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繁亂(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6121 字 10個月前

宋以後紫色的染取技術逐漸提高和豐富化,宋初有“先染作青,徐以紫草加染”的油紫色青紫套染法,到淳熙年間,又有一種“蓋不先著青,而改緋為腳,用紫草少,誠可奪朱”的緋紫染法,才得以節省紫草的使用。又由於蘇木從南海的大量輸入,以蘇木加青礬媒染,也成為紫色的新來源。

紫色之下的緋或朱、赤色,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正色、貴色、吉色,也是相對較難染製的顏色。早期染紅多用茜草的根,加入明礬等媒染劑煮染後可得茜素染色。茜草適於絲綢染色,而在棉麻織物上效果不佳。而另一種傳統顏料朱砂,也是較難著色的紅色染料,難以推廣。

漢代以來,多用紅花的花瓣作為紅色染料。

紅花,或稱紅藍,一般認為其起源中心在近東和埃及北部,西漢傳入我國西北地區,東漢中原逐漸開始出現種植。紅花含有黃色和紅□□素,因為黃色染料的其他來源已經足夠豐富,所以其中的水溶性黃色素多舍棄不用。紅花采摘後經過初淘分離黃色素、複淘固著紅花素、發酵,再曝乾製成乾紅花或陰乾成紅花餅,才可進一步染色,在南北朝時期尚不屬於一種很容易獲取的染料。紅花染出的緋紅色比茜草染出的紅更鮮亮動人,若與相對沉著樸素的青綠相比,的確也更加耀眼奪目,在北齊北周是很受六鎮鮮卑歡迎的胡服色彩,如《周書》即有北族豪貴著緋綾袍的記載,《舊唐書》也稱北齊“高氏諸帝,常服緋袍”。

於是緋色和紫色,這兩種當時染製成本最高的顏色,也就成為最高級的兩種服色。

不過,成為高級顏色的同時也刺激了更強烈的追求,早期尚有技術之局限,到了唐代,因為紫、朱色織物需求的擴大,紫草和紅花的種植得到廣泛普及,貞觀十道中九道均有種植。加上蘇方等新染材的引進,在技術上也為後世各種僭越提供了可能,使紅色成為一種屢禁不止的顏色,如《冊府元龜》所提“紫服赤衣以辨貴賤,遂有閭閻僮仆公然服用”。

到了明代,因為紫色在服製中被廢止,朱紅色躍升為一等公服色,同時更成為國人最熱衷的吉服色彩。

相比於高貴的暖色調紫、朱色,冷色調的青、綠色則屬於相對低賤平常的三、四等服色。

青藍色的主要來源是藍靛,藍靛的原料藍草品種來源豐富,有蓼藍、菘藍、木藍、山藍等等,種植較容易、分布極廣。中國人種植利用藍草的曆史非常悠久,是很早發現並迅速進入常民使用的植物染料,《夏小正》中有“五月啟灌藍蓼”,《禮記·月令》“仲夏之日,令民毋艾藍以染”,《詩經》有“終朝采藍”,北魏《齊民要術》也記載了比較詳儘的製靛法。可見至少在秦漢之前,藍草種植已經相對普遍。

於是從先秦一直到近代,青色在中國一直都屬於極其日常的服飾色彩,《漢書·成帝紀》有“青綠民所常服”,《晉令》有“士卒百工履色無過綠青白”。在近現代,青藍色依然是包括漢族在內的許多民族傳統服飾的重要顏色,在漢族地區唯一部分保留下來的傳統染色技術也隻有藍染。

而綠色,在傳統觀念中本即賤色、間色,是地位較低的色彩,也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的色彩。

古代染綠大多通過在青色上疊染藎草或槐花而成,青、綠屬相近色係,自唐以來,兩者排序或前或後,大多處於常服品色等級中的靠後位置,“綠衫”、“綠袍”、“青衫”、“青袍”也常成為卑微官吏的代稱或自謙詞。

除了低等官員外,普通婦女以及身份卑微的奴婢也可以穿著青碧,《新唐書》稱晚唐“婦人衣青碧纈”、“諸部曲、客女、奴婢服通服青碧”,所以“青衣”還成為婢女、侍童和貧賤樸素的婦女的代稱,如敦煌《後唐清泰三年放家童書》記錄的“放家童青衣女厶甲。”

明天順二年頒發的服色禁令中曾包括了“玄色樣黑綠”一項,弘治十七年,明孝宗與李東陽、劉健、謝遷等在暖閣重新商定討論禮部禁服色事宜,有這麼一段對話:

上曰:“旨內有玄色、黑綠,黑綠與青皆人間常用之服,不必禁之。”臣遷對曰:“乃玄色樣黑綠耳。”上又曰:“黑綠常服,禁之亦難,正不須說及也。”又曰:“玄色可禁,黑綠乃人間常服,不必禁。”皆諾而退。

孝宗皇帝認為黑綠和青色都是民間日常使用的服色,反複強調可不必列入禁令,儘管大臣解釋其所指是接近玄色的黑綠,最後還是作罷。可見青綠在當時民間使用之普遍。

青、綠之後的黃白淺淡色係,隋唐以來基本均作為流外官以及庶人服色,也有其技術上的深層原因。

在自然植物中,能夠成為染材的黃色素實際上是來源最豐富的,槐花、梔子、藎草、黃櫨、黃檗、柘木、地黃、桑皮、鬱金、薑黃、石榴皮等等都可以充當各種黃色染料。除此之外,其染取技術也比較容易,大多黃色染材都是直接型染料,也可通過不同媒染劑得到不同色調的黃色係。所以黃色也就成為了最容易染出的織物顏色之一。而完全不進行染製的布料,就是最廉價的白素,是成本最低的“顏色”。那麼黃與白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隋唐服色等級的末端色彩。

唐代文獻中,除了多次頒發的服製中提到“流外官及庶人,服色用黃”,還有“丈夫通服黃、白”、“奴及部曲通服黃、白”等等記載。古時有“黃衣選人”的說法,自先秦以來,“白衣”、“白丁”也一直都被用來稱呼無功名官職的平民或低等小吏。五代有詩曰“青袍春草色,白紵棄如仇”,說的就是一旦始任官職,便迫不及待地脫去白衣換上青色官袍。明洪武二十六年頒發的服色禁令中,甚至還有一則“朝見人員,四時並用顏色衣服,不許純素”,禁止入朝者穿著和庶民一樣的純白衣服。

如此說來,既然黃是最低等的顏色之一,那回到開始的問題,皇帝為什麼也穿黃袍?

——未完待續。作者:揚眉劍舞

作者有話要說:這是資料章,請在正文更新替換後再回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