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安西:村民周大明(2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1676 字 7個月前

而當周大明說明來意的時候,穆老摘下老花眼鏡,對身旁的陳醫生喊了聲“看家”,就背著醫箱,跟在周大明身後,出了門。

一路上,周大明為了顯示對穆老的重視,不斷的說些“妙手回春”“靈丹妙藥”“救死扶傷”的話。

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詞,幾段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周大明隻知道這些,就這幾個詞,還是當初掃盲班學的呢!!

而穆老對這種事,也見怪不怪,畢竟他“行走江湖”三十載,什麼人沒見過,什麼病沒醫治過,周大明那點小心思,一眼就看的出來。

當然,看出來和反對,是兩碼事,畢竟有句話說的話:

“我可以不收,但伱,不可以不送!!”

來到家門口的“木柵欄”前,周大明把手“探”進去,摸了摸,門被從裡麵打開了。

隨後便“討好”把穆老請了進去。

“當家的??”

巴娜看著進來的老頭,有些“緊張”的看著周大明,畢竟這個老頭可不是什麼好人,聽村口的“婆娘”們說他喜歡給人紮針,說到興處的時候,甚至說人身上全是針,把沒有見過世麵的巴娜嚇的“慌慌張張”,生怕這個“變態”上門。

現在好了,變態上門了!!

哪怕周大明解釋了幾遍,還是無法打消巴娜的戒心。

穆老把著脈,看著緊張兮兮的土女,他隻是以為對方第一次如此,有些害怕,也屬常事。

把了幾分鐘,穆老站起身笑著的對周大明道喜:

“周生,恭喜你,你要當爹了!!”

穆老的口音偏粵省,所以有些詞,周大明還不算太清楚。

隻是那句爹,他卻聽的真切,興奮的幾乎要“蹦”起來。

而在他旁邊的巴娜還有些“懵懂”,因為口音的原因,她幾乎聽不懂那位“變態”,在說什麼。

隻知道說了一句話,丈夫就高興的跳起來了。

最後,當周大明摟著巴娜把懷孕的消息告訴她的時候,她還有些“懵懵懂懂”。

甚至在周大明送穆老出門的時候,還有些不明所以,直到想起原來在部落的經曆,這才明白。

巴娜撫摸著自己的肚子,又高興又後悔的說道:

“你出來了,我就吃不飽了!!”

(因為當地印第安土著,物資相對匱乏,所以多一個人,就要多分一部分食物)

而在門外,穆老正在和周大明玩“太極遊戲”,最後,價值兩塊華元的“紅包”,就這樣掙紮的送進了穆老的醫箱。

收了紅包,穆老走之前,甚至主動說要配一副他當年給漠北財主家配的,賣了十塊華元的安胎藥給周大明老婆。

剛剛回屋的周大明,看到還在乾活的巴娜,嚇的感覺放下拖把,把她的拉到椅子上,告訴她:

“現在你什麼都不需要乾,一切有我!!”

巴娜看著“努力”的周大明,突然冒出一個“多生”的想法。

………………………………………

四月的鹽州,就像被雨水洗滌過的鏡子,處處透露出“光潔”。

鹽州多山,多湖泊,境內最大的湖泊就是所謂是鹽湖。

該鹽湖,是西半球,最大的鹹水湖。

富有大量的優質礦物質,甚至當地出產的食鹽,在漢國都是第一等級。

當地最大是公司就是鹽州鹽業,該公司主要以進行食鹽貿易為主。

整個大北方地區,幾乎一半以上的食鹽,都是由該公司提供。

年銷售額,在兩千萬以上,是鹽州為數不多的優質企業。

這個時節,春季末尾,夏季頭,最是“愜意”,湖內不斷有人在其中遊泳。

湖上有人泛舟,小舟掛著短帆,船內設上幾張桌椅,三五知己,“談天說地”,對於當地人來說,也是一大快事。

而在岸上不遠處,還有一個巨大的廠房,這裡是鹽州鹽業公司四家工廠的第二家。

該公司,靠著附近鹽湖裡麵的資源,以及特許的采鹽權,賺的盆滿缽滿。

公司老板叫江臨,是一個典型的浙商,移民漢國後,靠著天生的“生意”頭腦,低買高賣,積累了第一桶金。

最後,在龍武四年底,看準機會,帶著賺來的四百萬華元,重倉當時還屬於蠻荒的安西。

靠著先發優勢,以及“人脈”,迅速在當地站穩腳跟。

到最後,無意發現鹽湖商機後,以每年三百萬的價格租界此湖,一租就是二十年。

之所以能夠以如此優惠的價格拿到如此優質是資產,與當初安西財政困難,脫不了乾係。

事實上,不止是安西如此,前些年,如果不是內閣撥款,很多無法自己供血的地方,甚至連官吏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究其原因,就是“過度”。

更準確的就是過度建設,或者說債務!!

當然,這裡的水“太深”,漢國內部,也是“忌諱”都很。

外人了解不多,後來還是帝國銀行分批拿出幾個億的貸款,才把地方債務給分批處理了。

雖然處理了,但不代表沒有代價,其中最大的代價就是財務監管的嚴格。

再想像原來那樣“飆升”,怕是很難了。

而在這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江臨和他的鹽州鹽業公司。

在順利拿到二十年開發權後,江臨的人生也走上了“快車道”,成為了如今富豪榜的常客。

整個鹽州,其實就是一處以山林湖泊,小塊平原組成的山區。

隻不過這個山區比較大罷了。

鹽州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因為風景彆致,不缺水,所以到處都是綠色,配上當地的環山和湖泊,泛舟湖上,確實有“小橋流水”的感覺。

也因為如此,鹽州也是漢國高檔房產最多地方,在一些河岸旁,常常能夠看到一些裝修“古樸”,富有“詩意”的木屋。

這些木屋基本就隻有春末和夏末,人最多。

因為這個時候的氣候,剛剛好,暖,但沒有太暖。

再配上當地的風景,用某些在當地買房的富戶的話講就是:

“山巒,平湖,草地,羊群,碧藍的天空,這裡確實是個養老的好去處!!”

甚至某個詩人還寫詩讚揚鹽州的美:

“春風過綠嶺,群山抱玉壺,金魚躍天際,戴笠踏波濤!!”

…………

鹽州城,一處以漢式建築為主的城市。

至於什麼是漢式建築,其實就連漢國人自己都說不清楚,隻知道是那種類似中式,或者西式的建築。

(其實就是西式建法改良是中式房子,以及方塊大樓)

當周大明帶著肚子不顯的巴娜走在城內時,此時的鹽州城,正在舉辦一年一度的春祭。

這種春祭其實嚴格來說,不算華人的文化,而是當地印第安部落,在春天快結束,夏天快到來的時候,像春天之神,祈求豐收。

噴噴!!

大白天,密集的煙花響在碧藍的天空,廣場上,穿著祭祀獸皮,頭上插著羽毛,臉上五顏六色的祭祀,正在跳祭祀舞蹈。

周圍的人人不斷的響起掌聲。

看起來不像是祭祀,更像是一種娛樂。

自從漢國人來了之後,這種具有印第安特色的儀式,更多的變成了大人們口中的“文化”。

至於真正的印第安文化,用文化部長陶順民的話講就是:

“印第安文化,以是大漢的一部分,不可分離!!”

是的,已經“分不開了”。

或者說,“融化”了!!

人群中,周大明小心的護衛著“開心”的巴娜,而在他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歡慶的人群。

有華人,有印第安長相的歸化華人,還有純正是印第安人,甚至是當年遺留的美國白人。

所有人就像一家人一樣,聚在一起歡慶屬於他們,屬於“漢國”的節日!!

求月票,求打賞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