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章 她渴望她的鮮血(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6947 字 10個月前

這些人眼看著同村或街坊鄰居一貫錢變成了一貫六百文,什麼都不做就白得了六百文,若買了百貫的,那就白得六萬文!

於是,一些州縣就多了一些隱戶申報田產,行商申報商稅,“無業民”申報財產稅或收入稅……這些地方的稅賦都少少的增了一筆。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每次大唐對外戰爭大捷後,總會有若乾地方出現稅戶增加的政績,朝廷已經不以為異了。

不過,今年有地方官員上奏說,朝廷應該下詔全國清查田畝,一則清出大地主兼並隱匿的田地,二則清出逃稅的隱戶,重新核定征稅的魚鱗冊,增加國家收入。

這幾份奏章經由地方進奏院遞到都進奏院,再遞到戶部。

主管稅賦的是戶部稅賦司郎中一邊看一邊嗬嗬,“老生常談呀。”

朝廷治世這麼多年,難道不知道地方上大戶兼並田地嗎?難道不知道有隱戶隻繳租不納稅嗎?難道就沒有眼明心亮的大臣提出清查田畝嗎?從高宗朝起就有人提出抑製土地兼並,清查田畝,累積下來都不知提過多少議案了,諸如方田均稅、經界法之類的,在稅賦司存檔櫃裡都積了一堆陳年奏章了……朝廷為什麼一直未施行?難道是這些清查田畝的方案和措施不完善?嗬嗬,這裡麵可有道道了。

戶部郎中心裡搖頭,這些年輕人啊,還嫩著呢。便將奏章擱置到了“不受理”的案櫃中。

但戶部郎中沒料到,他這按以前慣例的“不受理案”,卻在後麵引發了風波。

不過此時,尚書省還不知道,更不會提到政事堂討論。

戶部是尚書省管轄,被擱置的奏章當然也到不了李毓禎的禦案上。

……

東暖閣的禦案上已經擱了一摞摞奏章,左邊是未閱,右邊是已閱。李毓禎朱筆批閱的速度很快,因為多數奏章是政事堂已經處置好的,處置意見也多半周詳,否則宰相們就該下台了,李毓禎或批“可”或批“閱”,不需花費多少時間。另一部分是皇帝直轄部司上呈的奏章,不經過政事堂,直接呈到東暖閣,多數是彙報工作,以及實施的計劃,少數是稟報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李毓禎也隻需判斷可否,或者增加補充意見,也花費不了多少時間。

這段時間,她處理政務的主要精力放在燕周占領地。

燕周都城已破,國土被占三分之二,目前戰事暫休,當前重要的是占領地的分割。

雖說戰前就已經與烏古斯簽訂了協議,但部分細節還是要協商敲定的,例如燕周都城的劃分。

當初協議定下的是:誰打下的,就是誰的。

但都城是兩軍一起打下的,如果按此原則,兩國駐軍和治理都有不便之處。

一則同城之內,怎麼構建軍事防禦?二則同城治民,便是一城兩製、一城兩俗,而烏古斯的文明和經濟都弱於大唐,這同城治民的情況大家都看得見,“烏古斯治民”能不心慕“大唐治民”?不定發生多少逃民事件,烏古斯還要不要治理了?

這種分割法,烏古斯肯定是不樂意的reads;。

大唐表示:這個可以談。

於是兩國派出了談判團,在燕周都城會商具體的分割協議。

烏古斯談判團提出“以資源換土地”,即:包括燕周都城“長安”在內的京畿路北段歸烏古斯,都城南去一百五十裡,以阿姆河中遊為界,河之南歸大唐。也就是說,大唐軍隊要退出二百裡地。

之前李毓禎和政事堂已商定了談判的底線,那就是:燕周都城可以讓出,部分占領地也可以退讓,但要儘可能多的獲取燕周的礦產資源,包括各類金屬礦、晶石礦,煤礦等。這些礦產大部分都集中在燕周北部,大唐占領的燕周南部多數是貧礦區,優勢是耕地草原比北部多,主要的產鹽區也在這裡——當然大唐並不缺鹽,國內鹽價已經很低了,但可以就近賣給烏古斯呀,隻要是資源就不會有沒用的,隻有不會用的。

大唐談判團是以政事堂副相、中書右卿沈綸為首,李毓禎現下正翻閱的,就是政事堂剛剛送過來的急件,沈綸的談判奏報,說:烏古斯同意燕周已開采的最大一個煤礦、鐵礦由大唐參股百分之四十九,並且同意與大唐聯合勘探、開采未知的金屬礦,大唐可參股百分之三十;但拒絕大唐開采任何能量晶石礦。

政事堂給出的批複意見是:大唐可以同意共同開采,但所有礦石都要運回國內冶煉。烏古斯提出共同開采、冶煉,目的就是出讓部分礦產的利益,來學取大唐的開采、冶煉技術。大唐是礦業技術強國,非核心的開采技術可以考慮提供給烏古斯,但核心的冶煉技術必須保密,不能外泄。

至於能量晶石礦,是蘊有能量而名之,因外觀透明或半透明而稱為晶石。雖然其中蘊有的能量石遠遠不能和遠古、上古時期的靈石相比,但靈脈在上古末期就已經枯竭了,如今哪還有靈脈礦呢?燕周帝國北部已經開采出綠柱晶石礦、日光榴石晶礦、螢光晶石礦等,雖然不是大型礦,還是讓大唐心動的:蚊子再小也是肉啊,何況這幾個晶礦並不算小。可烏古斯也不是傻的,怎麼會讓大唐啃一口能量礦?

政事堂的意見是:大唐用烏古斯需要的礦石交換。

不過一般的礦石肯定打動不了烏古斯,稀有礦大唐也不想給,因為目前開采的量少,有些礦石倒是富產,也貴重,但那是因為大唐的應用,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技術,這些礦石在他們眼中就不值錢,大唐當然不會將秘密泄出去,那就等於提醒其他國家研究這些礦石。

具體用什麼交易,政事堂提出由帝國科研院和皇家術研院一起確定。

帝國科研院是皇帝直屬,皇家術研院更是屬於皇室,政事堂隻能提建議而不能召詢他們。

李毓禎沉思了一會,便讓內侍傳召帝國科研院的鐘院士和皇家術研院的武院士。

她暫時擱下這本奏章,拿起左手邊的奏章繼續批閱。

便看到一本靖安司遞進的奏章,是監察征北軍的靖安都尉呈報的燕周情況,包括軍中情況和占領區情況。這些征北軍帥司都有稟報,靖安司負有暗中監察的責任,以及征北軍帥司認為不重要沒有稟報的事,靖安都尉也會加以甄彆後,進行稟報。

這本奏章裡就有一條,大約是征北帥司認為不需要稟報的“小事”——

征北軍西路軍武騎上將軍蕭琰與烏古斯汗國星辰殿公主寔樓宸(慕容絕)切磋,蕭上將敗,重傷。

李毓禎的眸光停在這行字上,深幽,冷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