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寒是儘量安排周到,讓三人滿意。
霎時間,胡毋輔之三人見了美酒眼睛直冒光,用酒爵酒樽啥的都不過癮,狂態畢露地叫囂隻將海碗拿來篩酒。
不得已,幾人麵前都換了大碗,首先各自幾碗酒下肚,也覺早已與石寒沒有了剛開始那許多生分。
石寒一邊舉樽敬酒假喝,一邊又漫不經心的問道:“不知胡毋尚書郎官原本一路上京的,為何突然轉道來了河北,並且途經下官治地停留下來?”
胡毋輔之幾碗老酒下肚,話語也坦然起來:“說來不怕石縣令你笑話,我們兄弟也是先來鄴城探探成都王殿下的口風,看他對趙王殿下在朝中掌權當政有沒有異議和不滿。”
“轉道河北拜望成都王?”石寒驚呼。
“本官覺得京城波詭雲譎,危機四伏,朝局大事還是要多跟風站隊,免得但凡一個不好,一失足成千古恨。”
“原來如此,三位先生真是有心了。”石寒隻得連連附和稱讚。
三個嗜酒如命,疏狂成性的酒徒,說真的,石寒打心眼裡很看不起他們。
當下不過是逢場作戲,必要的應酬。
“三位先生好喝酒,性豪邁,氣度豁達恢宏,對人重情重義,遇事勇敢果斷……令下官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石寒佯裝豪放,向麵前三個酒鬼舉碗相邀:“來來來……我再敬各位先生一碗。”
眼前三人雖都是名士,什麼“江佐八達”,“兗州八伯”。
但是古代那社會多有不實,不過是那些掌控社會輿論的文人士子們之間互相紮堆追捧,結社結黨互吹。
比喻三國時期就有許劭、許靖兄弟成立的“月旦評”,成為了品評當時人物的輿論權威。
這項活動在汝南一帶蔚然成風,參與者眾多,影響也非常巨大。
連曹操和袁紹這些大佬都要賴其品評,一舉成名,更借機政治投機。
後來,月旦評便逐漸成為名士們品評人物的代名詞。
到魏晉時期尤為嚴重,清議成了這些偽君子攫取名利,撈取政治好處的資本。
於是就有許多文人士族投機鑽營,為了擠身仕途,專門結黨結社一起品評互吹,以此不斷抬高自己的身價。
比喻石崇的“金穀二十四友”就是這其中最大的典型代表,其餘還有像胡毋輔之的什麼“江佐八達”,“兗州八伯”等等。
多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
最後導致權門勢家聯合起來把持人物風評,察舉的結果是任人唯親、唯財、唯勢,使得流弊百出,令察舉製度的根本缺陷暴露無遺。
門閥世家是察舉製發展最為嚴重的弊端,他們侵蝕國家和民間權力和利益。
到了魏晉已經達到了流弊令人發指,無以複加的鼎盛地步。
聽到石寒的誇讚,胡毋輔之三人豪放地舉起海碗,一飲而儘。
又連連故作謙遜,謊稱不敢:“些許微名,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胡毋輔之放下酒碗後,抬頭望向石寒又問道:“本官一路北上,今日方至貴縣,卻聽到滿街傳聞,你們原縣令阮孚昨晚被貴地一夥流寇匪徒夜半襲破縣衙劫去了,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