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將道(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6789 字 10個月前

慕伏其實也不大明白。

他性子孤傲,卻有一項優點:不懂就問。

他也不會覺得向蕭繼和蕭琰詢問是可恥的事。

他的老師說過,他們吐穀渾以勇士自傲,但論世間的道理是不如漢人的,尤其是那些掌握了學問傳承的世家。而唯有勇力者,最終是被智所隸。老師說,學習彆人的智,不是可恥的事,這是讓自己強大的辦法。

慕伏想強大,所以就算會被蕭繼嗤笑“空長肌肉”,他也開口問了――為了強大,一切都是可以忍耐的。

出乎意料的,蕭繼並沒有嘲笑他。

他看了一眼蕭琰,笑道:“讓校尉給你講講,什麼是為將之道。”

蕭琰知道這是讓她趁機收服慕伏。像慕伏這種內心驕傲、心誌又堅毅的,強大的武力隻會讓他更加奮起,而不會懾服,隻有讓他從道理上服了,才是真的服了。

蕭琰也知道,這也是蕭繼對她的考較,想聽聽她的道理。

蕭琰便問慕伏:“可知將有五德?”

這個慕伏知道,他讀過《孫子兵法》,“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蕭琰又問:“五德何解?”

慕伏按老師的教導回答:“智者,先見而不惑,能謀慮、通權變。信者,賞罰分明,號令一也。仁者,惠撫惻隱,得人心也。勇者,徇義不懼,能果毅也。嚴者,以威嚴肅眾心也。”

蕭琰點頭,道:“將之五德,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智能發謀,信能賞罰,仁能附眾,勇能果斷,嚴能立威。智、信、勇、嚴先不講,如何是做到仁?愛兵如子麼?這是空話,有幾人能做到將兵士當成自己兒子的?惠撫惻隱這四個字孫子是說得極好的。”

慕伏心裡想著“惠撫惻隱”,隱約的有些明白了。

蕭琰道:“惠是什麼?惠就是恩惠。但怎麼給士兵恩惠?恩惠給的大,但不是對方所需的,這恩惠就起不到效用,而且還浪費了它,沒有給到該給予的人。那些農戶子弟,為饑困所苦,對這樣的軍士,不克扣他的軍糧,讓他吃飽就是仁。打仗得得賞賜,將財帛賞給這些求食求利的平戶子弟,他們會感激而心附,但如向英、熊武、郭厚澤、袁恢這類人,你給他再多的財帛,他也不會覺得是恩惠,因為他們求的是官、是權。”

慕伏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道:“所以要問他們為什麼參軍?”

“但很多人都會隱晦自己的想法,”蕭琰道,“尤其心思深的人,或者心裡有顧忌的,不會明白的將自己的目的道出來,所以要看他們的出身。從出身去推斷他們心中所求。就如你下麵第一火的火長袁恢,出身陳郡袁氏,曾經是風光顯貴的一等世家,但是如今傾頹了,從甲姓落到丙姓,袁恢作為嫡次子,他來參軍是做什麼?你如果給不了他所求的,他何以歸附你?要麼踩著你上去,要麼投身一個能給他所求的上官。”

這道理是剖得極白了,慕伏聽得心服。

蕭琰又道:“出身不一樣,相處的方式也就不一樣。我們不能和農戶出身的士兵講深刻的道理,讓他們明白該做什麼、怎麼做就可以了,但對士家和大族出身的兵官,這一類人往往有心智,就要與之為謀,不僅要讓他們知其然,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讓他們的智謀用在帶兵上,帶出精兵也就不難了。”

慕伏覺得聽蕭琰這麼一講,他對於曾經架空熊武的袁恢似乎不那麼忌憚了,怎麼用他心裡也有些眉目了。

他起身向蕭琰長揖行了一禮,道:“多謝指教。”

蕭琰受了他這一禮。

慕伏坐下後,揚了下眉毛,看了看蕭繼,又看向蕭琰,道:“教會我這些道理,你不怕我以後比你更強?”

蕭琰笑了聲,道:“你可讀過諸葛武侯的《將器》?”

慕伏搖頭。他的老師雖然是吐穀渾中少見的智者,學問淵博,文武皆通,但漢人的學問太廣博,窮儘人的一生也未必能讀儘,而且漢人的兵書也不是隨便能讀到的,書肆裡隻有《孫子兵法》,其他兵書是不能售的,隻有帝國武學和那些世家才收藏有曆朝曆代各名家著的兵書,慕伏的老師也隻得到其中一部分,諸葛亮的兵書就是他沒讀過的。

蕭琰道:“諸葛武侯說,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洞察其奸,為之眾服,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夫之將;知人勤勞,悉人饑寒,此萬夫之將;迎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此十萬夫之將。”

她眉毛揚起來,“將道如武道,日慎一日,進修充實,奮進不斷,才可遇強恒強。若手下都是一幫弱雞,再強不過是雞中的戰鬥雞,何為蒼鷹、山虎?”她眉眼烈烈的笑起來,“你強,我隻會比你更強!”

慕伏心中激蕩,鏗的拔出刀,拍在案上道:“好,看咱們誰比誰強!”

蕭繼也拔出刀,豪氣道:“為了十萬夫將,一起更強!”

蕭琰拔刀,伸前。

蕭繼、慕伏的刀尖先後擱上去。

三人揚眉而笑。

作者有話要說:小夥伴隊伍結成了~

----------------------------------------------------------------------

最近這一個月會比較忙,儘量更新。真心佩服兩個小時就能寫一章的神人呐!這腦子要不要思考的?好嗎,某打字慢,思考也慢(淚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