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猗在蘭芷院住了一晚。
次日便上午離開沈府,去長樂坊的公主府,遞帖拜見“長樂嘉慶公主”。
門房入拜帖後,府中主管很快出現在待客廳房,行禮後歉然說道:“家主外出,遊曆未歸。”
“清猗來得不巧,以後有幸入京,再上府拜見貴主人。”沈清猗含笑留下禮物離去。
主管謙敬有禮的送出側門,再送到坊府門,一直目送馬車遠去,眼中才露出思索,心道:沈至元果然上門拜見,竟被主子料中了。不由得尋思,這是道門的意思,還是至元道師的私人拜見?……哎,真是想不透啊。主管心裡搖搖頭,回府便將此事記入稟事錄中,待主子回來一度彙報。
四輪馬車內沈清猗倚著坐靠,神色清淡,並沒有拜見不遇的失望之色。
她早就知道李翊浵不在京中,以這位公主的七竅玲瓏心,豈會不知道蕭琰在道門和她定情?故去年八月過了中秋便立時走人。
但即使知道這位殿下不在府中,她到了長安也應該上門拜見,這是表達尊敬的態度,也是代蕭琰儘孝道。
回到北城普寧坊無量觀,翌日上午,又遣道侍去永興坊蕭府,遞上拜帖和禮物。
上門拜見就不必了。
她和蕭琰的關係還沒有公開,她向蕭頌表達禮敬的態度就可,上門拜見就過度了。
要敬,但不能上趕著親近。
進退有度,才能謀。
沈清猗並不著急,和蕭琰定情後她的心就很靜,不再焦慮、急迫,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梁國公接受她,此時她“不作為”才是對的,即使三四年她都等得起。
她和蕭琰有一生的時間,忍得一時的分離,才能有長久的不離。
從雲山下來時她步履輕鬆,和裴立之的相見是愉快的。去年接到父親的信函後,她就對那幾個世家提出的議親人選進行了一番了解,裴立之自是重中之重。此番相見,比她預期的結果更好。能夠友善的解決這樁事,那是最好的。雖然她無懼裴氏,但能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
林間鳥鳴清脆,樹上一對翠鳥啾啾,宛如鶯歌婉轉,沈清猗抬頭看去,見交頸啄羽的親熱,唇邊不由泛起微笑,右手下意識撫上約指,抬眸又望向雲端,神魂便飛遠了去reads;。
縱然心靜,還是會思念。
也還是會,嫉妒。
你若再被慕容絕占便宜……
沈清猗心裡冷哼一聲,眸中的思念也變得冷冽。
之前寫回的信裡一句都沒提慕容絕,其中沒鬼才怪了。
蕭琰這是在隱瞞。
隱瞞就是有問題。
沈清猗心裡泛惱又泛酸。
但比起這點子酸意,她更擔心蕭琰是不是被慕容絕給揍了。
修煉絕情道的,都是瘋子。
沈清猗想著就氣得咬牙。
做彆人的磨劍石,磨利了彆人的劍,受傷的都是你!
她辛辛苦苦的鑽研療傷藥都是為了誰!
這人卻一點不愛惜自己。
足下一重,道履踩在石徑上的一截枯枝上,“嚓!”的一聲折斷。
身後的道侍一個激靈,隻覺一縷寒氣襲人,瞬間手已握上劍柄。
片晌,默默的看了眼前方,又默默的將手放下。
……道師心情又不好了?
***
從雲山上下來,沈清猗又去了終南山。
三天後才回城,因這日中秋,她回沈府過了中秋節,次日才又出府,去拜訪了幾位長輩,時間便到了交流會召開的日子。
就在七八月期間,出席會議的醫者藥師都已陸續趕到京城,有的距離遙遠的,譬如隔了一個大洋的,大半年前就出行了。到八月時,各地有實力的醫藥堂號和大藥商,也都彙聚到京城裡——這是行業交流大會,也是新方新藥發布大會,還可能會出新標準,做這一行的誰不想最先掌握消息呢?做生意就怕比彆人慢,誰能及時得到消息,誰就能獲得利益,再者,這麼多醫藥名師彙聚京城,倘能挖個牆角勾搭一兩個,那可不就是更大的利益了?
中秋之後八月十九日,全國醫藥學研討交流會在帝國醫學院開幕,這是直接受太醫署管轄的大唐最高醫學學府。會議地點在天字報告廳,四百多名醫藥名師濟濟一堂。最遠的有來自大東洲的鷹羽蒂安族巫咒醫,也有來自南大洋金南洲的莫利安族巫祝醫,也有來自安南都護府的山越醫,還有嶺南西道的巫蠱醫,也有來自安藏都護府、今屆新加入的蕃醫……這些非主流醫道雖然比不上中原正統醫道的博大精深,但也各有特色,各有絕活,是有益的補充。報告廳中服色繽紛,膚色和發色也是各異,但年齡都一致的偏大:絕大多數醫者都在五十開外,四十成為名醫的比較少——無論哪個流派的醫者,都要靠病例累積經驗,年紀輕輕的不可能成名。相對而言藥師的整體年齡要年輕一些,畢竟炮製藥材的經驗比臨床病例容易累積,三十多歲就成名的藥師不少見。但是,三十歲以下的,報告廳中絕無僅有的隻有一位,引起了眾人注目。
沈清猗容貌的年輕令人驚詫——但她的道袍已經表明了她的身份。
眾人立刻翻閱大會給的出席人員名單……找到了!
然後,了然……又驚愕reads;。
提起孫藥王的弟子,哪個不知道啊?
難怪這麼年輕。
但是:道門竟然派出一位丹師參會?
這是藥殿突然放下高端的架子了?十個有九個都不信;
那是有讓藥殿都驚動的議題?
一時間猜測紛紛。
直到報告廳內“當”的一聲鐘響,才肅靜下來。
太醫令皇甫安存步上主持台,一身官服平整,沒有一絲皺褶,舉止端莊嚴肅,完全看不出平時不拘小節,簡短的致了開幕詞,就宣布進入大會第一項主題。
主持台下架著笨重的投影機,有五尺高,兩名典學開機,放上畫片,台子上垂下的寬幅幕布上就出現了文字投影:種痘術可推廣成果。
“呀”的一聲,廳內響起聲浪。
大家神色又驚又疑。
毫無疑問,痘瘡是令醫家最頭痛的瘟疫,因為傳染最是無聲無息,再怎麼防備,都會有孩子突然出痘,而一旦出痘就無藥可治,隻能硬挺過去,孩童夭折尤多。
後來太醫署研究出了人痘術,就是從患者身上提取痘疥粉,種入健康者的體內,活下來的就終生不會感染,但種痘的危險性很大,一半生、一半死,隻能在瘟疫發生地對還未染痘的進行種痘預防,不敢在全國推廣,每年還是有孩童死於痘瘡。……現在,這個種痘術可以推廣了?
難道有法子消除痘的毒性?
嘩聲出口後便消失,因為沒有人能分心。
報告很詳儘,畫片一張一張的投放,坐在這廳中的都是精英,不需要講解,就能分析它的可行性,看到後麵,大家的神情漸漸激動起來。
報告最後一頁,是新痘術研究者的名單。
人們發出驚訝聲,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難怪了……
原來這是道門藥殿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