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北海,波濤蕩漾,處處都是“生機”,當然,對於那些漁民來說,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而在北海的西南側,有一個專門收購魚子的工廠,這家工場的麵積不算太大,是整個山城幾十家魚子醬工廠其中之一。
北海魚子醬,或者說是山城魚子醬,在如今的漢國,還是遠東,都是很有名,每年出口高達六百萬華元,算是整個山城,最大的支柱產業。
要知道整個山城一年的產值也才兩千四百萬,一個魚子醬占了四分之一,就可以知道其中的產業有多大。
雖然這個所謂的魚子醬產業,在漢國眾多企業中,都屬於不入流的水平,但在人口規模也不過四十萬人的山城,卻是不折不扣的“明星”產業,是當地人的飯碗。
在如今的漢國,北海魚子醬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優良的口感,一直占據魚子醬領域的高端市場。
甚至因為地理相近的原因,當地的魚子醬還能夠賣到相鄰的朝鮮,甚至走私到清國市場。
不要以為清國敵視漢國,就不買漢國的產品,恰恰相反,漢國在遠東的第一大出口國,事實上不是日本,而是真正具有“血脈”聯係的大清國。
就像清國一個叫南秋北的地方文人在自己的南方遊記中所寫:
“行至廣州,街市所販洋貨,尤以美洲貨為先,何為美洲貨,漢貨也,朝廷嚴令漢貨入境,然,地方上置若罔聞,漠然視之-——”
“後受友人,入廣州滿城,滿城中,大小商鋪,皆是以漢貨為主,問商家,可為漢國貨,商販目光躲閃,後言:此美洲貨,美洲大,有美利堅國,非漢貨!!”
“滿城駐防將軍邀請晚宴,府內多是西洋奇貨,有自鳴鐘,西式彩畫,又有小兒所騎自行車,將軍夫人更戴漢國手表-——廊下所抽之煙,皆是漢國香煙——”
“隨座師跑地方督撫十數,儘是漢貨,雖以美洲貨遮掩,但可見漢貨入侵之凶蠻!!”
這篇小記雖然後來在出版的時候被南秋北刪減,但未刪減版依舊通過朋友之手,私下流傳。
從這就可以看出漢國貨在清國的吸引力,哪怕是那些自稱“奴才”八旗,也是嘴上說要效忠大清,背後依然以用漢貨為榮。
事實上,漢國貨在神州流通,不是什麼常事,而是自從漢國工業崛起後,就有的事情。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文化相同,以往神州各地不是沒有西洋產品,但為什麼都占不了主流,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文化。
文化的隔閡,是雙方最大的差距,漢國貨上麵都有漢字,稍微複雜一點,都有漢字說明書,甚至就連如今在神州賣到的最好的“漢火”,其實本質上都是文化,一個大大的“火”字,再傻的人都知道這玩意到底是什麼,更不用說是其他產品。【漢火其實就是火柴,也就是後來洋火的平替,價格低廉,份量足,很適合神州地區】
而如果再加上移民漢國,托人從漢國往家鄉寄的“特產”,那就讓漢貨的影響力更大了。
【因為漢國的需求,神州很多地方,都有那種專門押送漢國貨和洋貨的馬幫,專門負責把漢國人寄回來的東西運到家,最早因為價格較高,漢國很多人都是托同鄉攜帶,後來隨著規模擴大,以及漢國的有效乾預,竟然通過商路發展出一個遍布神州南方數省的快遞業務,因為有當地大人物參股,以及地方老虎分潤,倒是發展的很紅火】
而北海魚子醬,也是通過這樣的一個渠道,進入的清國市場。
山城最大的產業,其實不是魚子醬這種“高端”貨,更多都還是以采礦為主的加工業。
整個北海地區礦產豐富,大大小小,適宜開發的礦產有很多,也因為這樣,在整個大北海地區,也被叫做礦區,山城也被稱為“礦城”。
整個北海地區,用鮮卑都督趙龍勝的話講就是:
“此地有山,有地,更有數不儘的礦產,唯一的麻煩就是基礎設施太落後,天氣太冷!!”
是的,雖然從整個鮮卑地區的角度上看,北海地區算是比較“溫暖”的區域,但是因為地理的原因,哪怕再暖,也不可能暖到哪裡去,所謂的暖,隻不過是和勘察加,鮮卑內陸相比罷了,冬天來了,有時候甚至連北海也有一部分要結冰。
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當然,再困難,還能有勘察家,有楚科奇困難??
再加上其他地方的“不中用”,北海地區就成了鮮卑發展的核心,甚至是核心中的核心。
…………
噠噠噠!!
機器轟鳴的聲音傳來,吊機將一塊捆綁著粗繩的“不平整”,巨大石塊,吊了起來。
周圍圍著一群當地的土人,他們正在“跪地祈禱”,大力神的偉大,以及“漢人”的神奇。
而在另一側,一群朝鮮勞工正拿著鐵鍬杵在一旁,靜靜的看著這個“稀鬆平常”的小事。
轟!!
巨石被扔到了固定好的廢石區,剛剛堵住山口的巨石被挪開後,幾名爆破隊成員,拿著炸藥管和引線,準備繼續爆破剩下的路段。
“一二三!!”
“起爆!!”
隨著爆破隊長的一聲令下,一道好似“開天”般的巨響在山口響起,又是一陣“嘩啦啦”的聲響傳來,響了約莫幾分鐘才停止。
對麵的土人看到這一幕,更加興奮的吟唱起大力神之歌。
幾十名朝鮮勞工,鑽進山口,拿著斑駁的鐵鍬,一遍遍的將石塊泥土鏟了出來。
過了大概有二十多分鐘,一束從對麵射過來的光線與另一頭相連,光線的碰撞“不易察覺”。
但也宣告著第一零六號山洞爆破的成功,接下來就是填充以及固定,乃至對山洞的“裝修”了。
戴著鐵盔的邵阿超,穿著通體全黑的工服,走在工地上,路過的日朝勞工,都會喊他一句:
“邵工!!”
而邵阿超通常都會點點頭,表示回應。
“砰砰!!”
“進來……”
當邵阿超拿著施工圖進來的時候,工程隊的羅老板還在和一名鮮卑當地官員交談“施工”。
邵阿超很知趣的坐在一旁的沙發上,不時能夠聽到“價錢”“時間”,以及最後的“客氣”。
而當人走後,邵阿超才拿著那份施工圖到了羅老板的麵前,詳細都介紹他連夜趕製的施工圖。
“您看,按照上麵的要求,我們最少要向前再修五十公裡,這五十公裡,如果選擇在這一塊繞路,完全可以省去超過百分之二十的資金……”
“甚至我們還可以……”
邵阿超不斷的對羅老板講述他的“省錢”計劃,講的滔滔不絕。
而羅老板則是“恩”了一聲,就把那份計劃丟到了一邊,直接就是一句:
“路繞了,咱們的工程款,是不是也要退了??”
“老板,這……”
“行了,你還是把那些道路設計,以及橋梁的那些弄好,至於說繞不繞路,這和你沒有關係……”
當邵阿超“失落”的走出辦公室的時候,看了看卷著烏雲的天空,失落的問了一句:
“朝廷的錢,就這麼好用??”
隨後便繼續忙活那些“邊邊角角”的事了,畢竟他也是要吃飯的。
………………………………………
山城,一座在整個漢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城市,當然,這裡指的是麵積,而不是人口。
因為按照目前山城的人口統計,全城人口大概是十二萬三千五百人,哪怕算上流動人口,也不超過十六萬人,在如今的漢國,算是一座中等級彆的城市。
而與人口不相匹配的就是麵積,整個山城,占地麵積超過四百平方公裡而目前漢國西京的主城區,也才二百平方公裡左右。
要知道西京可是有百萬人口,山城才多少!!
之所以麵積會這麼大,主要原因就是防禦。
整個山城從一開始的設計目的,就是抱著鮮卑前線碉堡淪陷,或者戰爭爆發,需要運兵屯糧而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