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
明以前以竹為弓,以繩為弦,彈力不夠,明朝開始以木為弓,以蠟絲為弦,增強了彈弓的力量與彈性。
這類彈弓““長五尺許,上圓而銳,下方而闊,弦粗如五股線,置弓花衣中,以槌擊弦作響,則驚而騰起,散若雪,輕如煙”,這在典籍中有圖紙,有記錄,這一點可以安排人準備了。
紡。
宋元時已經有一種三錠腳踏紡車,可用來紡絲、麻。隻不過這種三錠腳踏紡車不適合紡棉紗,很容易崩斷,而單錠紡車紡棉,其效率十分低下,要三四個人拚命紡紗,才供得上一架織布機的需要,顯然無法跟得上供應。
好在黃道婆革新了技術,打造了三錠腳踏棉紡車,這類紡車不是什麼秘密,江南百姓之家有的不在少數,按照樣式打造便是了。
織。
這一點更不需要操心,直接搬百姓家的,或按百姓家的打造便可。
全工藝鏈徹底打通,剩下的便是流水線的設計與空間的安排,哪裡設計原材料倉庫,哪裡設計成品倉庫,如何高效率對接,如何節省中間環節的時間浪費,形成一條線的作業,扞、彈、紡、織各自安排多少人才能穩定供上織造,這些都需要顧正臣一一計算,一一推演,並與孫娘等人商議其中問題……
孫娘看著意氣風發的顧正臣,說出了最大的擔憂:“太爺,你說的事咱都沒問題,隻是縣衙一口氣征用一千婦人做工,可是從未有過之事,縣衙能不能如期支給工錢,這恐怕才是眾人最擔憂之事……”
顧正臣自信地說:“錢糧的事你們不必擔憂,縣衙征用幾千民夫服徭役兩三個月尚能應對,沒道理征用一千婦人做工卻給不出錢糧。”
孫娘很想說,縣衙給得起,都是因為縣衙給得太少,大部分都被胥吏吃掉了。
顧正臣看著孫娘的神情,了解她的心思,沒錯,那部分是被縣衙胥吏都吃掉了,既然吃掉了縣衙還沒“赤字”,那不就說明縣衙能支撐起那麼多人做工?
彆管這些錢糧最終進入了誰的口袋,關鍵是能支撐得住,這就足夠了。
“放心吧,這一次案件中籍沒所得很大,縣衙會截留一部分,專供紡織之事。”
顧正臣給了孫娘一個定心丸。
孫娘更有些惶恐:“太爺,你可是個好官,不敢犯錯,大家都盼著跟著你過上好日子呢。”
籍沒抄家,這所得自然悉數歸朝廷所有,你就算是截留,也是偷偷的,悄悄的,怎麼能說出來……
顧正臣不以為然,不能事都是自己乾,好處都是老朱家得,截留個五分之一,三分之一的,老朱應該不會有太大意見吧,畢竟這些錢,最終還是要還給百姓,又不是中飽私囊……
——
弟弟走了,治喪期間,請假一日至兩日,謝謝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