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O三章 滅蕃之戰(二)(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5690 字 10個月前

格桑達瑪一向認為自己比兄長強,所以同他爭位,當然更看不起他那兩個侄子——如果他的青唐守不住,難道那兩個慫貨還能守住邏些?哼,遲早要逃!要麼南去雅隆,要麼西去象雄。他若先去了象雄,無論丹巴、俄鬆去雅隆或象雄,他都先了一步,以後複國也是他的勢大。總不成他在這邊和唐軍死磕,最後便宜了兩個慫貨侄子吧!

想到這裡,格桑達瑪立刻不猶豫了,吩咐左右各回各部,趕緊收拾東西跑路。

這跑路當然不能跑得大張旗鼓,城頭上還需要人抵擋唐軍,能跟他走的當然是親信部屬,那些老弱病殘的就丟了,還有一部分勇士也要心痛舍棄,總不能指望那些老弱病殘抵擋住唐軍的攻城和追擊。

那曲城裡的領主們早在兩日前守城危急時就存了跑路的心思,暗地裡都收拾了行裝悄悄裝車,格桑達瑪的妻子兒女們也不例外,隻是瞞著他一人。棄城的命令下達後,很快一隊隊馬車就在各家親兵的護衛下,往南城馳去。

格桑達瑪去南城紮嘎寺見德貢大上師,勸說僧門一起西去象雄。

缽教可是從古早的象雄王國起源的,比他們吐蕃王朝的曆史還久遠,他若去象雄,就要防著缽教的刺殺,扯上僧門一起,就多了一個護身符。如果僧門不和他同進退,他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改信缽教。

他們吐蕃人原就是信缽教的,隻因從鬆讚乾布起開始倡佛,經過數代讚普扶持,與缽教勢力對抗,佛教才在吐蕃興盛起來。如果因時勢所逼要改信缽教,那也是“幡然悔悟”回歸祖宗信仰,有改信的說頭。隻不過,要讓缽教接納他們,需要付出更多利益罷了。

格桑達瑪最終沒有說動德貢大上師,他拒絕了西去之議。

格桑達瑪失望的走了。德貢大上師的徒弟不解,“師傅為何拒絕青唐王呢?”西去不好嗎?總比重新扶持一個勢力好。

德貢大上師眼也不抬的吩咐旁邊一直瞑目似睡的護寺法師:“讓所有僧人從地道出城。”那護寺法師睜開眼皮,向他合什一禮,起身便去。德貢大上師這才看向自己的徒弟,聲音冷淡的道:“你當他們走得了麼?”

曲吉一凜,“師傅是說……”

他心裡抹冷汗,難怪師傅不肯應青唐王,原來是料定他走不脫。

德貢大上師冷笑一聲,“佛不渡無信者。”格桑達瑪若真個信佛虔誠,就該痛哭涕零的請求不要拋棄他們,哪會聽了拒絕便失望的離去?分明已存了異誌。這等首鼠兩端之徒,佛門可不庇護他們。如此也好,讓他們吸引唐軍的注意力,給佛門做出最後的貢獻。

紮嘎寺的僧侶們從地道裡悄悄撤走了。

唐軍已經攻入城內,用吐蕃語大喊:“青唐王棄城逃走了!”“萬戶千戶都逃走了!”“留下來的人被放棄了!”

人心頓時大亂,許多人沒了抵抗意誌,聽見唐軍用吐蕃語喊“棄戈不殺”,就紛紛拋了刀劍矛。他們都是被放棄的人了,還為領主搏命做什麼?

但城內投降的吐蕃人並不知曉,棄城而走的青唐王和部族領主們在逃出三十裡後,就遭到了唐軍的埋伏,全軍皆歿!

“這裡,以後就是河西道的青唐了。”蕭昡站在那曲的城頭上,望著遠處皚皚的雪山,沉毅的麵容下掩蓋著雄心萬丈。

他身邊一位幕僚拱手賀道:“恭喜大都督,青唐王和青唐各部大領主一死,收服青唐就沒了後患啦。”

眾僚屬都紛紛道賀。

蕭昡哈哈一笑,手指南方,氣勢慨然道:“打到念青才叫青唐啊。”

眾僚屬又紛紛道:“我軍南下,不出數日就可打到念青唐古拉山!”“再往南去,直下德慶!”“拿下邏些也不是不可能啊!”

蕭昡哈哈大笑。

顧邃心道:最多打下德慶。拿下邏些,那是與晉陽公主搶功麼?

搶功倒還是其次,最主要是拿下了還得吐出去,又不能將邏些城的財物搬走,否則河西軍事後就要賠大了。沒有利,還要花費兵力去打,這種事誰乾?

反正梁國公不會去乾。

作者有話要說:話說,“邏些”是唐朝時吐蕃語的音譯,讀音其實應該是“拉撒”,所以後世才有“拉薩”這個諧音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