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的聖彼得堡,雖然還是夏季,但是所有人感覺就好像冬季一般。
就在今天上午,英漢聯軍攻克了基輔,拿下了大半的烏克蘭,徹底鎖死了俄軍撤退的通道。
自此,本來“勝券在握”的巴爾乾半島,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孤島,並且很可能,再失去超過二十萬名俄軍。
這對於已經損失超過三十萬大軍俄羅斯而言,是一次致命打擊。
此時的冬宮內,尼古拉已經完全沒有了幾個月前發動戰爭時的氣魄,也沒有了攻克巴爾乾之後,那種“意氣風發”的霸氣。
有的隻是一個中年男人,在“力不從心”之後,那種深深的“無力感”。
這種感覺就像刀一樣紮在尼古拉的胸膛,讓他怎麼也喘不過氣。
在原時空中,戰爭失敗後,因為無法承擔壓力,尼古拉選擇了自殺,現在的尼古拉其實也有一點這樣的傾向,但現實的壓力,卻讓他無法那麼容易的“擺脫”這樣的困境,隻能選擇抗到底。
“啊!!”
“陛下,陛下……”
“請冷靜!!”
“陛下……”
書房內,剛剛還在看戰報的尼古拉就像著了魔一般,“嚎叫”了起來。
門外的女仆和侍從立馬跑進來“安撫”他。
就像哄小孩一樣,最後,也隻是暫時穩定下來。
當尼古拉冒著“通紅”的雙目,喘著“粗氣”的時候,整個人就像殺人了一般。
周圍的那些侍從也不敢開口,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沙皇陛下如果出一點點“差池”,他們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隻能靜靜的等待他“醒來”。
最後,還是尼古拉自己緩了過來,醒來第一件事就是:
“國內還有多少軍隊,快去,快去叫大臣過來!!”
是的,對於尼古拉來說,軍隊才是他的“命根子”,他要知道的“財產”情況,隻有這樣,才能規避風險。
而在高加索戰場,經過長時間的“摩擦”戰。
俄奧兩軍實際都有打出什麼成果,無非就是你拿了多少山口,我丟了幾處“山堡”。
但這對於雙方總共十五萬大軍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以說,戰爭從未真正的打過。
而雙方之所以不打的原因,除了高加索糟糕的山區地形限製,還是因為戰場局勢。
在山地打一場大規模戰爭,其成本可比平原地區高多了。
而且平時那些大炮基本也很難用到位,在這裡,小口徑火炮,才是真正的王者。
甚至在某些地形“奇怪”的山坳,手榴彈才是王者。
往往一個從山頭扔下去手榴彈,可以扔到路中央。
這種奇葩的道路,也隻有在阿富汗才有,但在這裡,你都可以看到。
高加索這片地區,用高加索司令司徒君庭的話說就是:
“一個由高山組合出來的地區,麵積廣大,民族眾多,民風彪悍,基本上就是一個山頭土匪聚集地。”
“治理這種地方,基本就靠兩樣東西,彎刀和蜜糖,你和他們說仁義,他們不會聽,甚至還會覺得伱傻,至於國內某些報紙說的山區民風淳樸,反正我是沒見過拿土槍搶劫軍資的民風淳樸!!”
(剛來的時候,某個部落搶奪過路軍車,殺了幾名輜重兵,後來殺了一波,才止住)
“總而言之,這個鬼地方,打仗不好打,到處都是彎彎繞,很容易迷路,打起來也麻煩,敵軍隻要往山頭一鑽,就不好找了。”
“若是想在這裡站穩腳跟,必須和當地部族打好交道,畢竟,這幫本地人,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
這是司徒君庭寫給內閣的電文。
全篇用了大量白話,本來按照漢國文官的慣例,這種白話,基本沒有人寫,但誰讓劉鵬最近“心血來潮”搞什麼白話風,提倡說白話。
隻不過這玩意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目前的漢國又不是後世的神州,不會生出文言文不如白話,甚至廢除漢字的想法。
相反,此時的漢國可是最維護漢家文化的國家,從正式官文以及奏折中就可以看出,主要還是文言文,畢竟要是用白話,那幫文官,確實丟不起這人。
(此時的白話文,在漢國多是報紙,乃至文學作品上,正式的,有文化的,普遍還是用文言文)
當然,這其中不包括武官,畢竟對於武官來說,說白話比“文縐縐”的文言文更好。
畢竟,大家是來打仗的,不是來考科舉的。
亞美尼亞,奧斯曼高加索下的一個地區,或者說,就是全部,畢竟在失去格魯吉亞乃至阿塞拜疆之後,整個高加索留給奧斯曼的地方實際也已經不多了。
此時的亞美尼亞街頭,往往會出現一個場景,穿著夏裝的亞美尼亞女人和他們的漢國“男友”。
當這個亞女漢男的組合,走在大街上時,除了一些亞美尼亞“青年”會感到憤怒,其他都會露出和善的笑容。
畢竟對於那些一輩子生活在“貧瘠”中的亞美尼亞人來說,這幫遠道而來的漢國人可真有錢,他們不僅有大把的“華金”,還有一些從未見過,吃過,用過的商品。
畢竟亞美尼亞是一個內陸地區,還是在高加索這樣的山區,道路本來就不怎麼通暢,像自行車這樣已經普及世界島產品,甚至都不怎麼多,畢竟奧斯曼帝國內部的“稅收”可不少。
而像手表這種漢國也才慢慢普及的“奢侈品”,更是可望不可及。
漢國人,或者說漢國軍人,對於亞美尼亞人來說,就像一個見過世麵的“海龜”,和一個幾十年沒有出過村的少婦,這個少婦天然對天天路過家門口,“英姿颯爽”,詩書才情的少年郎感興趣。
當然,對於那些土耳其人來說,也算是個好事,畢竟有了亞美尼亞美女的“獻祭”。
這幫漢國大兵,也不會“禍害”自己人了不是。
而在幾十公裡外的一處山頭上,日複一日的進行著炮戰。
轟轟!!
幾枚五十五毫米炮彈砸在對麵的山頭,對麵的俄軍也開始還擊。
最後,幾輪炮擊之後,大家零傷亡,這種地形打仗,除非大打,小打基本就是捉迷藏。
看誰捉到誰!!
對於漢國軍隊來說,高加索本來就不是主要戰略方向,再加上這裡離英國人太近,基本不可能有過多的接觸,所以本質上,還是“混日子”。
就向軍部打來電報:
“高加索事,拖住即可,無需用功!!”
既然是拖,那就是怎麼浪費時間怎麼來。
像這種節省時間,又節省彈藥的做法,受到了漢國軍隊的熱烈歡迎。
目前駐紮在高加索的漢軍在補充了一部分日本兵後,大概還有一萬四千人。
這一萬四千人,基本保持“零傷亡”,以及每天上千枚炮彈的消耗。
之所以要保持消耗,一是因為運回國更貴,二是因為這是奧斯曼人買單。
(奧斯曼以未來五年關稅作為抵押,從漢國貸款了超過四億華元)
奧斯曼帝國,彆看大成這樣,家底還是很厚的,每年的財政收入,放在全世界也是前五的水平。
當炮戰結束,完成“工作”的炮兵,伸了伸懶腰,隨後便開始撤炮,這除了架設火炮,最累的工作。
而當火炮收理好後,幾個穿著麻布衣服,棕色頭發的少年跑了過來,伸手要糖吃。
看著這幾個“車臣”少年,炮兵隊長的嘴巴“扯了扯”,最後掏出幾個“藍貓”奶糖,給了這幾個為他們通風報信的小鬼。
(高加索民族眾多,雜處居多)
接過奶糖的少年,高興的喊了聲蹩腳的“謝謝”,最後便跑了,就像他們來的時候一樣。
當火炮被騾子拉下山頭後,繞了不知道幾裡的山路,回到了他們的駐地,一個亞美尼亞的村落。
之所以不去車臣那邊,還是因為車臣人不老實,總是想要他們的“好處”。
上次有幾個車臣“大胡子”,攔住他們,希望他們賣炮。
最後在“嗬斥”與“威脅”,下,才結束了這場“鬨劇”。
但是車臣人不靠譜的印象卻深入了人心,以至於現在很多部隊聽說今天的向導是車臣人,都留一手,畢竟這幫家夥實在太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