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都尉為何會稟報此事呢?因為征北大軍出發前,靖安將軍給了他一份名單――上麵都是需要重點監察關注的人:蕭琰、慕容絕就列於其上。
軍中的武道宗師切磋是很常見的事,雖然蕭琰和慕容絕的身份都令人關注,但也沒有重要到讓征北帥司寫入上呈皇帝的奏章中,沒死人就不是大事。
李毓禎冷冷看了一陣,提筆批了個“閱”,表示已讀,便將奏章合了,撂到右邊的章堆上reads;。
擱了朱筆,她拿起右手邊的金龍蓋盅,掀開喝了兩口,牙齒嚓一聲,將一片核桃仁碾碎,冷著眉咽下去,眼眸看不出苦痛,卻是如刃般鋒利寒涼。
她心裡冷笑一聲。
重傷……隻是重傷啊。
揍死都活該!
蕭琰若在長安,她會將她往死裡揍!
李毓禎喝一口茶,又嚓一聲,將顆金絲蜜棗仁碾碎。
侍立在角落的連誠又往角落裡縮了縮。
殿下,最近都好恐怖。
李毓禎將茶裡的八寶都一顆顆的咬了,抬手將茶湯喝儘。
可惜,再甜的茶也解不了心中的苦。
忽然,“丁丁當――”
一道歡快的音樂,自鳴鐘的小鳥歡快的從鐘頂跳了出來,一邊快活的轉圈,一邊清脆的叫道:“聖人,巳正了!聖人,十點鐘了!丁丁當――”伴隨著音樂聲,鳥兒被彈簧往回拉,卻撲棱著翅膀,一副依依不舍樣,掙紮著叫道,“殿下萬福金安――”安字疊聲回音無數。
連誠麵無表情,聽了看了多次,還是好想笑怎麼辦。
李毓禎的眉抽了抽,抬手揉了下額。
這隻鐘……真是太活潑了。
去年三月帝國技研院進獻了這隻新型的機械時鐘,用遊絲擺輪替代了鐘擺,比起擺鐘在技術上又進一步,最重要的是能在移動中走時準確,可以隨身攜帶了――這很重要,尤其對軍隊和航海來說。皇家術研院又給進獻的禦鐘刻了符紋,給它加上語音報時,鳥音儀態都是很端重的。但就在一個月前,陛下召進術研院的符師,表達了小小的一點“指導”意見。然後研院重新送回來的鐘就變成了這樣子……活蹦亂跳。皇後還專門過來,聽了這“萬福金安安安”,笑得不得了,直說聖人改得好。李毓禎很想將這鳥鐘扔出去,但……父母愛重啊。
想起父親的心意,李毓禎覺得心裡的苦痛又不那麼痛了。
一切都會過去。
便如師尊說的,人生的道路上總會伴隨歡與痛。
這些痛,也是她的一部分。
連誠將茶盞換了下去,須臾,上了新茶。
李毓禎已經在看下一本奏章。
這是帝國科研院呈的一份報告,封皮上戳著“機密”印,以符紋封本,由符紋師設定為李毓禎的神念才能解開,裡麵是電能研究署稟報的最新研究理論。
電能研究是帝國科研院能量研究課署之一,成立課題已有七十年,但和元素能量、太陽能、恒星能量三大課題相比,還屬於新課題,當初是元素能量發展出的偏支――研究雷電能量立下的課題,不過電能的研究速度卻是比前麵三個課題快,研究出陰陽電能,又研究出電池,以及反複充能的電能石,最新理論是電磁感應,並據此理論造出了發電機,目前正在研究水力發電的可能性。李毓禎翻開時就在想,莫非是這個研究取得了成果?若真如此,那可是好事。
但這份奏章稟的卻是電能領域衍生出的研究項――電磁波。
李毓禎頓時有種以為是西瓜卻撿了顆芝麻的感覺。
這份報告說的是電磁波通訊研究取得的進展reads;。
通訊也是一個重大的課目,“電波”當然不是芝麻,隻不過帝國科研院成立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能量、動力和新材料,瞄準的高端是星艦和宇宙航行,其他方麵的研究就是偏支了。
但這個“偏支”也是相對而言,事實上,這些被院士們稱為“研究過程中必然和偶然的發現”對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所以李毓禎沒有失望,反而有相當的興趣。
“儘量用科技替代中低端術法”,這是高宗定下的道路。
她以神識瀏覽,很快將四十多頁的奏章看完。雖然裡麵有很多專業的科學術語,但李毓禎不需要去理解這些術語的意思,貫通全文,就能明白主旨。顯然做報告的院士很清楚她的能力,若是寫給皇帝看,就沒有這麼複雜了,而是要頭痛如何以簡單的語言說明這些複雜理論。
但對已經踏入法則大門的宗師來說,電波的理論是簡單的,跟武者的傳音入秘一樣,都是利用空氣振動傳音,隻是振動的波長不一樣。但空氣振動傳音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容易被捕捉。所以宗師以神識傳音是用精神力振蕩,這是比空氣振動更高的法則。李毓禎心忖,這種電波通訊必定有容易泄秘的缺陷。
不過,大眾通訊,譬如官告這種,守密程度不需要高,如果真能研究出可媲美聲速的通訊,那就是一大跨越式的進步了。至少,可以取代現在這種落後的通訊方式。李毓禎是無比懷念術法時代的通訊,千裡傳音符速度快不說,專以個人神識啟讀,保密度高啊。
但現在哪裡去找蘊含靈能的靈莎草作符紙、妖獸血作符墨呢?以如今的符紙符墨,畫出的傳音符最多飛出三四十裡就要跌地,多在短距離的緊急通訊時用。像帝國疆域這麼廣闊,十萬裡傳訊,最快的通訊方式就是空間傳訊陣,但啟動一次燒掉的能量讓人肉痛,大唐再富也經不起月月啟動,都是重要緊急的“全國通告”才用,譬如之前宣戰燕周發行戰爭債券的通告。
李毓禎拿起八寶茶喝了兩口,放下茶盞伸欠了一下,心中思考著這個研究的價值。關鍵是通訊速度和成本,如果能取代遠距離的飛鷹載符紋通訊,那就很值得投入了。
思忖一陣,她提筆在奏章後落下一字:“可。”同意了他們的經費申請。
術研、科研,都是吃銀的大戶。
還是銀子砸進去,好多年都聽不見一聲響的。
所幸“兩院”到她這裡,已經建立一百七十多年了,想想高宗建立兩院的時候,那才是“一窮二白”,扔銀子聽不到響兒,三大基礎學科也隻有數學有了初步的係統,物理學和化學都還是零散的,哪像現在呢,每個基礎學科都細分出七八個學科了,還不提衍生的。真是前人栽樹後人摘果呀……李毓禎這麼一想,又覺得心中的苦痛少了些。
人痛苦的時候就是要比較。
李毓禎苦笑了下。
她還是沒放下啊……
她起身下了坐榻,走了幾步,穿了木屐,去廊上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