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曜的話說的眾人心中一凜,他們能夠理解蘇曜的想法。
但是
“這,君侯未免說的有些過於嚴重了吧。”
“是啊是啊,這天下就是再亂,那也不是周邊那些雜胡們可以占便宜的。”
“如今匈奴乖順,鮮卑分裂,烏桓臣服,連高句麗都已滅國,哪裡還有些能夠趁亂生事的異族?”
“難不成,君侯在擔心那些南蠻和百越之流嗎?”
眾人議論紛紛,臉上都頗為詫異。
南蠻和百越雖然時有叛亂,也造成了不少麻煩,但是這些人不過芥蘚之疾,不可能對天下時局產生什麼影響。
在他們看來,蘇曜顯然有些杞人憂天。
大概是想要說嚴重些,來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迫切性吧。
“咳咳!”
蘇曜乾咳兩聲,繃著臉掩飾了一下心中的尷尬。
不得不說,他剛剛的思路是順著自己已知曆史的走向來的。
天下歸晉後,司馬家麵對天下積弊,選擇了無視問題,妥協世家,大開倒車搞什麼分封和門閥政治,直接導致衣冠南渡,權威徹底喪失,給了北方異族可乘之機,最終五胡亂華,華夏子民飽受摧殘。
然而,如今且不說那些事情過於遙遠,就連蘇曜自己都差點忘了,他之前逮著北方的那些異族們都揍了一圈,天下形勢與曆史走向已經截然不同。
不過嘛,這點插曲無礙大局。
蘇曜的決心已經明白無誤的傳達給了眾人。
荀彧首先歎了口氣,他知道蘇曜話都說到這個份上,改變心意已絕不可能。
“君侯所言句句珠璣,切中時弊,屬下深感佩服。”
荀彧拱手言:
“隻是如此難題,前漢末時,有識之士便俱已知曉,隻不過如今又兩百歲過去,依然難得解法。”
“君侯能有此雄心壯誌以解天下困厄,屬下自當全力支持。”
“可問題是,很多事情知易行難,尤其是這等關係重大的國政之事,與戰場拚殺決然不同,不是滿腔熱血便能解決。”
“君侯既然提出欲從官製著手,革除弊政,不知可有具體辦法或大致思路?可先行告知我等。”
“如此一來,我等也好為君侯分憂解難,共同商討出更完善和穩妥的策略。”
荀彧的話讓眾人紛紛點頭讚成,一時間目光都聚焦在蘇曜身上。
既然這位冠軍侯意義已決,不可更改,那就更要群策群力才行。
畢竟,不管從哪個方麵看,蘇君侯這次都像是因為這突發的暗殺行動一拍腦門,又要行那驚人之舉。
但是,治國可不是打仗,這冠軍勇則勇矣,政治上可從沒見他上過什麼心來。
好心辦壞事這種事情,在曆史上可是層出不窮的。
一個赳赳武夫執掌大權後突然說自己要銳意改革,實在是難以讓眾人信任。
然而,麵對眾人焦急的神色,蘇曜隻是微微一笑:
“諸位放心,我既然提出此議,自然已有腹案。”蘇曜自信地說道,“首先,我們要從朝廷的中樞機構開始改革。”
“中樞?!”
眾人聽了一驚。
他們本以為蘇曜會先從司隸校尉著手,沒想到一上來竟然就是中樞?
“沒錯,中樞!”
蘇曜目光堅定,繼續說道:
“眼下朝廷之中,三公九卿製度承自先秦時期,兩漢雖有改進,如廢丞相置尚書台等分三公之權,但亦增設了多個重疊職位,尤其是孝靈皇帝後,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超品將軍如批發一樣同時存在,導致朝堂混亂,權責不明,相互掣肘,政令不通效率低下之事頻頻發生,而後董卓更自領相國獨掌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