山郡,設為關州。其後兩國三十年有未犯邊,仁宗初年,再度踏馬南下,兵敗。消停十餘年,於明宗六年,再次犯邊,兵敗。又休養了十幾年,高宗十四年,兩國再度踏馬南下,聯合漠北、塞外諸胡共計二十萬聯軍,分四路進犯關州、鎮州、靖州、幽州。

高宗皇帝以幽州總管慕容秋、河西道大都督蕭铖為東西帥,各率七萬軍迎敵。蕭铖收複關州,並在關州以北的達旦草原大敗燕周聯軍,追至燕然山下,前後殺敵五萬餘,燕周被打到燕然山以北,自此完全失去燕然山以南的居延軍鎮,大唐拓進六百裡地域。高宗接到蕭铖的捷報後笑曰:“橫刀立馬,金麵溫侯也。”書下四字賜給蕭铖。蕭铖遂上表請皇帝賜名橫馬山,高宗允,蕭铖便以高宗親題的“橫刀立馬”刻石以記,永彰大唐威德。

大漢的燕然山從此成了大唐的橫馬山。

蕭琰在“橫刀立馬”的石碑前立了很久,這四個字她看了很久,整個心神都沉浸了進去。高宗武皇帝並不是武道高手,但她寫的這四個字卻給蕭琰一種麵對武道強者的泰山巍巍感和浩浩湯湯、橫無際涯,那是一種威武又博大的氣息。

蕭琰闔目又睜開,徐徐吐納,隻覺得內息又渾厚圓融了一些。

她解下秋水刀,雙手執刀橫舉於眉,向石碑行了一禮。

這是一位真正的強者,因為她的內心無比強大,所以意誌可以巍如山嶽,氣魄可以廣納海洋。

帝皇者,當如是。

作者有話要說:某覺得聖人萌萌噠~

公主出場大家要耐心等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