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歸梁(二)(1 / 2)

邊軍裡還有兩個月的軍糧。

範大將軍毫無保留,將軍糧全部拿了出來,令夥房熬粥做饅頭。粥是濃稠的,筷子立進去不倒。雜麵饅頭暄軟熱騰,量大管飽。

忙到半夜,遠道回來的大梁百姓們才吃上飽飯。

不知是誰,又哭了起來:“嗚嗚,真沒想到,我們還有活著回來的一日……嗝!”

一邊打飽嗝,一邊大哭。

“我們的家都被毀了,以後還能去哪兒。”這是從彭城出來的百姓,一家子妻兒老少都被殺光了,隻剩他一個。精壯的漢子,在草原裡做了幾年奴隸,如今瘦如枯柴,淚流滿麵的模樣,令人心酸。

一片哭聲中,響起一個堅定的聲音:“皇上派人來救我們,就不會不管我們。大家夥兒都放心,我們這麼多苦難都熬過來了,以後一定能熬到好日子。”

是啊!最大的苦難都過去了。

不管如何,能回大梁,就已是最大的幸運。

百姓們抹了眼淚,又笑了起來。

百姓們裹著邊軍發下來的薄毯子,依偎在火堆邊,懷著釋然和對未來的憧憬睡去。

範大將軍愁得根本睡不著。

這麼多張嘴,隻靠邊軍裡的糧食,最多撐半個月。朝廷每兩個月送一回軍糧來。他倒是寫奏折送去朝廷了,可這一來一回得不少時間。萬一糧食送的不及時,百姓和將士們都得餓肚子。到時候可是要出大亂子了。

隔日一早,範大將軍頂著一雙青黑的眼,去見左大將軍。

劉恒昌等人也在。

左大將軍索性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

怎麼安頓百姓,得等女帝陛下的旨意。武將隻管領兵打仗,民生治理他們根本不懂。眼下最急切的,就是軍糧不足。

劉恒昌張口道:“兩位大將軍稍安勿躁。皇上聖明,定然早有準備。說不定,軍糧已經在運來途中,要不了幾日就到邊關了。”

果然還是劉恒昌最了解女帝陛下。

五日後,送糧的車隊蜿蜒不絕地來了。

送軍糧的不是旁人,正是湯有銀的父親湯顯忠。

如今的湯五太爺,是北地第一糧商。背靠著南陽王府,靠山是大梁女帝,湯氏糧鋪已經開遍北地各郡縣。

湯五太爺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卻精神奕奕,見了左大將軍和範大將軍這等大人物,竟也不露怯。從容拱手道:“皇上在兩個月前就令人送信到湯家,準備大軍和百姓的糧食。”

“草民將糧鋪裡所有能動的糧食都調過來了。這是第一批,一共十萬石。還有三十萬石糧食,幾日內陸續就能到。”

“此外,還有車隊送糧種來。百姓們安頓下來,就能開墾荒田,種上玉米紅薯。最多半年,就能自給自足了。”

左大將軍範大將軍喜形於色,對女帝陛下的算無餘策敬佩不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