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歸梁(四)(1 / 2)

得,什麼好聽話等有空了再說吧!

蔡郡守匆匆推門而出,騎上自己的灰馬,領著一眾衙役去了鬨事的村落。

北地乾旱,開墾良田首先就得修建水渠。水源充足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土地都能澆上水。水源不足的時候,為了搶水,大打出手的不在少數。

蔡郡守今年處理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起了。

去了之後,先看有沒有死傷。還好,今日鬨騰的百姓有三個受了輕傷,沒鬨出重傷或人命來。

蔡郡守先鬆口氣,然後沉著臉下令,衙役們將領頭鬨事的百姓綁了起來。

蔡郡守也不回府衙,就這麼當著村民的麵開始審問。

“府衙出的公告都看了沒有?”

“水渠裡的水,不是哪一家哪一戶的,也不是哪一個村子的,都是府衙的。水渠裡的水要計劃著用,不能搶,更不能因此生亂鬨事。”

“今日誰先動的手?罰半個月勞役,去挖水渠。”

“所有人都給本郡守聽著。再有下一回,整個村子都彆想用水渠了。”

治理百姓,隻說好話是不成的。該立威的時候,不能手軟。蔡郡守疾聲厲色地審完案子,就讓村民們都散了。

被罰勞役的八個漢子,都捆了手腳,直接送到修水渠的地方。那裡全是邊軍裡的軍爺們,彆說八個漢子,就是八十個八百個,也不敢鬨事。軍爺們可沒那麼好的脾氣,一瞪眼,就握拳揍人。

處理完這個村子的事,歸梁城裡又鬨了事端。這一回是同住一個院子的住戶鬨了矛盾。

從柔然部落活著回來的百姓,大多是青壯年男子,女子孩童少之又少。能破鏡重圓的夫妻,更是鳳毛麟角。一堆光棍漢,湊合著住在一處。短時間還好,時日一長,摩擦矛盾就都來了。

這也是短期之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想讓這麼多壯漢都成家,就得有許多年輕女子。女子數量太少,能婚配的男子隻有一兩成,剩下的八九成,在未來幾年內大概率還是光棍。

蔡郡守也沒好法子,先將鬥毆的雙方都怒斥了一頓,同樣罰去修水渠。

這般忙碌到天黑,蔡郡守才拖著疲累的步伐回來。再處理一批公文,忙到深夜才睡下。隔日五更就起床,精神抖擻地出了府衙。

昭平八年春,歸梁城開墾出了四十萬畝良田。這一年的秋日,歸梁城大豐收。蔡郡守終於可以挺直腰杆收田賦了。

大梁田賦,一直都是五稅一。也就是說,每五鬥糧食,要交一鬥。女帝陛下登基五年後,將稅賦改為八稅一。今年又下了旨意,改為十稅一。

百姓們種上了高產糧種,收的糧食是以前的兩三倍。交的田稅又大大減少。這麼一加一減,百姓們家家都有餘糧,有了好日子。

於朝廷而言,田地產量上來了,十稅一收上來的田賦,和以前差不多,並不影響朝堂運轉。

各地秋賦入了國庫,戶部上下忙碌半個月,清點出了今年的賬目。

馮尚書看了之後,一張老臉如菊花般舒展,笑著進宮向天子稟報:“皇上,今年秋賦比去年多了一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