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小看這一成稅賦。大梁朝這麼大的疆土,秋賦能穩定收起來便是大功德。逐步且穩定地增長,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薑韶華難得見馮尚書喜形於色,笑著打趣:“這麼說來,今年戶部預算充足,朕可以讓軍隊再擴充一些兵力了?”
馮尚書思慮片刻:“各軍隊可以招募些新兵。”
薑韶華點點頭:“柔然死心不息,修養生息幾年,定然還會進犯邊關。朕打算,讓邊軍多招募新兵。”
邊軍一直都是死傷最多折損最重的軍隊。兩年前的國戰,邊軍損了將近五成,簡直快被打殘了。這兩年來不停招募新兵,勉強恢複了之前的兵力。新兵要操練,要實戰,要兵器要盔甲要戰馬,總之,樣樣都要消耗錢糧。
馮尚書不管這些,隻負責籌措錢糧,算了一會兒,給了個比較精準的數字:“新增的兵力不超過兩萬人,還是養得起的。”
正經大事,朝廷要發明旨。
薑韶華吩咐下去,王舒王舍人便去擬旨,發往邊軍。
範大將軍接到聖旨後,喜不自勝:“太好了!皇上心裡一直惦記著我們邊軍哪!”
“皇上這般厚待邊軍,我們可不能負了皇恩。”
範大將軍一臉振奮:“皇上準我們邊軍落擴充兩萬人。還令劉將軍來替我們練兵。”
朝中姓劉的武將有幾個,範大將軍口中的這位劉將軍,正是南陽親衛營的劉恒昌。
南陽親衛營在兩年前一戰成名,被譽為大梁第一精兵。劉恒昌聲名鵲起,甚至有人稱背地裡傳言,將來威遠公兼左大將軍退了,接替之人肯定是劉恒昌。
天子特意派了心腹武將前來,範大將軍非但沒覺得被冒犯,甚至是滿心歡喜。
劉恒昌前程遠大,不可能一直留在邊軍。就是來幫忙練兵。最多練個一年半載就回京城去了。
功勞是劉恒昌的,練出來的兵可都是邊軍精銳。說起來,還是他占了大便宜。
當然,這也是範大將軍性格使然。換了霸道的左大將軍,絕不會容忍自己麾下的將士聽彆人號令。
一個月後,劉恒昌帶著五百人來了邊軍。這五百人,皆是從親衛營挑出來的精銳。劉恒昌一個人,不可能練出十萬精兵。這五百人,會被打散,分到邊軍的隊伍裡做練兵校尉。一個人負責練兩百個士兵。
在來之前,劉恒昌特意囑咐眾親衛:“到了邊軍裡,你們隻管低頭練兵。邊軍具體事務,不得隨意插手,更不得胡亂生事。”
“記住,我們是奉皇上之命來邊軍練兵,不是來收編邊軍的,不能惹惱範大將軍。”
眾親衛齊齊點頭領命。
他們肯定不會亂來。收編邊軍什麼的,他們哪敢。
最多就是宣揚一下女帝陛下的神武和仁慈。邊軍將士們一顆心要是靠過來,這可怪不得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