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O二章 滅蕃之戰(一)(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7023 字 10個月前

當邏些大軍攻下青唐白倉關隘的時候,秘密集結在西寧道和劍南道的唐軍悍然出兵,越過邊界,攻占邊城,三日內分彆突進六、七百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沿途軍鎮和戍堡,俘虜數十萬部族。

當邏些王廷接到軍報時,東路唐軍已經越過達馬拉山,渡過通天河,占領吐蕃東部第三座軍鎮桑多,西進嘎木黎;而南路唐軍已經穿過芒康山口,占領吐蕃西南第二座軍鎮左貢,西進然烏湖。

邏些王廷如遭雷擊,此時方知大唐出兵不僅僅是攻打青唐,而是攻打整個吐蕃!

這簡直就是天坑,坑死人了!

兩位王子和權貴大臣們不去想若非他們起了私心搞內訌,怎會被唐人拐到坑裡去,上下大罵唐人奸詐,廷議後急急下令,一方麵征調各地千戶、萬戶領主的兵力馳援東路、南路,一方麵下令攻打青唐的尚仁嘉措立即放棄那曲,揮師東進,在嘎木黎阻擊唐軍主力――由晉陽公主親自率領的十六萬大軍。

尚仁嘉措接到軍令傻眼了。

眼見不出兩日就可攻下那曲城了,這會卻要撒手而退,合著攻城而死的一萬多兵員是白白填進坑裡了?

尚仁嘉措又怒又痛,氣得鞭子狠狠抽地,大罵:“唐犬欺吾!唐犬欺吾!”一連砸了三隻茶碗。但氣得再狠,他也隻能放棄攻打那曲。當晚,撤軍的命令秘密下達營中。次日拂曉,邏些軍拔營南退三十裡,然後急行軍東進嘎木黎。

然而,唐軍的速度卻是超出了邏些王廷和尚仁嘉措的估計。

當尚仁嘉措率軍急馳五百裡,兩日後距嘎木黎隻有五十裡時,唐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占領了嘎木黎城堡。

這座城堡修建在念青唐古拉山脈阿紮山口的峭壁上,隻有一條狹窄的羊腸小路通上城堡,是一座石堡城,原本是防禦高原狼群而修建的儲存糧食的倉堡,後來成為一個軍事防禦重堡。尚仁嘉措原想憑借這座城堡易守難攻的地形和堡內存糧充足,據險而守,等待邏些征調的援軍到來,將唐軍阻於山口之外。但此時山口已失,以他現存五萬多人的兵力,要在高原曠野阻擊十幾萬唐軍,那簡直是找死。尚仁嘉措又氣得罵起來,如果不是唐軍設計,他的八萬大軍怎麼會在青唐折損那麼多?他在接到邏些的急令時就猛地想明白了,為什麼河西軍攻打那曲城不積極,就是要消耗他們與青唐軍的兵力呀。

尚仁嘉措狠狠揮了下鞭子,下令全軍轉向,撥馬往南,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走了一條捷徑小道,搶在唐軍之前抵達紮西納軍鎮。

紮西納東距嘎木黎一百九十裡,西距邏些五百七十裡,城堡建立在高崗上,雖不及嘎木黎城堡險要,卻也利於防守。如果失去紮西納,邏些以東就隻有林孜一個軍鎮,而林孜地形平坦,並不利於防禦。最好是將唐軍拒在紮西納。相比嘎木黎隻是個千戶領地,紮西納的人口更多,是萬戶軍鎮,有一萬常備騎兵,如果再發布全族動員的緊急召兵令,至少還能召起四五萬騎兵,加上他的五萬多兵員,合十萬餘兵力據守高崗城堡,隻要撐個五六天,王廷征調的西部和南部領主的援軍就能到了。

讓尚仁嘉措鬆口氣的是,唐軍攻下嘎木黎後並沒有立即攻打紮西納,這給了他們召集兵員的時間。

李毓禎當然不是不懂兵略,而是必須停軍休整。

在之前的戰役中,東路唐軍都是急行軍,快速作戰攻克敵人,這對經常在大非川高地訓練的西寧軍來說不難適應,但對左右神策、左龍武這三支禁軍來講就有些不適應了。儘管開戰前他們已在大非川度過了高原氣候的適應期,但是短短數日內超過千裡的急行軍和高攻艱戰下來,就是鐵人也要累得歇一歇了,更何況這是空氣稀薄的高原地帶。已經有將近一半禁軍先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頭痛頭暈、手足發麻、虛弱無力的症狀,如果再急進攻城,患病的就會更多了。

李毓禎下令全軍休整,將高原症狀嚴重的移往嘎木黎東部的洛欽軍鎮安置,那裡是盛產青稞、小麥、大豆的河穀地帶,地勢較低,重症的士兵隻要離開高原就能好轉,而且洛欽是吐蕃的東部糧倉,將一萬五千多“重病員”移過去,正好加強那邊的防守兵力,保障十幾萬攻蕃大軍的糧秣供應;又下令將高原症狀中度的安置到後勤,負責糧秣牛羊軍械的運輸,以及占領區的治安維護和農牧區的巡管,隻要不作戰,這些症狀不嚴重的士兵就能漸漸恢複;那些隻是胸悶氣短,症狀輕微的,休息個三五日就又活蹦亂跳了。

大軍休整幾日後,十四萬禁軍仍能行軍作戰的接近十萬人,其中太醫署防治高原病的藥劑也起了效用,否則失去戰鬥力的兵員還要多出很多。李毓禎決定在奏本上給太醫署記上一功,“幾十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不枉聖人往太醫署投了這麼多錢進去。”記室參軍李梓嵐在旁邊寫著奏本,抬眼笑道:“聖人高瞻遠矚。”

“是啊,高瞻遠矚。”李毓禎手指叩了一下太阿劍,道,“吐蕃雄踞雪山高原,為大唐百年之患,不過是倚賴了高原氣候這個利。如今這個利已非大唐軍隊的不利,則蕃軍不足為慮。”

正說著,帳外侍衛稟報,鄧王來了。

李毓禎一笑說:“梓嵐你可輸了。”

鄧王李翊滸是左神策統軍將軍之一,他是被眾位統軍將軍推出來探聽消息的,大軍休整已有三日,元帥何時下令進軍?

李毓禎昨日就與她的記室參軍打賭,說頭一個過來的必是鄧王。果然,鄧王來了。李梓嵐抬頭做了個認賭服輸的表情。她原指望鄧王穩重,第一個急吼吼跳出來的會是性猛率直的左龍武統軍、武鄉侯程孝銳,沒想到武鄉侯竟然忍住了。這是公主殿下的威嚴又提升了麼?當初武鄉侯在西寧道議出兵的時候可是猛得很呀,說仁宗時的征蕃大軍就是急行軍兵敗大非川,征蕃大總管薛守禮都成了吐蕃人的俘虜。這話說的,可真直。不過,打下洛欽後,武鄉侯的嗓門似乎就小了些。李梓嵐心想,應該是對公主有些服氣了,便不再跳出來冒頭。看來武鄉侯也不是沒計較的,還知道推鄧王出來。

鄧王是公主的三皇叔,又曆來與太子親厚,彆人不好過來催問公主,鄧王卻是無妨的。

鄧王入帳行了軍禮,道:“聽說蕃軍正在紮西納召集部族兵員,邏些征調的援軍也正往紮西納趕來。我軍在嘎木黎已休整三日,如今能出戰的還有七八萬人,若趕在吐蕃援軍到來之前攻打紮西納,應該不是太難。不知元帥可有計劃,準備何時進軍呢?”

“不著急,再等等。等紮西納聚集的吐蕃軍越多越好。”李毓禎道,“我軍攻伐吐蕃,不是打敗他們,也不是擊潰,是要一鼓殲滅他們!吐蕃地大,雪山高地崎嶇,河穀林深茂密,氣候又惡劣,如果蕃軍隻是被敗,隨便往哪個高地山脈或茂林河穀中一躲,養個七八年就又能跳騰。即使我們占了吐蕃,也會在不遠的將來陷入到此起彼伏的兵患中。我軍要打的不是勝仗,是要徹底滅了他們,消除子孫後患。”

鄧王肅然,下去後將意思一傳達,眾將都暗服。在軍中年資極深的西寧道行軍總管楊朔帶著幾分敬意的感喟道:“當初以為公主年少銳進,尚有幾分擔憂。如今看來,竟是難得的沉穩,深圖遠慮啊。某等一比,卻是癡長年歲了。這高度不同,兵略也分高下呀。”眾將都道是。幾位統軍心想,那位以後很可能就是他們的君上,站得當然高了。

軍中將帥統一了思想,如泡泡般鼓起來的浮躁就平了下去。

過了七日,探馬稟報邏些調遣到東路的十萬吐蕃援軍――其中一半是後勤――已經趕至紮西納,李毓禎號令全軍起營開拔,高原症還沒消去的四千多人都留在嘎木黎駐守,其餘十二萬禁軍和二萬西寧軍都開向紮西納。

此時紮西納已經聚攏了十六萬吐蕃軍,其中本地召集的部族軍有六萬騎,尚仁嘉措進攻青唐的軍隊五萬三千餘,加上邏些從西部領地調過來的援軍,從兵員人數上來講,已經超過了唐軍。

而從唐軍的軍營中傳出“大軍因為高原病嚴重在嘎木黎休整,已經向西寧道撤回了四萬多兵員”這個消息被吐蕃人探知,讓尚仁嘉措、紮西納萬戶長、援軍主帥論索朗都鬆了口氣,隻要唐人不適應高原,那就好辦,他們這仗就能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