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加索這片地區,不缺能打的民族,但像車臣人這樣騎馬持刀,到處“耍”的民族,卻不是很多見。
這幫人說好聽點是山地民族,說難聽點,其實就是一群山匪。
對於這些“不老實”的山匪,漢軍的做法一直就是“強硬”。
畢竟這幫家夥有限的大腦,也隻能聽的見這些。
…………
夜裡,高加索的天氣逐漸轉涼,不複白天的溫暖,而是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
就像這裡的山脈一樣,“孤寂”“荒蕪”。
篝火下,亞美尼亞少女戴著花帽,跳著裙舞,惹的那些漢兵紛紛“讚美”。
炮隊的吳隊長是個三十五歲的中年男人,這個年齡還是個隊長,營長就是頭了。
吳隊長靠在大樹下,看著對麵的那些年輕男女,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好似在懷念自己的青春。
對於這個小山村,一開始他們不是很適應,畢竟這次征兵主要是西海岸,這裡有很多大城市,這幫城裡人,可是很難接受沒有自來水,用旱廁的生活。
好在大家都是“玩命”的,倒是不在乎這些小節。
但是高加索地區貧苦還是驚呆了這些“城市年輕人”,對於他們,沒有自來水,沒有抽水馬桶,也就算了,畢竟這裡是山區。
但是連物資都缺乏,甚至出現香煙在當地算是“硬通貨”的情況。
雖然很誇張,但這就是高加索,這裡是交通不便的山區,不是平原,這裡的一包茶葉賣幾倍,毫不誇張。
在這裡,漢軍的年輕人,真正感受到了另一個世界,沒有電報,沒有戲劇院,沒有公園,沒有漫畫,沒有高樓大廈。
甚至連膠鞋都算寶的地方,這種地方,讓漢國年輕人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畢竟在他們的印象中,人生來便是如此。
怎麼有人??
當漢軍士兵拿著國內“跨越大洋”送來的漫畫,看的不亦樂乎的時候,這些高加索人隻能一邊“好奇”的看著,一邊用粗糙的手,討要幾顆可以換糧食的奶糖。
(當地大戶有些喜歡漢國貨,會用糧食交換)
甚至在漢軍所到的地方,還出現了一陣“經濟繁榮”,雖然很短暫,但也讓本地人感受了一下“占領軍”的好處。
為了滿足這幫漢國大兵的“胃口”,後勤部送來了超過十幾萬本漫畫書,以及上千噸的奶糖,乃至一些包括自行車,煙酒在內的軍需。
這些東西,他們自己自然消耗不完,在黑海,在烏克蘭,甚至在高加索,都有漢國的產品流向黑市,給當地人帶來一點點來自美洲的“震撼”。
吳隊長腦海中“閃過”一些最近發生的趣事,最後摟著一個“高加索特產”,進了房間。
………………………………………
巴黎郊外的一處莊園,這處隱蔽的莊園,已經是作為“談判”的第四次地點了,甚至有一種專屬的感覺。
“大臣閣下,我們無法接受失去克裡米亞,乃至烏克蘭的後果,這會讓俄羅斯帝國失去整個東歐。”
“我想,這不是大英帝國希望看到的吧??”
作為尼古拉派來的談判代表,拉希金看著對麵的英國外交大臣霍克,不斷的闡述著有關克裡米亞對俄國的重要性。
而且這次因為最近英漢聯軍占領了基輔,英國人的胃裡也大陸起來,竟然扶持了一個烏克蘭大公國,來和俄羅斯分庭抗禮。
至於所謂的烏克蘭大公,到現在都沒有呢,要不是因為戰爭還在繼續,歐洲總有幾個沒落的貴族希望來做英國人的“匕首”。
對於這個烏克蘭大公國,直接氣的尼古拉要“暴走”。
但最終,還是坐回了談判桌,畢竟已經失去三十多萬大軍的俄羅斯,哪怕還有所謂“百萬雄兵”,也支持不下去了。
畢竟剩下的那些人,大家心裡都清楚,都是“充數”的。
而在對麵的英國外交大臣霍克自然也明白俄羅斯的弱點,所以毫不客氣的回道:
“閣下,你知道的,沒有白吃的午餐!!”
拉希金看著這個狡猾都英國外交大臣,心裡“暗罵”,最後咬牙道:“我們可以承諾不在中亞地區擴張,維持現狀。”
聽到這話,霍克嘴角露出了一絲得意是笑容,讓拉希金眼神一亮,最後開口道:“閣下,中亞地區我認為還是最好不要動為好,至於烏克蘭,這個地方,畢竟是大英帝國用鮮血換來的,不能一句話就拿走。”
拉希金追問:“需要什麼??”
“需要監督。”
“為了保證俄國不會在黑海在挑起戰爭,克裡米亞可以歸屬俄國,但是治權,卻必須屬於奧斯曼。”
聽到這話,拉希金已經明白了英國人的意思,無非就是要他們和奧斯曼一直打下去,永遠受製於英國。
對於這樣的情況,哪怕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但最終還是做出了妥協。
當英國人帶著“勝利”回到倫敦的時候,拉希金又“迫不及待”的跑去和漢國人談判。
但是,漢國人的胃口,實在驚呆了拉希金。
看看他們都要什麼,阿拉斯加,包括勘察加在內的東西伯利亞。
如果說英國人是陰險,漢國人就是屠夫。
“部長先生,你們的要求實在太高了,沒有任何國家,會接受這樣的條件,這樣會讓俄羅斯失去整個東方。”
聽著拉希金的“刮躁”,漢國外交部長宋平山就像沒有聽見一樣,拿出了一份文件丟了過去。
“這是??”
看完用法語標注的文件後,拉希金整個人都“懵”了,畢竟這樣的條約他還真沒有見過。
而在對麵的宋平山則是用流利的法語開口道:“希拉金先生,現在的俄國經濟很不好,這份條約對於俄國來說,已經是最好的條件了,我想您應該知道歐洲銀行的利率吧??”
拉希金點了點頭,他明白對方什麼意思,但他很難這麼快“說服”自己,或者是說服沙皇。
最後,他隻能以“思考”為由,去打電報給冬宮。
幾個小時後冬宮內的尼古拉看著手中的電文,眼神迷茫,他知道,沒有比這更好的條約了。
“思緒”良久,最後發出一句:“希望這幫漢國人不是欺騙我們,要不然……”
最後幾句,已經聽不清了。
兩天後,兩份條約同時出爐,一份是俄土停戰條約。
條約規定,俄羅斯放棄對奧斯曼境內斯拉夫人的保護權,並且向奧斯曼移交克裡米亞的管理權,治理權在奧斯曼,並賠償一千萬盧布作為戰爭賠款。
(奧斯曼一直要求的,要不然沒有辦法和國內交代)
第二份是漢俄置地條約,俄國向漢國出售包括阿拉斯加,東西伯利亞在內的土地,總計四百八十三萬平方公裡。
漢國出價三千萬華元。
看起來極為低廉,但在這個時代就是如此,東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在這個年代人眼中,就是蠻荒之地,俄國人雖然心疼,但真正的心疼的不是那些領土,而是俄羅斯帝國的尊嚴,或者說是“沙皇”的尊嚴。
除此之外,還有不記錄在裡麵的經濟援助條約,漢國向俄國提供價值兩億華元的經濟援助。
一部分是換成英鎊,大部分是漢國的物資。
尼古拉需要這些物資來安撫國內已經快崩潰的人心。
漢國的這份經濟援助算是卡住了時間點,剛剛好就是俄國最需要的時候。
最後沒有辦法,尼古拉隻能接受這份對他本人而言,“恥辱”的賣國條約。
而對於漢國來說,獲得這四百八十三萬領土之後,總領土包括蘭芳在內,一共是八百四十八萬平方公裡,在全世界,僅次於大英帝國,大清和沙俄,美國更是被甩在了身後。
龍武十三年,無疑是開拓的一年,就像漢國後世史學家所說:
“當三千萬華元加兩億貸款傳來後,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阿拉斯加,東西伯利亞隻是蠻荒之地,花了這麼多錢,卻隻換來一片廢土,無疑是不劃算的。”
“但從曆史的角度上看,我們是真正得利的一方,雖然這個利益隻能在幾十上百年後才能看出,但隻是全麵控製太平洋這一條,這個錢就花的值,非常值!!”
曆史教授吳文雄發表於西京日報。
他正是吳隊長的孫子!!
求月票,請求大家給個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