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情有所鐘(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9405 字 10個月前

</br>

&nbsp&nbsp&nbsp&nbsp這少年難道也是李毓禎的傾慕者?

&nbsp&nbsp&nbsp&nbsp年紀太小了吧?有沒有滿十五?

&nbsp&nbsp&nbsp&nbsp那少年當然不是一個人,他所處的那堆人裡有陳郡謝氏、琅琊王氏的子弟——蕭琰隨伯父蕭晀拜訪世家時見過其中兩人,便猜這少年可能是謝家或王家人。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順著她的視線掃去一眼——謝家、王家、顏家的子弟,有郎君有娘子,男俊女靚,沒有皮相差的。便笑悠悠傳音她:【又有美貌的故人?】

&nbsp&nbsp&nbsp&nbsp蕭琰想翻白眼給她,眼角斜她,順著這話道:【那位穿喜鵲銜枝右衽袍的小郎君,是你的‘故人’吧?】她和這少年素不相識,哪能引出這麼複雜的眼神?——那是羨慕惆悵她立在李毓禎旁邊而不是自己吧?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唇角微掀,勾起分笑意。

&nbsp&nbsp&nbsp&nbsp【蔣國公世子謝道先的嫡五子,二十二郎,謝織。】

&nbsp&nbsp&nbsp&nbsp沒有否認是“故人”。

&nbsp&nbsp&nbsp&nbsp咦咦,難道真是李毓禎的傾慕者?——蕭琰想起少年那張嫩臉,眼睛直了直:【這小孩兒不會是沒到束發就喜歡你吧?】

&nbsp&nbsp&nbsp&nbsp她自己也不過十七多歲,卻將隻比她小兩三歲的少年稱為小孩兒。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暗笑一聲,卻沒覺得有什麼不對,蕭琰的麵貌遠比她的年齡成熟,又有一種堅如磐石、從容鎮定的氣度,往往讓人忽略她的年齡,與謝織這種沒有櫛風沐雨過的少年郎相比,的確是“年長”得多。

&nbsp&nbsp&nbsp&nbsp她的神態和語氣都帶著幾分漫不經心道:【不過是小孩兒的迷戀罷了。】

&nbsp&nbsp&nbsp&nbsp在她的眼裡,謝織當然更是小孩兒了。

&nbsp&nbsp&nbsp&nbsp她的親祖母謝皇後與蔣國公謝迥是嫡親姊弟,謝織是她表叔謝道先最小的嫡子,從小被父母兄姊寵著長大,心性純良,李毓禎喜歡他的乾淨沒有心機,卻也隻覺得這是個可愛的孩子而已。這孩子仰慕她,她並沒有往心裡去,左不過是少年郎慕少艾的感情罷了,時日久了,沒有回應,自然就消散了。

&nbsp&nbsp&nbsp&nbsp兩人傳音間,鬥書的諸虞二人已經書成擱筆了,直起身來,眼睛便望向這邊。

&nbsp&nbsp&nbsp&nbsp蕭琰向虞璿璣一笑。

&nbsp&nbsp&nbsp&nbsp見到這雙眼睛,虞璿璣就認出她來,彎翹嫵媚的睫毛一眨,回了一笑。她的容貌本就生得穠豔,衣飾又儀狀瑰麗,頭戴寶石珠翠花冠,身穿七彩暈襇襦裙,耳懸蜜金貓眼石墜子能晃瞎人眼,這一笑更是穠李夭桃,華彩流豔,頓時引來吸氣聲一片。

&nbsp&nbsp&nbsp&nbsp蕭琰大樂。

&nbsp&nbsp&nbsp&nbsp霍倚樓果然還是霍倚樓,即使換了個虞璿璣的身份,也還是那個華麗如孔雀開屏,花枝招展,將美貌招搖得肆無忌憚的霍倚樓!

&nbsp&nbsp&nbsp&nbsp蕭琰發自心底的歡喜。李翊浵坐在輿中看了女兒一眼,心想寶樹很喜歡這個虞璿璣呀,回頭得仔細查查她的背景。

&nbsp&nbsp&nbsp&nbsp蕭琰立在母親的乘輿旁邊,右邊就是李毓禎,意態淡然的坐在禪椅上,再往右去是三位評書主裁。待諸虞二人走過來,李泰和起身引見道:“這是秦國殿下。”

&nbsp&nbsp&nbsp&nbsp兩人立即行禮:“諸希亮拜見殿下。”“虞璿璣拜見殿下。”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淡然頷首,道:“不必多禮——觀字罷。”

&nbsp&nbsp&nbsp&nbsp侍仆在桌案前將兩幅字展開,三位評裁過去細看評點,下麵的圍觀人眾也在交頭議論,但和之前的熱烈相比,前麵的人多少有些心不在焉,注意力放了一半在秦國公主這邊。便見那位十分俊美的郎君與虞璿璣招呼說笑,顯見是相熟的。

&nbsp&nbsp&nbsp&nbsp蕭琰對虞璿璣道:“好久不見呀,虞大娘子。”眼睛笑彎彎的。虞璿璣笑應:“是好久不見了,十七郎——你失約了喲,該當怎麼罰?”蕭琰笑得眉飛,“罰我品點心,品不出來加罰。”虞璿璣嬌聲脆笑,心道:蕭十七果然還是蕭十七,麵具下的臉生得再美貌,也還是那個吃貨。

&nbsp&nbsp&nbsp&nbsp諸希亮在一旁笑道:“虞大娘子和這位蕭郎君是舊識?”姓蕭,莫非是蘭陵蕭氏的子弟?

&nbsp&nbsp&nbsp&nbsp虞璿璣回笑道:“以前就有結識。”便給諸希亮介紹,“這是梁國公的公子,蕭十七郎。”

&nbsp&nbsp&nbsp&nbsp蕭琰抬手行禮,“在下蕭琰,字悅之。”

&nbsp&nbsp&nbsp&nbsp諸希亮回了一禮,笑讚說“十七郎君風神秀異,粲粲燈火”。因見秦國公主與這位蕭十七郎都無意介紹乘輿中那位貴人,心中驚訝,卻和虞璿璣一般,識趣不作探問。

&nbsp&nbsp&nbsp&nbsp蕭琰看了眼不遠處與諸家後輩站一堆的諸義之,回頭對諸希亮說道:“我與守直兄也是舊識——諸兄那時在原州折衝府任果毅都尉,我們有過交誼。”

&nbsp&nbsp&nbsp&nbsp諸義之出現在京中,想必已從原州折衝府去職,或許不久前諸家才認回了他,其中內情蕭琰不知,但讓諸家人知道諸義之“與梁國公的公子有交情”,或許能幫到他兩分——蕭琰與諸義之投契,視他為友,便樂意出語助他。

&nbsp&nbsp&nbsp&nbsp諸希亮目光一閃,笑道:“三郎是某大兄之子,早年因緣故流落於外,不久前才歸家。——有幸與蕭十七郎君結識,是他的福分。”他一句寥寥帶過,虞璿璣心嗤道:約摸又是外室子這類狗皮倒灶事兒。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眼眉動了動。諸希亮的大兄即諸氏家主諸希堯,現任戶部右卿。洛陽諸氏在乙姓世家中隻居中遊,但戶部右卿這個位置很重要——戶部,齊王的勢力頗重,畢竟任了好多年的戶部尚書。李毓禎薄涼的眸子瞥了諸義之那個方向一眼。

&nbsp&nbsp&nbsp&nbsp蕭琰有意相助朋友,褒讚道:“諸兄的箭術極高明,我的箭術還是向他學的。”李毓禎眉梢微揚,問諸希亮:“諸三郎現在何處任事?”

&nbsp&nbsp&nbsp&nbsp諸希亮端謹回道:“在左武衛任旅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