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之成,自兒童起。
大梁讀書之風極盛,很是推崇“神童”。
喬仲常得了主意,興衝衝去尋老爺子商量事宜,以為能得老爺子誇讚,未料兜頭一盆冷水。
“不成。”事關小孫子的讀書大事,氣得老爺子畫筆都撂下了,他道,“‘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縱使時為再天才,眼下他也隻是個孩子,沒到淬煉的時候……人生一世,幼年十數載而已,是功成名就為重,還是幼稚良心為貴?”
老爺子擔心早早踏入功名場,會磨儘了孫兒的靈性。
老太太站在兩人當中“勸架”,附和道:“老二,你爹說得對,小安年紀小……他夜裡還要抱著狗睡呢,科考的事急不來。”
喬仲常曉得“喬老倔”的名頭從何而來,當下隻端端站著聽訓。
“你莫不是官癮上身魂迷眼亂了?時為可不是你,他聰穎好學,卻非專為當官。”老爺子說著氣話,“時為雖非你的親骨肉,好歹親養了幾年,你不能這般待他。”
他撇了撇嘴,坐於椅上宛若鐵疙瘩,說不動也說不得。
沉默了片刻。
喬仲常開口了:“兒子正是拿他當親生的,才會為他這般打算,獨父親一人會為他深謀遠慮,兒子就不會嗎?父親隻聽了‘童子舉’,隻想到了娃娃官,卻忽略了,參加童子舉也可搏一個入太學的機會。”
為了說服父親,喬仲常打好了腹稿,一一說來:“山兒上回解試考取了兩百一十七名,想來要考入國子監不難,再過一年半載,川兒亦可下場試試深淺。屆時兩位兄長皆入了國子監,難不成留時為一人在封丘讀書嗎?”
“父親學問深是不假,可也抵不過國子監,學問之眾,不在一人……父親何不早些鬆手,讓時為進國子監試試?今年解試改考大義,足以料得往後要揣摩出題者的心意,這世上,還有何處堪比國子監,能日日與考官研幾探賾呢?”
“至於父親所擔心的‘幼稚良心’……”喬仲常透露消息道,“兒子借了他人之東風,隻待三年任期滿,極有望調職東京城……父親到時可以常常去接時為回家,保他的幼稚良心。”
老太太兩難,左看右看:“喬老頭,我怎覺得老二說得也有道理……”
老爺子起身踱步。
喬仲常知道他動搖了,跟著父親的步子,加緊遊說道:“兒子真隻是為了讓時為有個讀書的好去處,入了國子監,或一步步升三舍,或年歲大些,出來參加科考,日後的事,皆由他自己的本事和主意。”
實際上,讓老爺子動搖的是——他希望三個孫子能在一處用功。
“此事,還需問問其真的意思。”老爺子讓步了。
“兒子省得,會好好同她商兌。”
……
喬仲常不知道的是——
竹簾半垂,燭火芯青。
夜裡,老爺子把喬時為叫到房內,問:“時為,你背了幾部經了?”
喬時為不明所以,如實道:“九經皆已入心。”
趁著小孩子記性好,喬時為這幾年下功夫把該背的都背了。
日日晨起臥遲,他也是吃了些苦頭的。
“不不不。”老爺子直搖頭,叮囑道,“你隻背了兩部小經,會對些對子,尚不會寫詩。”
“為何?”
老爺子解釋,喬時為這才知曉自己要“闖”童子舉了。
“你若是背多了,可是要被抓去陪公爵子弟乃至皇子讀書的。”
意思是,讓喬時為考到覆試,拿到入學資格就夠了,無需更進一步到殿前。
喬時為深以為然,去當伴讀,他豈還有時間陪橘子玩?
近來,橘子銜接木碟子愈發花樣多了。
“記住記住,多收著些,使一兩分功力就夠了。”老爺子再次叮囑。
喬時為心裡默念“收著些、收著些……”
這意味著他可以閒逸過個年,無需專程準備甚麼。
……
……
臘月天寒,沒什麼好去處,這日,喬時為跟著三哥去書局逛逛。
三哥將滿十四,這兩年如竹拔節般,一下子長高了許多。
一副寬袖隨風起,那股儒雅氣質端顯。
於是屢獲芳心,惹得喬時為頻頻成為話頭,被那點了紅蔻的纖指揪臉蛋:“喬三郎,原來你家有這樣討人喜的團子。”
喬時為氣不過,逃離兄長五步之遠,自己到處翻翻看看,正巧遇見了霜枝表姐。
白霜枝讀書時,仍那是那樣癡癡的,一雙杏眼明眸慢眨眼,雙指拾頁細品讀,久久不肯翻過去。
往來的客人不小心撞了她,她也隻是晃晃身,眼神不曾挪離書卷。
讀書可養氣,白霜枝的這副神態,著實為她添了幾分“柔雅於外,才情於內” 的氣質。
喬時為不想打攪她,可又覺得轉身躲開不妥,遂上前招呼道:“表姐在看甚麼書?”
白霜枝半晌才察覺,抬眼“啊?”了一聲,訕訕道:“原來是時為表弟,怪我讀得太入迷了。”
她略彎身,叫喬時為看看她手裡的書——密密麻麻的小楷字布滿整張紙。
是本消遣用的雜書。
“上回我說手上閒著,想寫些小記消磨時日,你說寫都寫了,不若寫些故事雜說,更能討人一樂,我覺得甚是有理……隻是真開始後,才發現磨墨半日一字不提,縱然寫了幾段,也是拗口難懂。”白霜枝直白白地說道。
繼續言:“趁著這幾日得閒,索性來看看他人是如何下筆的,討些編故事的路數……這一讀,就忘了時辰。”
戲曲小說的興起與印刷行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在大梁朝,得益於書局遍布各個州縣,書生杜撰的故事奇遇不再局限於茶樓酒肆說書先生的嘴下,或是戲曲台上你吟我唱,而開始被人印訂成冊售賣。
字裡行間的你儂我儂、尋常百姓家,引人遐想。
喬時為不經意的一嘴,竟被白霜枝記下了。
也好,若是寫出來了,不管賣給戲台、說書,還是書局,都是個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