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漢行記:嶺南(2 / 2)

而在他二十五歲那年,他又考中秀才,眼看著過了年,隻要考上舉人後,就可以找人疏通,再花些銀錢,在我大清朝混個肥差。

但可惜,二十五歲之後的科考,就像魔咒一般,就是考不中,最後混了一個林不舉的名頭,意思就是他一輩子也中不了舉人。

當然,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實在太過羞辱,林宇勝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口。

心灰意冷之下,林宇勝就老老實實經營起家中的產業。

隨後就和很多富二代一樣,林宇勝娶了門當戶對的唐小姐為妻,最後生了一男兩女。

原本以為,這一輩子,也就是這樣過下去了,誰曾想到,一次偶然去廣州商談生意的機會,偶然得知了有外洋商人拉華人去海外種地的消息,剛開始還沒有什麼,但在他得知每年經廣州港出海之人,不下十萬之眾後,徹底傻眼了……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洋人為什麼要拉這麼多人走,哪怕是種地,也不需要這麼多人啊??

等在和其他商人的攀談下,他才得知了漢國這個國家,其實漢國對於神州沿海一帶的人,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甚至就連一些駐守當地的八旗將領,都多多少少知道漢國的事情。

剛開始那些八旗將領,以及當地官員,得知漢國的消息後,那叫一個群情激憤,恨不得馬上上奏朝廷,嚴禁百姓出海,甚至有人還說,要發兵滅了這個漢國。(其實那人根本不知道漢國在哪,隻不過聽到漢國這個名字,就發自心底裡的害怕)

最終這份消息,上報給了清庭,果不其然,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當時的道光皇帝更是親自發布了所謂的禁海令,嚴禁沿海百姓出海,凡有違抗者,殺無赦!!

這個所謂的禁海令,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確實讓漢國的移民工作,受到了影響,當月移民人數,直接少了三分之一。

但就像馬奇諾防線一樣,清朝的禁海令,也有自己的阿登森林。

那就是沿海太長了,一萬八千公裡的海岸線,想堵住,實在太難了,從粵地不能走,人家可以走閩浙,反之也是如此,甚至還可以走越南這條路。(實際上目前還真有移民走,多是兩廣地區百姓)

再加上沿海地區,早期就被漢國賄賂,掌握把柄的貪官汙吏,這些所謂的禁海令,沒有半點用處。

真的就和馬奇諾防線一樣,脆弱不堪,一個閃擊,就結束了!!

而林宇勝去漢國,也是因為這次的禁海令,在家中輾轉一個多月後,林宇勝終於下定決心要親自去一趟漢國,去看看這個突然出現的國家,一個叫漢國的國家。

其實林宇勝對於去漢國,還是很害怕的,他怕去一個不尊儒教,修短發的國家,會受到迫害。

但是終究是骨子裡的冒險基因戰勝了對未知的恐懼。

在安頓好家裡的大事小事後,林宇勝就正式踏上了去漢國的道路。

與漢國目前的太平洋航線不同,林宇勝走的是最安全的大陸航線,也就是沿著大陸架去北美,這條路最安全,也最受歡迎,哪怕漢國掌控夏威夷後,也依舊如此。

畢竟太平洋的風險還是要比大陸航線大。

但大陸航線最大的麻煩,就是沒有支點,用的都是他國的中中專地,所以漢國國內,自然而然,對於開辟大陸航線,很感興趣,目前正在策劃,對大陸航線一帶的殖民計劃。

沿著大陸航線,走走停停,一個來月後,抵達了漢國的西京港。

初到西京的時候,林宇勝還抱著批判的目光,看著這個所謂漢國都城,用林宇勝的話講就是:

“漢國,雖自以漢自居,然不尊名教,不受聖人教化,玩弄奇技淫巧,留短發,學紅毛洋人,以非漢,乃西蠻也……”(漢國地處美洲西海,被林宇勝認為西蠻)

“雖自予繼前明之正統,然我大清入關二百餘年,多興聖人教化,興辦科舉,禮教綱常,從不失序……”從這就可以看出,林宇勝骨子裡是向著清朝的,畢竟他也算是清朝權力的一部分。

而在看到漢國女子在夏季穿著改良薄紗宋製漢服,以及西洋裙後,林宇勝更是發出了所謂:

“婦女不端,當街淫穢……國中百姓,儘數蠻夷!!”

雖然漢國人穿著是漢服,他林宇勝當時穿的是清製長袍,但是當時的林宇勝,依舊信心滿滿。

哪怕街上很多日本對他指指點點,他也毫不在乎,甚至有一種,我為大清子民的驕傲!!

但是到後來,在看到西京城的全貌後,林宇勝沉默了。

因為無論他怎麼狡辯,西京城百姓的富裕,西京城那些他從未見過的商店,從未吃過的美食,尤其是在那家老洛夫甜品店吃的那塊,巧克力蛋糕,他這輩子都無法忘記,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味道和口感,那種嫩滑,是他從未感受過的。

然後他又參觀了西京城其中一座的銀河隊主場,銀河球場,在裡麵看了一場馬球。

說實話,他對馬球不怎麼感興趣,也不能理解周圍人為什麼那麼興奮,看個球,還要激動的吵吵鬨鬨。

甚至那些高頭大馬之間的碰撞,在林宇勝看來,都是野蠻的象征,是漢國不開化的又一有力證明。

甚至在他前往秋園這座被漢國人稱為不夜城的戲院之前,他都是抱有一種批判的心態。

哪怕看到秋園中那些明亮的煤油燈後,林宇勝更是發出了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感概,全然不在乎煤油是漢國家庭都用的東西。

當然,在林宇勝看完幾次演出之後,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家戲院確實不錯,當然,是字麵上的不錯,不是心底裡是不錯。

雖然後來林宇勝一連來了四次,但是林宇勝一直告訴自己,那是在觀察漢國貴族的腐敗生活,好在文章中,加以批判。

在之後,林宇勝又去了金山,如果說西京給林宇勝的感覺是一種貴族的格調,處處都是規矩外,那麼金山就讓林宇勝看到了漢國人真正的麵目。

在這裡,所有人都走的很快,好似有什麼大事發生一樣,一問才知道,這裡有漢國最大的輕工業,有大量的工廠。(輕工業在林宇勝眼中,就是生產牙膏肥皂的)

而這裡的所有人,都在談論錢,談論如何把從北門內陸收上來的棉花,賣一個高價,甚至是如何從海外引進時髦商品到漢國本土獲利。

總而言之,金山人相比於要貴族麵子的西京人,更在乎錢,全天下來,三句話不離一個錢字。

以至於林宇勝在漢行記,金山篇中寫到:“金山,漢國之第二大城市,有港口之地利,漢洋雜居,漢貨通於外洋,洋商收之,洋貨通漢國,漢商收之,如此往複,身價巨萬者多如牛毛……”

“金山人好利,恥談仁義,全城上下數十萬人,上至官吏,下至販夫走卒,交談言語之間,利字為上,真商賈之城也……”

這是林宇勝早期的經曆,而現在,他卻是在漢國的嶺南,穿的也是漢製洋服,可見中間出現了多大的變故。

求全訂,求打賞,這本書太難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