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論說奪嫡(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8575 字 10個月前

&nbsp&nbsp&nbsp&nbsp蕭琰因道:“或許,正因簡宗癡迷造船,反而沒有其他帝王那種立不世偉業的進取之心,所以穆宗認為簡宗‘穩,可當國’,大運河交到簡宗手裡,不會成為催逼民力的□□。而其他皇子正因為太有才乾,太有功業心,反而被穆宗摒棄在繼承人之外。”

&nbsp&nbsp&nbsp&nbsp蕭琰說到這裡,不由為穆宗的決斷佩服,立太子不是立最能乾的,而是立最合適的――這個合適,就是能繼承他未儘之業的。其他皇子越是爭位,越會被穆宗厭棄。儲位之爭又如何激烈呢?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笑著微微點頭,“穆宗朝的確是你說的這個情況。不過,這隻是原因之一。”

&nbsp&nbsp&nbsp&nbsp蕭琰很好奇“原因之二”是什麼,但見李毓禎沒有立即解說的意思,便接著說簡宗。

&nbsp&nbsp&nbsp&nbsp“簡宗有四子一女,唯有昭宗是皇後嫡出……”

&nbsp&nbsp&nbsp&nbsp蕭琰說到這聲音又停了一下,簡宗朝也沒有什麼奪嫡之爭。若說是因為四個皇子非嫡出而不爭,那不太可能,大唐雖然已曆三位女帝,但在君臣心中,立儲還是首先考慮皇子的,就算嫡長皇□□秀到讓所有皇子都望塵莫及。昭宗雖然優秀,但與她四位皇兄相比,差距也沒拉那麼大,還不足以讓四個皇子歇了對大位的熱切之心。

&nbsp&nbsp&nbsp&nbsp但簡宗朝……是有些奇葩的。

&nbsp&nbsp&nbsp&nbsp蕭琰的表情有些古怪,“呃”了一聲,道:“簡宗朝……這個,就不用講了吧。”

&nbsp&nbsp&nbsp&nbsp簡宗的皇子,是所有皇子中過得最淒慘的。這個淒慘,是指銀錢上的淒慘。

&nbsp&nbsp&nbsp&nbsp有哪朝的皇子會被父皇克扣吃穿用度的費用拿去造船?連成年時出宮建府都要交筆“建府費”?其他皇子都是被父皇賜這賜那,換了簡宗的兒子,是要向皇帝父親獻這獻那……簡宗在兒子們身上摳錢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而一旦成為太子,就意味著要無限供養皇帝那永遠也填不滿的造船窟窿,從此更要節衣縮食,還要被皇帝踢到前麵去,和宰相、戶部一乾大臣鬥智鬥勇摳錢……想想這日子就暗無天日。即使還勉強打起幾分雄心的皇子,和昭宗這位特能賺錢的皇妹一比,那就比成了破銅爛鐵,在簡宗眼裡是隻會花錢的貨,拿什麼去爭儲?被簡宗搓磨打擊幾次後,這僅餘的兩分雄心也被銀錢磨光了。

&nbsp&nbsp&nbsp&nbsp當然簡宗皇帝是奇葩,古往今來,曆代皇帝,以“會生錢”為立儲標準的,就這麼一位。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笑了一聲,道:“簡宗朝就不說了,昭宗皇帝那是‘簡在帝心’,其他皇子沒得爭。”

&nbsp&nbsp&nbsp&nbsp這個“簡在帝心”說得妙極,蕭琰撲笑一聲,繼續道:“昭宗和世宗一樣,隻有一子一女,都是後君嫡出。但皇子為嫡長,公主沒什麼好爭的。”所以昭宗朝也不存在儲位之爭。

&nbsp&nbsp&nbsp&nbsp跟著說章宗朝。

&nbsp&nbsp&nbsp&nbsp章宗就是昭宗的嫡長子,這位皇帝陛下的子嗣也頗多,僅次於當今聖人。

&nbsp&nbsp&nbsp&nbsp“章宗有十七位皇子九位皇女,太子既是嫡,又是長,在身份和年輩上都占了優勢。”但敬宗的才能並不出色,最值得稱道的,是勤奮。如果評大唐最勤政的皇帝,敬宗肯定名列第一。但勤奮對於儲君來講,隻是基本的德行。母親是四妃之一的吳王和英王,無論出身還是才能,都是太子的威脅。

&nbsp&nbsp&nbsp&nbsp“……但是吳王得了眼疾,雙目失明;英王醉心武道,無心帝位:最有實力爭儲的兩位皇子,都因各自原因沒了威脅。其他的皇子,要麼才能不夠,要麼德行有虧,沒有優秀到讓章宗認為值得付出改立太子的代價――太子就算才能不夠,那也是嫡長,何況勤能補拙。章宗曾評太子‘貴在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就不會為所欲為。為帝者最忌者,不是才具不夠,而是不知克製’,可見章宗信任太子。沒有了兩個最出色的皇子爭儲,其他皇子一冒頭,大概就被章宗拍下去了。”

&nbsp&nbsp&nbsp&nbsp所以,章宗朝爭儲也不激烈。

&nbsp&nbsp&nbsp&nbsp章宗之後就是敬宗。敬宗的太子,即當今聖人。

&nbsp&nbsp&nbsp&nbsp聖人是敬宗的嫡長子,被立為太子是理所當然的事。而在諸皇子中,聖人的才學和處政能力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這讓其他皇子怎麼爭呢?何況敬宗最重規矩,立嫡長就是規矩,隻要太子不出大錯,這位置就是穩穩的。而以聖人的聰明才智,弟弟們要算計他還差了點火候。

&nbsp&nbsp&nbsp&nbsp所以,蕭琰道:“聖人的太子位置很穩,其他皇子爭無可爭。”

&nbsp&nbsp&nbsp&nbsp這麼一算下來,大唐傳國二百六十載,爭儲的血雨腥風隻在太宗一朝出現,這真是難能可貴的。蕭琰覺得,這與其中有四位女帝很有關係。

&nbsp&nbsp&nbsp&nbsp因為女皇帝的子嗣少,儲位之爭當然少。此外,女皇帝與男皇帝在教育子女和與子女相處上有差異,比如多了一些信任,體貼;少了一些猜忌,懷疑。而這些對她們的繼承人也有相當影響的:比如穆宗、章宗,對自己的太子信任,未必就不是因母親世宗、昭宗的影響。

&nbsp&nbsp&nbsp&nbsp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蕭琰覺得,大唐之前的十二位皇帝,除了仁宗沒有立儲外,其他十一位先皇,無論他們為帝的才能和政績的差異,在選擇繼承人方麵,卻都有各自的睿智。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卻說:“這固然是曆代先皇的睿智,但其中也有規程。”

&nbsp&nbsp&nbsp&nbsp“規程?”

&nbsp&nbsp&nbsp&nbsp“擇繼位人的規程。”李毓禎道,“此謂之:《帝則》。”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