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含量與生物的運動能力息息相關,這樣暴跌所帶來的影響,是生物運動能力普遍開始下降。
這可就要了許多玩家的老命,他們正需要通過高機動性,來讓自己的物種逃脫大滅絕重災區,結果這時候你給他們來這手。
而隨著大量生物在滅絕中死去,他們的遺骸成為各種厭氧細菌的溫床,肆意消耗海水中本來就不多的溶解氧,於是海水缺氧成為了普遍現象。
這種溶解氧幾乎耗儘的水層,被地理學家稱之為“最小含氧帶”,就如玄幻小說中的禁區一般,真的成為這個世界的生命禁區。
然而更可怕的是在真實世界中,“最小含氧帶”會因為水流和密度在海水中不斷移動,給不幸陷入其中的生物帶來死亡。
當越來越多的生物死於其中,“最小含氧帶”的麵積就會如滾雪球般,借助亡者的屍骸越變越大。
其實在“二疊紀大滅絕”之前,遊戲中不是沒有出現過“最小含氧帶”,論壇上有個經典戰例,就是玩家借助“最小含氧帶”,以弱勝強擊敗了自己的敵人。
但“二疊紀大滅絕”期間的“最小含氧帶”,麵積達到了一個讓人感到十分恐怖的程度,幾乎將整個淺海地帶都給覆蓋。
說實話“最小含氧帶”對玩家的傷害不是最大,畢竟玩家走獵食路線基本都有一副好腳板,見到“最小含氧帶”靠近早就撒丫子逃跑了。
可剛剛已經向諸位介紹過,氧氣含量下降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物種的運動能力一同拉胯,這進一步降低生物的逃跑效率。
而且像珊瑚和海百合這類濾食生物,基本沒有移動能力意味著其無法逃跑,導致因為“最小含氧帶”損失慘重。
因此在“二疊紀大滅絕”後整整八百萬年中,由珊瑚、海百合等組成的生物岩化學記錄基本消失。
但這些生物對生態圈又非常重要,他們開始大麵積走向滅絕,進一步觸發整個生態圈的崩潰。
上述這些場景已經很可怕了,可其並不是“二疊紀大滅絕”的全部,要知道地幔湧出導致的超級火山大噴發,不是和往常所見的火山一樣噴幾個月就沒了。
也不是噴個幾天乃至幾月,“二疊紀大滅絕”中這次火山噴發,是一口氣噴了整整二十多萬年。
即便在火山噴發結束之後,整個大氣層依舊籠罩著無法沉降的火山灰,直接將太陽照射的陽光給遮蔽,導致地球陷入長達四十多萬年的永夜。
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中,不管原先是不是夜行性,都得開始退化視力適應在黑暗中的生存,直到永夜結束以後才開始緩慢恢複。
可以說如果有人穿越到這個時代,從外太空眺望地球的話,會發現乍一看這裡和金星的區彆不是很大。
這就是恐怖的“二疊紀大滅絕”,也因此海洋生物比陸地生物還慘,陸地生態係統隻完蛋了75%,海洋96%的生物在這次滅絕中被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