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不是日心說,也不是地心說,而是皇帝說。
圍繞著皇帝轉,才是最大的正確,佛、道也不例外。
麵對朝廷禁令文書,佛門選擇了“出世”修行,僧人開始走出天界寺,修路、修橋、醫民……而道門卻選擇了斷臂求生,削減道觀與道徒。
不過道門的這種“斷臂求生”在顧正臣看來就是舍卒保帥,這種方式雖然看似有效,放低了姿態,卻沒有贏得民心,這也就導致道門在洪武時期,長期被佛門壓製。
張希婉回來了,與顧正臣忙碌著準備元旦事宜。
古代元旦,指的是春節。
元旦需要做的事有很多,比如接神祀神、祭祖、拜年、寫桃符、畫門神、準備鞭炮、點天燈等等。正月初四還需要接灶、拜墓等等。
考慮到嶽父張和一個人待在家裡沒事乾,顧正臣索性就去請張和來家裡喝頓酒,等張和喝得高興想回家時,已經找不到家了……
畢竟是租來的小院,顧正臣直接給人退了,張和的一大堆書還有一乾物件,也被姚鎮、張培等人運到了縣男府中。
那麼大一個院子,多少房間都空著呢,多一個人不算啥。
張和說什麼都不願意,可拗不過張希婉的挽留。
顧母在一旁勸說:“我們是一家人,住在家中有何不可,聽說太子還住過常家,你怎麼就不能住顧家,莫不是瞧不起縣男府?”
張和無奈,隻好住了下來,不過這個人有些固執,沒有住在後院,而是堅持留在了東廂房,挨著沐春、沐晟的房間。
住進來就好,看看張希婉開心,顧正臣就知足了。
元旦需要吃扁食,也就是餃子。
吃餃子的習俗已經有很多年了,具體什麼朝代不好說,但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是在明代。
除夕日,顧母放了丫鬟假,顧誠、孫十八也各自陪著自家人。考慮到府裡安全,顧正臣將張培、姚鎮的家人都喊到府中住下。
灶房。
張和坐立不安,有些不知所措。顧母穿戴著圍裙和麵。
張希婉是個上進的,站在顧母身旁學習,加點麵,加點水,加點麵,加點水……
“這盆怎麼自己變小了?”
張希婉抬著手,委屈不已。
顧青青咯咯笑出聲來,劉倩兒也忍著笑摘芹菜葉子,這個時候顧正臣是不說話的,手起刀落,剁肉餡就是了……
顧母很是寵溺張希婉,拿走一大塊麵之後,幫著張希婉揉抓幾次,笑道:“你看,盆又自己變大了。”
張希婉深以為然,這是個好盆。
張和認為君子應該遠庖廚,想讓顧正臣去外麵看看書,實在不行睡個懶覺也行,待在灶房算什麼君子。
顧正臣根本不信這一套,君子不君子,不能用庖廚不庖廚衡量,老朱還要過飯呢,誰當他是乞丐了?
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他可也是親自上陣做飯的,誰敢說他不是君子?還有蘇軾,人家不僅進庖廚,還發明了東坡肉,你說他不是君子?
張和見顧正臣不走,自己一個人也不好意思跑出去偷懶,隻好挽起袖子擀麵皮,顧正臣看了一眼,抬了下眉頭:“嶽父,你這庖廚沒少進吧……”
“以前希婉她娘也喜歡吃餃子,不過是雞蛋韭菜餡。幾年沒動手了,有些生疏了。”
張和緩緩地說。
張希婉眼眶有些濕潤。
顧正臣見豬肉餡剁得差不多了,便對劉倩兒說:“倩兒妹妹,家裡還有韭菜吧?”
“還有一些。”
劉倩兒回道。
顧正臣歪了下頭:“取來,做一些。”
劉倩兒看了眼張和,笑著走了出去。
顧正臣對有些傷感的張希婉與張和說:“神魂有靈的話,她一定也希望我們吃得好,笑得燦爛。”
張和重重點頭,擠出笑意:“既是如此,那咱就好好活著。希婉啊,用力揉麵,爹今日給你和女婿包餃子,親家母,這元寶狀的餃子可好?”
氣氛溫和起來。
除夕夜,金陵處處響起鞭炮聲。
姚鎮也點了鞭炮,劈裡啪啦的聲響傳遍院子,傳至遠處,混雜在不停休的鞭炮聲裡,似乎一直在回響。
“夫君,你在想什麼?”
張希婉見顧正臣出神,哈著手詢問。
顧正臣抓著張希婉的手,見有些冰冷便塞到自己寬大的袖子裡,聽著院外連綿不絕的鞭炮聲,輕聲說:“隻是感覺這鞭炮聲,像是跨越了六百年傳過來的。”
張希婉輕靈一笑:“六百年,那豈不是唐朝,夫君該不會是想盛世大唐了吧?”
“大唐麼?”
顧正臣收回目光,看著張希婉,微微點了點頭:“算是吧,那也是個盛世。走吧,外麵風冷,回房間歇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