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首都克裡斯蒂安尼亞,此刻已經沒有當初占領烏克蘭,芬蘭時期的狂熱了。
依稀還記得去年的十一月的時候,當烏克蘭地區被占領,數十萬俄軍戰敗的消息傳來之後,當時的克裡斯蒂安尼亞,是有多麼的熱鬨。
甚至如果再追述到芬蘭收複的時候,那簡直可以用舉國轟動來形容都不為過。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前線戰敗的消息傳來後,整個瑞典一下子陷入到了一種“群龍無首”的恐慌當中,尤其是對於那些家裡有人被征召上了戰場的家庭,那更是陷入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痛苦和恐懼之中。
而恐懼的背後,其實還有一一個巨大原因,那就是代價。
這場戰爭,其實瑞典人付出的代價並不是怎麼高,甚至可以說,他們的一切,都是由漢德兩國提供的。
小到鋁製水壺,中到步槍火炮,大到石油,其實都是漢德兩國提供的,至於說瑞典人自己,除了一些工廠的正常的產能提供以外,供應的最多的其實就是人命。
但是自從今年年初開始,尤其是在漢英戰爭結束,正式簽訂條約,並約束援助物資內容後,瑞典的支持者,實際上也隻剩下了德國一家。
但是德國的實力又不可能完全透射在瑞典身上,每個月提供的物資也是有限的,在這樣情況下,瑞典國內的物資,就越大重要。
尤其是生產武器的鋼材,更是被列入到了“限製名單”,甚至在某些地方的兵工廠,還曾出現過偷下水道井蓋,熔煉成鋼鐵造炮彈的笑話。
雖然後來被證實,這隻是原材料短缺後的一種迫不得已的短暫行為,事後又賠付了該市的下水道井蓋,但從這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此時的瑞典,實際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而最恐怖的還是陣亡後的撫恤金,最初一開始的時候,尤其是在拿下芬蘭和烏克蘭的那段時間,瑞典軍隊的撫恤金,實際都是等額發放的。
但是自從這兩個月以來,瑞軍的撫恤金,就一天比一天低,好比撫恤金是一百塊,今天是一百,明天就是九十,到了後麵就是八十,再後麵直接砍了一半。
而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這筆錢不是不給,而是等到戰爭勝利之後,統一發放。
至於你信不信,反正發的人信了,而對於那些本來因為失去孩子,在加上“戰爭稅”壓的喘不過氣的家庭來說,就算他們知道這其中的貓膩,又能怎麼樣,最後還不是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裡咽。
畢竟隻要你敢要,那他們就敢給你一張利息超過百分之十的國債,然後告訴你,你們家的撫恤金已經轉化為國債了,國債的日期很短,隻有一年,看似一年後就可以本息兌換,但卻有一個巨大的漏洞,那就是他們真的能夠在一年內取得勝利嗎??
但是從目前“節節敗退”的現實來看,估計永遠也等不到這個一年期的國債兌換了。
而這也成了很多手上持有國債的家庭,最為擔憂的事情。
但其實對於那些聰明人來說,真正擔憂的,從來不是什麼債券,也不是什麼撫恤金貶值,而是“戰敗”,要知道一旦戰敗,積蓄了小半年憤怒的俄軍就要殺入瑞典,到時候一旦出現了流血事件,刀可是砍在他們這些人的頭上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最近的一個月內,瑞典通往歐洲其他地方的船票才會被炒高了五倍的價格。
甚至出現了漁船放棄捕魚,轉而運輸移民,發了大財的事情。
而這一切,都源於瑞軍在戰場上的失敗。
無論瑞典高層如何粉飾太平,失敗就是失敗,不會因為你說幾句假話就能夠改變。
而對於歐洲的某些國家和勢力來說,他們已經做好了瓜分瑞典的準備,而這都需要等一個機會。
而這個機會,就是芬蘭!!
……………
寂靜的瑞典王宮內,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麵色鐵青的看著自己的陸軍部長拉雅塔,就在十分鐘前,芬蘭的守軍節節敗退,已經丟掉了最重要的赫爾辛基港,俄軍的波羅的海艦隊,已經在當地完成了登陸。
可以說,此刻的瑞典及挪威聯合王國,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距離完蛋,最多不超過一個月,甚至很可能更短。
“陛下,我認為我們應該將全國五十歲以下的男人都動員起來,根據我的估算,如果我們貫徹執行,最起碼可以獲得至少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大軍,這麼多的軍隊,完全可以守聯合王國的神聖領土,不會受到邪惡俄國佬的侵犯!!”
拉雅塔當著奧斯卡二世的麵,大談他所謂的“本土防禦”。
隻不過這個所謂的本土防禦,其實就是一個笑話,根據最新的瑞典人口統計。
整個瑞典及挪威聯合王國,總計有差不多一千二百萬人口,看起來不少,但不要忘了,這是全國人口,是包括男女老少的數據。
考慮到已經在前線戰場傷亡了八十萬人,所謂的百萬防禦大軍,最多能夠湊的起七十萬,再多,估計就要有人造反了。
事實上,哪怕是這個數字,也是一樣要有人造反的,而這也是人口少的國家共通的毛病。
人口,終究還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而這個道理,奧斯卡二世明白嗎,他當然明白,全國上下,其實他是少數幾個清楚具體情況的人,但還是那句話,哪怕知道這麼做是死路一條,但他依舊答應了拉雅塔的計劃。
相比於立馬死亡,他還是選擇了“苟延殘喘”式的反抗,畢竟沒準到時真的拖到德軍援助的時候呢??
奧斯卡二世的行為,其實就是賭博,就是賭歐洲局勢為進一步混亂,然後倒逼德國下場保護他。
算盤打的很好,但他忘記了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德國人憑什麼要援助他們??
就憑他們是鄰國嗎??
還是他們都信仰上帝??
…………
“先生們,我們還是談一談瑞典的事情吧。”
英國耶倫的話得到了法國特使比弗利的認可,至於對麵的德國談判代表沃頓伯爵以及俄國的庫爾勒將軍,在對視幾眼後,也表示了同意。
“很好,這關乎到歐洲的和平以及未來的發展。”
“事實上,德國和東羅馬可以坐下來談判,已經大大出乎了我們的意料,上帝啊,這簡直是整個歐洲的福音。”
耶倫是個典型的英國人,做任何事情,都體現著一股赤裸裸的英式虛偽,哪怕是這種“私自瓜分他國”的事情,也要被他說成是正義的舉動。
“為了確保邪惡的力量被打倒,也為了防止在被打倒之前,引發新一輪的歐洲全麵戰爭。”
“大英帝國和羅馬帝國認為,瑞典這個國家必須為此付出代價,而為了確保這股邪惡的力量不會複蘇,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其進行完全的拆分。”
耶倫的話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處於優勢地位的俄國人根本不會來談判,沒準已經做好了全麵吞並瑞典的準備。
而之所以沒有這麼做,反而選擇和德國一同瓜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害怕引起德國的介入。
彆看現在的歐洲,風平浪靜,但其實所有人都明白,新一輪的大戰,實際已經在醞釀之中了。
但在這之前,沒有敢掀開歐洲戰爭這口下水道的井蓋,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裡麵到底會有什麼。
多數人的看法還是“克製”,畢竟沒準克製個幾十年,歐洲的矛盾就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消失了呢??
雖然這有些一廂情願,但這確實是歐洲一部分人的想法。
雖然天真,但卻也是最無奈的一種做法。
“先生們,解決瑞典是實現歐洲和平的第一步,而這一步,首先取決於東羅馬。”
“庫爾勒將軍,你們會撤軍嗎??”
耶倫將手指向一直沒有說話,穿著軍裝的俄軍中將參謀長庫爾勒。
庫爾勒微微點頭:
“我們希望看到一個無害化的北歐,而消滅瑞典不止是我個人,也是整個羅馬帝國共同的願望。”
“徹底的消滅??”