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VIP】(1 / 2)

喬時為一直被蒙在鼓裡,從藏書閣借來《廣韻韻略》,苦學了一陣,對著官韻練句子。

直到某日休沐,他在家中看到三哥的課業,疑惑問道:“三哥,教諭給你們留課業,為何隻出題作賦,而不限定韻腳?”

喬見山應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外舍生先學寫駢作賦,駢四儷六融會貫通後,升入內舍才限定韻腳。”

“啊?”

喬時為再一翻,發現外舍生作詩也隻寫兩聯四句,而非四聯八句、六聯六韻。

他這才猜到自己做的是什麼卷子。

喬時為正想去找黑臉老兒“討個說法”,趙祭酒卻先找了他。

這日,趙祭酒將喬時為喚入衙房,問他:“小子,入國子監以前,你的詩賦學問師從何人?”

“學生是跟祖父學的。”喬時為應道。

隨後,兩人一問一答,趙祭酒大致掌握了情況,感慨道:“你祖父是大雅之人,你又得了他真傳,無怪頭一回拔鞘出劍,便顯光芒。”

若沒些底子,答不出那份卷子。

“大雅之士多講究詩意自來,不推崇刻意求取……不過,這用到科考比試上,難免會言不合、行不通。”趙祭酒問喬時為,“老兒我是從小門小戶一步步考升入官的,又在國子監待了不少年頭,科考一道有些經驗之談,你學不學?”

又言:“考場不同平日,才華用不對地方,便算不得才華,再往後,官場不同考場,會寫幾篇文章不算什麼……這些,都是你要學的。”

喬時為二話不說,端起趙祭酒案上的瓷盅,立馬磕頭行拜師禮。

日日飲茶所用,瓷盅結了厚厚一層茶色。

師傅不明弟子濁,不管哪朝哪代,有幸能遇上一明師領路,都是莫大機緣。

“你小子倒是機靈。”趙祭酒笑道,“不過……豈有以我之茶水敬我為師的道理?你我之間,日後還是以‘大人小子’相稱罷。”

話雖如此,卻接過瓷盅,將濃茶一飲而儘。

……

事後第一日,趙祭酒給了喬時為一份《貢舉令》,俗稱考官手冊,講的是考官如何評卷的。

裡頭列舉了考生常犯的“不考”和“點”、“抹”。

譬如說,文中犯名諱、句子無文理,或者答題前不寫“謹對”、“奉試”,漏寫題目……這些明顯錯誤稱為“犯不考”,直接落卷。

紋理叢雜、用錯字、詩賦讀起來枯燥無味、字數不夠、小賦入題太慢……稱為“犯抹”。

寫錯字、少寫了一字這樣的小錯誤,則稱為“犯點”。

三點當一抹,一抹降一等,三抹即落卷。

然考生如海,隻取當中幾勺,故實際執行時,往往更嚴格,多數時候考卷一抹便與功名無緣了。

“小子,仔細記好了,考場是公務場,可不是什麼賽馬場,沒得伯樂去端詳你究竟是不是千裡馬,凡有紕漏者必落無疑。”趙祭酒說道,“往後你若是因為小紕漏被落卷了,可彆賴我笑話你。”

過了幾日,趙祭酒又托兒子給喬時為送來《集韻·韻例》《續金針詩格》《玉篇》,還有省試詩集,叫他先讀先練。

待趙祭酒忙完公務,閒下來時,再喚他過來,問道:“讀了這幾本書,帖詩題有何感想?”

喬時為有些不太確定,試探問道:“學生以為,考場帖詩多是奉承之作?”

趙祭酒一愕:“本官發現你小子是真敢說。”

“祭酒大人又不是外人。”

趙祭酒點點頭,道:“你說得沒錯,科考帖詩,要麼詩頌‘紬繹帝心勤’,要麼道一句‘誌士憂君切,還將筆效忠’立臣節……考卷不承赤子心,考場並非叫你以詩明誌的地方。”

神色略有無奈。

又語重心長道:“官家修的通省大道叫‘官道’,要走官道須先過驛站、守驛站的規矩,科考亦是如此……時為,你能想明白嗎?”

“小子明白。”喬時為心間豁然雲開,尋到了些許答案。

他很想知道,趙祭酒到底是如何練就這身本領的,單單通過他寫的一份卷子,就能看透他近來的心境。

筆下要守科考的規矩,心裡要守自己的規矩,喬時為正在苦尋當中平衡點。

隨後的日子裡,趙祭酒無閒日日指導喬時為,但送書是沒斷過的。

有時給他送些“材料書籍”,譬如《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古今源流至論》等。

有時又教他些答題技巧,譬如《筆院時文錄》《崇古文訣》等。

不知不覺間,祖父教他的“詩意”,竟與趙祭酒教的“技巧” 漸漸融合為一體,喬時為再讀解試、省試真題時,再不是無所適從。

沒真本事,再多的技巧也是做花活。

沒技巧,話不對口,滿腹才華隻怕無處可施。

……

……

讀書的日子過得飛快,臨近年節,東京城各條市街開始熱鬨起來。

這日散學時,天已昏暗,喬時為走過燈火通明的鬨市,穿過一段小巷,看到了等待他的燈火——遠時微微如星輝,近時皎皎如明月。

不管何時,回家的路,天上月一輪,簷下燈一盞,足矣。

漸步漸近,從外頭聽到父親的聲音:“橘子……你去哪?”

白其真解釋:“是小安回來了。”

隻見橘子推門一躍而出,朝喬時為撲來。

日日如此。

喬時為才想起來,父親這幾日要到戶部點對賬簿,忙完公務後,再順帶接他們回去過年。

看到喬時為回來,喬仲常從懷裡取出一封信,遞給他,笑道:“小川想你們想得要緊,我說忙完幾日就回去過年了,不差這幾日,他非要我給你帶上這封信。”

白其真一邊端菜上桌,一邊搭話道:“打小一塊長大的兄弟,第一回這麼久不見麵,能不心心念念嗎?”

喬時為吹燃火引,多點了一盞燈,拆開信詳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