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為百姓,是最大的道理(1 / 2)

一言不合就趕人走,看似霸氣威風,實則並不現實。

顧正臣是泉州知府不假,可林唐臣也是朝廷任命的泉州通判,不能因為政見不同就“拔刀相向”,將其踢出府衙。

雖然朱元璋給了顧正臣“便宜行事”的聖旨,但那是用於貪官汙吏的,不是用於毫無問題、清清白白的同僚身上的。濫用權力等同於濫施淫威,眼下看似風光無限,可後麵反噬過來時,沒有人願意伸出手幫自己一把。

劉基提醒過自己,雖立於天之下,可失了人和,很容易便失去地利,沒了地利,腳下隨時可能是深淵。

人和不可失,自己不能隻顧著雷厲風行,一言堂,還需要團結下屬,上下一心為朝廷效力。

馭下之術!

以前是知縣,直接換了一批自己人,給其好處,立下規矩,談不上幾分馭下之術。

到了泉州,殺了一批官吏,雖然提拔了一批人,可他們都是吏員,上來的官員不是自己提拔的,而是朝廷調任的,這就考驗自己能不能駕馭這兩個人了。

回到泉州府之後,顧正臣還沒適應這兩個人的存在,現在林唐臣冒出來反對自己,未必隻是反對征調徭役,更多的應該是反對自己將他們當作吏員指揮。

說到底,這還是當官經驗不足,且手握權力過大造成的。

顧正臣反省了自己,看著倔強的林唐臣,微微點了點頭:“那就——日後再議。”

聶原濟明顯有些錯愕,已經做好抗議到底的林唐臣也愣住了,直至顧正臣離開,兩個人還沒反應過來到底怎麼回事。

林唐臣、聶原濟來到泉州府,聽到最多的就是顧正臣的殺伐果斷,他敢殺官,也敢殺民,說殺便殺,不經過刑部、皇帝批準。

麵對強勢的顧正臣,林唐臣、聶原濟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事,但兩人曾為地方知縣,頗有政績,且對於治理地方都有主見與自認為合理的一套,麵對顧正臣大踏步前進的舉動頗是不認可。

聶原濟相當老道深沉,並不打算公開反對顧正臣,但林唐臣認為佐貳官的職責便是糾正掌印官的不對,這才不留情麵,站出來堅持,甚至已經做好了丟官甚至丟命的準備。

隻是,顧正臣竟然退讓了。

趙三七走入二堂,對聶原濟、林唐臣行禮之後道:“顧知府讓兩位去泉州港。”

聶原濟、林唐臣不知顧正臣想要做什麼,命人備馬車出行。

當馬車至泉州港時,聶原濟、林唐臣下了馬車,看到了端坐在馬背之上的顧正臣。

顧正臣見兩人來了,翻身下馬,抬了抬馬鞭指向碼頭,說:“用不了多久,泉州港將煥然一新。”

聶原濟笑道:“開海之後,貿易必是興盛,不出五年,這裡很可能會出現千帆競發的壯觀場麵。”

林唐臣看到百姓中不少人光著膀子揮汗如雨,他們這是下了力氣在乾活,沒有懈怠與偷懶。

但仔細看,卻又不見衙役與軍士監督,林唐臣皺眉道:“為何監工不在?”

聶原濟定睛一看,果沒有監工,不由著急起來,連忙說:“我明明告知了泉州水師,安排軍士作監工……”

顧正臣將馬鞭交給林白帆,笑了笑:“聶同知,水師原本是打算設監工,隻不過被本官撤了。”

“為何要撤?”

聶原濟甚是不解。

顧正臣哈哈一笑,反問道:“那為何要派衙役或軍士監督?”

“沒有監督,出了岔子誰來負責?”

林唐臣冷著臉問。

顧正臣理解這些人的想法。

無論是乾多大的工程,凡征調民力的,衙門都會安排人手監督,若征調百姓太多,衙役看不過來,還會讓軍士協助看守,目的就兩個:

一是為了催促這些人趕工乾活,彆偷懶,保證進度和質量。

二是避免有人鬨事。

比如河道裡竟然能挖出一隻眼石像,這肯定是監工不到位,讓人給埋了進去又給挖了出來。監工到位的話,哪裡還有“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輿論……

顧正臣看向林唐臣:“林通判,你我之間放下成見,去聽聽百姓自己怎麼說,如何?”

林唐臣重重點頭。

顧正臣帶幾人走向施工之地。

十幾個漢子拉著一根根繩子,繩子拴在了一個圓形的木石樁之上,樁底部是兩尺高的石柱,上部是五尺高的圓木,石柱與木樁之間有類似於螞蟥釘的鐵件連接固定。

隨著號子聲起,繩子繃直,木石樁被強大的力道拉離地麵,然後在重力的作用下咚地落地,將地麵砸出一個坑窪,木石樁再次抬起,但隨著男人們的力量移動了一點距離,一半落在了原來的坑窪裡,另一半砸在了尚未砸過的土地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